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电台
  • 戴锦华:我所谓的“历史坍塌”不仅关于历史,更关于现实。历史从来不是关于过去的,而是关于未来的。历史意义、历史绵延的呈现始终为未来视野、愿景而获得并赋予。现代中国文化极为典型。当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冲击下开启其现代历史之时,我们曾在全球资本主义的未来视野中丧失了自己悠长的历史,遭到了无情的“降维”,中国历史一度丧失了它必需的时间维度,成为三维而非四维的空间所在:那是鲁迅的“铁屋子”,张爱玲的“泡在福尔马林药水里的婴儿”
  • 龚鹏程对于佛教与文学、儒学关系的精密的论证与梳理。论学佛与佛学之不同,尔后据佛教史,着重讨论历佛教与文学、与儒教之互动关系,如唐代的文人与佛教、孔颖达《*正义》与佛教、李商隐与佛教、成玄英《庄子疏》与佛教、宋代论学诗与参禅、明代袁中郎与佛教、达摩《易筋经》与佛教等;另一部分为对佛教社会面向的研究,如关于佛教饮食伦理的争论、佛教模式及义理与企业管理、佛教的非营利事业管理、两岸佛教交流之分析等。
  • 张千帆:大西部、大辩论、大选——美国内战成因再探
  • 长达200年的阿拉伯世界百年翻译运动,其翻译古典经典的规模只有一件事可与之相比,就是中国在魏晋南北朝和唐代大规模地翻译佛教经典。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有哪些成果?
  • 葛兆光教授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来研究禅宗。禅宗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思想现象,它对中华民族(尤其是文人士大夫)以心理性格、思维方式、基本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葛兆光教授围绕着心理性格,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与艺术思维这几方面展开讨论的。
  • 海边的西塞罗:左墙之下—日本是怎样走向疯狂的
  • 张汝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康德哲学是西方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对于后世的人类思想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本课程阐明康德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讲解了康德先验哲学的理论创新和特点,系统介绍了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内容与意义、康德道德哲学的突破以及康德对于人类哲学思想的伟大贡献。
  • 当代中国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社会?社会主义云云已经不值得讨论了,资本主义似乎也有问题。吴敬琏先生近年警告说,中国有陷入“权贵资本主义”泥坑的危险。这个概念和一度流行的“官僚资本主义”一样,强调了资本和行政权力的密切关系,很有洞见。但这两个说法暗含的前提是:中国已经或即将进入资本主义,只是官僚或权贵色彩比较浓重。我不敢给未来下结论,不过,用“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描述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有本末倒置之嫌。
  • 他是人类历史上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人类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君主之一。他风度翩翩,举止优雅,武功骑射功夫出众,又文采风流。他是一个重情又长情的男人,与皇后举案齐眉,伉俪情深;但又一生宠爱无数,后宫收藏了天下各地的美女。他是父亲雍正最器重的儿子,然而登基后马上推翻了父亲的政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也曾残酷无比,杀人如麻。他一生拥有多重角色——既是政治家,又是学者,同时还是诗人、旅行家和猎人。这是张宏杰旧作《千年悖论》的大幅增补版。除了原有的“合金体”散文,还投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带你多角度认识乾隆。
  • 华东师大韩钢教授:刘少奇与四清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运动,又称四清运动(简称四清),是1963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以后,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中国农村逐步推开的一场政治运动,意图“反修防修”,防止演变。 四清运动最初是“清工分,清账目,清财物,清仓库”,后来扩大为“大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
  • 2023年2月4日,举办羊城学堂第700期讲座,主讲人: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题目是《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从北宋的统一看历史大势》。
  • 元朝和蒙元有何区别?蒙元为何一统天下却存活不过百年?蒙元统治时期实行了哪些政策?“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说法从何而来?了解蒙元帝国历史发展脉络,探究当代企业良性经营之道,尽在大道知行讲堂第34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国家,蒙元帝国的历史,可以由1206年成吉思汗在北方草原建立大蒙古国算起,到1368年朱元璋军队攻下大都、元顺帝北逃为止,共计162年。
  • 张千帆:立宪时的美国是一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由宪法第一修正案确立的原则保障,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美国的地方。
  • 北京师范大学 思想国·文化讲坛。主题:陈丹青眼中的中国艺术。举办时间:2012年3月19日。举办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主办方: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学生会。
  • 易富贤,湖南省洪江市人,人口学家,现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妇产科高级研究员,长期关注中国人口问题,以其2007年出版的著作《大国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国计划生育》而得到关注。
  • 沿着徐锦川先生的导航,重读王朔。说“重读”王朔,大致是一种谎言。因为我几乎没读过王朔的小说。读过王小波,读过韩寒——而且读他俩很多,包括除了韩寒的所有小说还有当年天天跟踪他热度爆棚的博客。没读王朔的小说而特别熟悉王朔是因为他的言论和文章。所以当徐锦川先生细说王朔并小说时,感觉有一种被精准导航的味道。于是,跟着徐先生的讲座,感觉像“重读”王朔,那是我熟悉到骨子里的王朔。
  • 大陆最受欢迎的科幻小说家之一刘慈欣出席香港书展活动,用科幻这样一种独特的角度来看现实,包括环境与经济,社会和政治。他从遥远的太空回望地球,介绍太空开发的现状,阐释地球上的活动只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他也表达自己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看法,认为许多国家选择环保生存的普世价值并不比选择太空探险的风险要小,相反人类不能放弃太空,仅把希望寄託于环境保护上。
  • 美国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美国人在当下的选择,对其国运的影响绝不亚于建国和内战,并且一定会深刻改变世界局势。今天美国的两党之争、社会撕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观念、文化上的衝突。特别是对基督教、有限政府的看法,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看法。这些观念上的根本分歧,甚至可以说是美国积累了几个世纪的全面文化战争。
  • 王忠欣以他在宗教理论方面的深刻研究以及对美国社会的全面了解,作出了独到的分析,细致地阐述了美国作为一个具有典型多元化宗教国家的历史渊源。从欧洲宗教改革后新教移民的大量涌入,基督教的多元化已经形成。随后1965年的美国移民法的修订使得大量亚洲移民也进入美国,并带入了自己本民族的各种宗教,如佛教、印度教等。于是渐渐形成了今日美国各种宗教的多元化。美国的宗教自由、政教分离,司法独立对美国社会自由和谐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谈到欧洲中世纪,你会想到什么?大多数人往往会把“黑暗”这段历史的注解。毕竟,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起,欧洲进入了长达近千年的“混乱期”,各个封建国家之间战乱频仍,“黑死病”肆虐整个大陆,相比曾经辉煌的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时代,以及后来文艺复兴之后思想解放、人文和科学繁荣的时代,这段历史无疑是黑暗的。然而,历史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恰恰是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孕育了近代最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从而缔造了欧洲文明的基石。可以说没有中世纪就没有独特的现代欧洲体制,也没有后来的人文精神解放和文化发展的繁荣。
  • 13世纪前、中期,崛起于漠北草原的蒙古铁骑以狂飙之势席卷亚欧大陆,将一个草原游牧帝国扩展为统治诸多民族、覆盖辽阔疆域、包容多种文化的世界帝国。偏安中国南方、素以孱弱形象示人的南宋王朝,却成为亚欧大陆上抵抗蒙古军队进攻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经历40余年战争始告灭亡。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张帆教授主讲,从13世纪的政治军事形势、蒙宋双方实力对比和作战条件等角度出发,梳理蒙宋战争长期延续的影响因素,与大家一起探究《蒙宋战争为何绵延40余年》,
  • 以往的中国法制史研究详于制度沿革及法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探讨,于司法机构如何解释和适用法律以及与司法判决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却很少涉足。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司法判决的研究及与英国司法制度与精神的一些比照,证明中国古代的法官并不是刻板地适用法律,他们宁愿使判决合乎情理。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司法判决反映了法官们向后看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他们作为父母官的角色意识。同时,无视逻辑规则而只追求符合儒家伦理准则也是其特色之一。作者还对中国古代司法判决本身的语言学特征及其对法律原则的影响作了一些分析。
  • “潜规则”一词,十几年前由知名历史学者吴思提出,如今早已被社会广泛认知。吴思老师善用民间素材,以旧时故事,谈当下难题。比如,他用自创的“血酬定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中国制度的变迁,解释了劳动者和生产者、暴力集团和生产集团之间关系的变化。
  • “晚清四书”包含《觉醒》《维新》《国变》《革命》,叙述了1894—1911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亥革命,记录了清王朝由觉醒而自救,自救失败直至倾覆的全过程。中间涉及诸多重要历史人物,如慈禧、光绪、奕奕䜣、李鸿章、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等等。马勇为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 张宏杰对话储殷 :《满江红》背后的历史真相 比电影更残酷
  •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它的统治究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一个很难回答,但同样又很难回避的问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张帆教授长期研究元史,他认为,元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可以从大统一、专制的强化、制度的断裂、经济的波动这四方面来看。
  • 2023年3月8日晚19时,受全民阅读研究中心邀请,中南大学教授孟泽莅临由湖南大学教务处主办的岳麓讲坛,作了题为“一个先知者的冒犯——晚清另类士大夫郭嵩焘”的精彩讲座。讲座伊始,孟教授就指出晚清湖湘是一个人文炳蔚、英雄崛起的地域。其中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和胡林翼等人,更是出类拔萃,光彩照人,是“不一二睹”之大人物。就此,孟教授从郭嵩焘的生平入手,详细剖析了郭嵩焘之 “冒犯”,最后总结了其超越性。
  • 白先勇:在座的朋友们可能看过我一本小说《台北人》,《台北人》跟《父亲与民国》虽然中间隔了五十年,一个是文学,一个是历史,可是这两者之间互相也有非常深的血缘关系。《台北人》后面的历史架构也就是《父亲与民国》这一段历史。
  • 著名作家莫言在“中国作家北大行”上坦言自己的文学具有“乌托邦”的渴望,那个高密东北乡是自己文学版图的中心,他发现文学家必须处理好经验和虚构、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今天的网络写作者已经涉及许多的年龄跨度,写作不再是作家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欲望。
  • 马建标,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市青年运动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民国政治外交史、美国与东亚国际关系史、传播史。1910年代中国军阀政治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并与当时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其一,辛亥革命造成清王朝的覆灭以及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建立,此种巨大的政治变革势必造成一时的政治失序,从而为民初军阀政治的兴起提供了可能。其后上台的袁世凯虽然意识到地方都督割据的潜在威胁,试图推行“军民分治”,可惜未成功。其二,“一战”改变了列强在东亚的均势格局,致使日本一家独大。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助长了中国军阀政治的兴起。一战期间,日本寺内正毅内阁采取金融外交的方式,大力扶持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通过皖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排斥或侵占欧美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随着一战的结束,美国威尔逊政府和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列强卷土重来,试图利用徐世昌总统、直系军阀和西南军政府等军事政治力量来打压皖系军阀,从而削弱日本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其手段就是通过1919年的“南北议和”来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从而在中国建立一个亲英美的“文治政府”,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事实证明,要结束中国的军阀政治,单靠欧美列强的外交支持以及文人政客的政治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军阀政治的终结必须依靠新兴的革命力量才能完成。
  • 从晚清到民国,有数不清的历史段子:皇帝换成了总统,终身制换成了轮流坐庄,慈禧、光绪、李鸿章、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段祺瑞、张作霖,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个时代很荒诞,慈禧常借演戏羞辱光绪,落难时就连自己的仇人都杀不了;梁鼎芬明明是汉人大臣,却硬逼着满族大臣捐钱,只为给光绪陵种树;满人中能干的想有所作为,一个个都栽了,平庸贪贿的,都活得挺好;那个时代什么规则都变了,但最盛行的还是潜规则,说了算的还是丛林法则。那个时代的军阀,有的自律甚严,比如吴佩孚,有的流里流气,比如张宗昌。有人兴办大学、建设农村,也有人胡乱收税、种植鸦片;连信仰都各找各的,有信仰社会主义的陈炯明,也有信基督的冯玉祥,还有信佛的唐生智和信道的刘湘。用易中天的话说,“张鸣的文章,有思想,有见地,有学问,无官腔,十分好读。”
  • 收录了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欧丽娟、国立清华大学黄一农、台湾大学外文系廖咸浩、台湾作家黄丽群、國立清華大學罗漪文、美国波士顿大学叶凯蒂、美国斯坦福大学艾朗诺、國立中山大學王瑷玲、台湾作家杨佳娴、台湾作家白先勇等红楼梦研究名家红学研究的自选集,均是他们的代表性论著。说不完的红楼梦,道不尽的谜。研究者因个性及对文本研究的角度不同,而形成对红楼别样的解读,且看红学家们是如何解读《红楼梦》的吧!
  •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公元1901年4月13日—公元1981年9月9日),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出生和逝世于法国巴黎。拉康从语言学出发来重新解释弗洛依德的学说,他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mirror phase)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被称为自笛卡尔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在欧洲他也被称为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意和影响的思想家。
  • 今天为大家带来了著名宪法学者、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的讲座——「整体主义的陷阱」,「制宪权」与「公意」理论批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一起学习吧!
  • 今天如何学习德国古典哲学?(中国继承马恩提法称之为“古典”,西方通常称之为德国唯心论/德国观念论,近年来学者们亦倾向于将idealism翻译为观念论而非唯心论) 奥特弗里德·赫费认为读者应该用两双眼睛阅读《纯粹理性批判》:“一双是当时未受玷污的眼睛,一双是今天的认知与更为善知的眼睛。” 张志伟老师主张“思想与思想的对话”,用伽达默尔解释学的观点即“视域融合”→一双眼睛“回到过去”,站在哲学家的角度看待他所看到的世界;一双眼睛站在当代审视哲学家的思想。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清末新政,还没有完成,就来了革命。后来的中外史家将中国的辛亥革命视为“托克维尔假说”的最好例证:一个传统王朝,在改革过程中更容易引发革命。而具体到当年的中国,最大的败笔,就是因为新政废科举。 综合史家之言,科举之废,导致王朝垮台,原因有二:其一,科举不仅是上升的阶梯,还是王朝与士人之间的纽带,一旦这个纽带断了,王朝出现危机,士子们就不帮忙了;其二,科举之废,导致大批士人失业,投奔革命。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