白白白白的文摘收集地儿

没啥介绍的,你就乖乖儿的看吧
博文
开辟滨河根据地(一)
    大索庄战斗之后,况玉纯政委赶到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区党委书记黄敬和政治部崔田民主任都在司令部等着。况政委汇报了各方面的情况,首长们开会研究,一致认为这一仗打得好,并且表示:对邵鸿基这种“反共专家”,就是要坚决消灭他。
    开会的时候,黄敬书记翻看骑兵团带去的宣传材料,突然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开辟滨河根据地(二)
    在沙窝村,刘大爷负了伤,不过,不是被枪弹打的。
    伪军投降后,八路军就冲进村里,分派一些人收缴武器,大部分则去救火。当时,刘大爷他们正在一户人家厢房里忙着泼水,旁边院子里的牲口棚烧起来了,于是,有个二百五就想用手榴弹把火炸灭。“轰隆”一声,牲口棚没什么,厢房却震垮了,把一伙人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开辟滨河根据地(三)
    在后张楼,曾玉良团长牺牲了,孙步月却又一次逃脱,沙区的人民闻讯愤恨不已。
过了不久,刘大爷护送一批缴获的油墨和纸张到滑县去(四分区的《先锋报》办在滑县,并且,分区党政机关材料的印刷也这里进行),当地干部很热情,刘大爷晚上就住在报社里。这儿本来是个财主大院,鬼子来了以后,老财主跑了,留下他的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开辟滨河根据地(三点五)
    前面这些,大都是由于训练不足所反映出来的缺点,“土八路”嘛,集中整训的机会少,可以理解,以后多练练就提高了。但有类毛病却难改,“土八路”在内线打游击时间长了,无论老战士新战士都带上一种“游击习气”,即使变成了正规野战军,不下大力气也改不过来。刘大爷他们因为没在游击部队干过,所以对这些特点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开辟滨河根据地(四)    
    
    说起来,“土八路”作战的勇敢精神一点也不比“老八路”差。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很好,战士觉悟高、立功的愿望迫切,一听到冲锋号令就嗷嗷叫,挺着身子往前跑,比老部队的动作还要快。
    有个现象(不一定有代表性),老八路冲锋时,起先也都是干部们带头上,可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保卫根据地(一)
    双村营战斗,按最初的设想只是一场规模不大的攻坚战——即以八路军的一个主力团(二十一团),歼灭深入我滑县根据地、立足未稳的伪军一个营。当时,日军正在实施“豫中战役”,忙于进攻洛阳;而孙殿英部其他部队尚远在浚县,冀鲁豫第九分区的领导因此认为,组织这样一次战斗是可行的。
    但是,其他的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保卫根据地(二)
    夜里一点,敌人上来了。
    黑暗里看不见人,只听见正西方向不断有枪打过来。枪声比较零乱,能判断出是在行进中射击。隔了一阵,七十米外出现了影影绰绰的人群,刘大爷就对左右两边传话:“检查马刀和手榴弹”。
    马刀、手榴弹应该放在身边趁手的地方。夜间趴在工事里,人一紧张,这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保卫根据地(三)
    四连被困在大庙西侧的道沟里了。
    四连的阵地是南北走向、不到100米的道沟,位于大庙以西,距离付集大约二、三华里。上午9点,敌人展开了新一轮攻击,战士们顽强阻击,给予伪军很大杀伤,但敌人也察觉到我军防守兵力不多,所以受到打击之后并不完全退下去,而是粘在前沿附近爬着打枪,再从后面不断地发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说起来,这二十一团原先的底子是吕正操司令的部队,最早是东北军第53军130师691团一营,37年成为冀中人民自卫军一团,38年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七支队二十一大队,39年扩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二十一团。40年,编入程子华领导的南进支队,到冀南参加讨伐石友三,从此就基本上留在冀南活动。二十一团参加了百团大战,在当时是很能打的老部队。
    43年1[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扩编反顽
    双村营战斗后,骑兵团开往黄河西岸的灰池一带休整,伤员也在陆续归队。
    44年6月中旬,团领导召集干部开会,宣布将骑兵二连并入四连,于是新的四连成为红马连,也成为了红军连。周开树任四连连长,原二连指导员张存有调到团部任总支书记,刘大爷也到四连任二排长。
    刘大爷虽然对这样的变动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