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几年,才能癫成台湾必胜客的样子?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失业几年,才能癫成台湾必胜客的样子?

风味星球

2024-05-17 12:10发布于北京风味星球官方账号

+关注

肯德基出凉茶气泡美式,年轻人午休去公园抱树10分钟…..近两年来大陆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已经癫出一种似曾相识的味道,但凭经验判断,远还没到极致。

就说刚过去的母亲节,台湾必胜客就癫出了这么一个广告:

等待儿子回家的母亲,接受采访说一个人在家就吃剩菜剩饭,语言细腻真诚,画面孤独昏暗。正当看客准备情感共鸣,妈妈竟开始擀面皮,撒芝士碎,放上了:啃了两口的煎鱼、已经放到干的卤猪脚,碎散的剩饭米饭。广告结束,一份跨越物质与精神的剩饭披萨料理,在一片昏暗之中端到你面前。

更挑战三观的是,几乎全岛没人觉得意外。必胜客在台湾省“乱搞”食物,几乎已经是常规操作。从再也无法吸睛的爆量香菜披萨、珍珠奶茶披萨,到前阵子火了一把的幽灵肠粉凤爪披萨、奥利奥盐酥鸡披萨,各种风马牛不相及的食材齐聚一饼,“癫”似乎已经是台湾必胜客的品牌DNA。

疯狂的还不只有品牌。街边小店整只青蛙端上来的蛙呀蛙拉面,蛙体甚至不去皮;面包房夹皮蛋配卡仕达酱的秘制肉松泡芙,还有焦糖布丁共舞碗中的香辣泡面……乍看是造梗,细看是发癫。

在癫这个赛道里,过去六七年,台湾省跑得很前。

疑似开始于2019年必胜客的某次内部脑暴,催生出了引爆全台的榴莲披萨,大获成功。于是原本一次性的噱头营销,被内部团队总结出商机:熟悉食材+陌生做法,感知与争议并行,是吸引客人的王道。

从此,台湾必胜客开启了疯癫之路。最新成果是两个月前的王八披萨,学名“芝心双粿草仔龟披萨”,看上去就像把忍者神龟一巴掌拍死在饼上,甚至连广告词也用上了“卡瓦邦嘎”(忍者神龟里的口号)。童年偶像被做成食物,时代在台湾落下一滴眼泪。

当然,也不能完全总结为乱搞。粿是闽南文化圈对糯米糕的统称,草仔龟就是草仔粿的谐音,闽南版本的青团,客家人管它叫艾粄。草仔粿分甜咸两派,乌龟披萨的龟壳是“酱油咸香爆炒菜脯咸粿”,客家传统口味;四肢是“红豆沙甜粿”,闽南常见的馅料,所以这其实是一份横贯中西风味,调和闽客族群,兼顾甜咸两党,还能借用忍者神龟的IP搞回忆杀,甚至还是香菜友好(可以不加)。

表面吊唁童年、实则是精心设计,跨越族群与记忆的舌尖大合唱,活脱脱的高级行为艺术,疯癫程度堪称世界领先。而且,它不难吃,根据在台湾省内我朋友的描述:它有将各自独立的食材放在特制饼皮上烤制,不会相互抢味道还能赋予焦香,甚至芝心饼边还能带来额外的口感碰撞,属于花了心思的物理缝合。

都说发癫与行为艺术,只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膜。台湾省的年轻人身先士卒,提前实践,也用经验告诉我们:适度发癫有益身心,但过度也容易成为现世活梗,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比如宝岛连锁日料寿司郎,曾在2021年搞了一场只要名字自带“鲑鱼”两字就能免费吃寿司的活动,还能带上5位亲友一起享用;如果与“鲑”、“鱼”两字同音则享受折扣优惠。最初店家的想法很简单:这世上总不会有人叫“X鲑鱼”吧,同音字打折就好啦~

只可惜店家低估了当代台湾年轻人的疯癫程度。短短2天的活动时间,全岛共有300多人改名为“鲑鱼”,陈鲑鱼林鲑鱼刘鲑鱼等倾巢而出,毕竟户政事务所改名免费、鲑鱼也免费。

很快大家开始给新起的名字加戏:刘品汉帅鲑鱼、郭鲑鱼丼饭、曾极品鲑鱼……以及炸裂的“陈政成有震天龙炮变身基隆最专情于二零二一三月十四日与孔安稳定交往中爱你爱一生一世此生想带你一起吃鲑鱼”,整整50个字,堪称台湾最炸裂长名。

店家也惨,因为这些改名的人,2天亏损新台币500万。还有一位鲑鱼兄,改名为“张鲑鱼之梦”爽吃两天之后,发现名字改不回去了——根据台湾相关法律,人一生可以改三次名字,他刚好用完了第三次。

那阵子,台湾几乎所有节目都在聊“鲑鱼之乱”,一来改名虽免费但后续涉及大量法律及认证,随便改名无疑是在给社会添乱。二来华人传统认为姓名是很严肃的,它是血统与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为何这一代台湾人,在吃这件事上表现得如此疯癫?

“因为爽啊,我两天赚到11万(新台币)耶!”

这个改名为“林高价鲑鱼”,网名“低能林”的台湾大学生说。免费鲑鱼广告袭来,他立刻算了一笔账:只要自己改名为X鲑鱼,利用免费规则每餐带满5人去吃寿司,男生收350、女生收300,等于别人折价、自己生赚,简直是天降财路。

于是两天下来,他一共带了40多人入场,直接赚到新台币约13000元(约人民币3000)。他的鲑鱼霸王餐小分队,每次能吃掉售价约7000块新台币的寿司,两天12顿总计约95000新台币,按低能林自己的算法,这属于间接赚到钱,四舍五入等于大赚11万。

两天赚13000元新台币对现在台湾年轻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根据台湾省方面数据,2023年台北市人均月消费支出,换算成人民币为7592.95元,但最低生活费标准为人民币4280元。这么一比较,13000新台币所等值的3000多块人民币确实算巨款。同时,2023年台湾劳动人口817万,月薪中位数为人民币9679元,也就是有约400万人拿不到这个数字。他们占全台湾人口的17%,其中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

缺钱,台湾年轻人的普遍写照。

2008年亚洲金融海啸,导致台湾年轻人失业率暴增,官方第二年推出法案规定毕业生的月薪不得低于22K(人民币5000元出头)。本是好意,结果一执行,变成了高校毕业生起薪一律22K,管你是哪一间大学。

那一刻起,台湾年轻人的薪水基本“冻涨”,许多原本可以钱途无量的高材生,生生撞上了鸡毛令箭的天花板。这一规定也间接造成台湾的学历贬值:2023年,台湾大学录取率达96.14%。遍地大学生+工资22k的魔咒,让薪水与学历完全不匹配。

我的一个朋友老黄,33岁计算机硕士,原本在企业里当码农,受不了每日工作超10小时还不涨薪,毅然辞职去当甜品学徒。与许多小确幸一代类似,他有着海风吹拂的甜点梦,在咖啡香气中制造甜蜜。

然而当梦想照进现实,总会有点不一样。花了3年当学徒后,他顶着30岁高龄进入烘焙圈,才发现台湾点心市场早已过度饱和。老黄到处碰壁,最后不得不选择一家急需用人的连锁面包店,成为流水线上的员工。

兜兜转转,他如今依然每日工作10小时,月薪勉强达到人民币不到8000块,在台北生活捉襟见肘。他时不时跟我吐槽,自己天天被钱追着跑,在出租屋累得做不动白日梦。他家楼下就是房产中介,所有价格都贴在玻璃墙上,台北郊区房价也是天文数字。“一坪(3.3平米)30万起,你不如去睡觉,在梦里数数看有没有钱。”

老黄这样年纪在20-35岁的年轻人,占了台湾劳动人口的36%,他们生于信息时代,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安定的社会氛围,却在经济条件与未来感缺失的双重压力下身心俱疲。所以他们也被媒体称为“厌世代”,用假乐观对抗世界。

原本应该发光发热的年轻人,因为低薪失去梦想,对未来充满不确定的彷徨,不满无处发泄只能想办法发癫。

当环境压力非常大,流行的东西就会拥有一些奇怪的属性。

比如沉迷于想象出来的世界,希望与它在现实中产生联系,就有了王八披萨;无法排解内心的焦虑,希望寻找廉价刺激,就有了爆辣珍珠奶茶。其实台湾可圈可点的饮食创意已经没有什么了,绝大多数都是旧味道的癫狂组合:台式猪血糕配寿司饭,全世界渔民都不屑于吃的大王具足虫。

好在作为移民社会,台湾拥有天生的饮食混搭圣体。台版北平填鸭,用的是广式吊烧技法,吃法参考手撕鸡,可选南京鸭酱与葱花香菜,还送你蒸熟的饺子皮。台版蒙古烤肉,本体是老北京炙子烤肉,却用了东南亚的甜辣酱,以及日式铁板烧烹饪法。所以台湾可以在饮食上率先发癫,没有太多的原罪,借助台湾网友的一条评论:无所谓正宗啦,只要能活下去就可以了。

论其根本,还是这座岛太小,容不下更多的可能性,光去年一场鸡蛋荒,就搞废了无数饮食业者。

借用“厌世代”这个词的发明者、台湾资深记者吴承纮的话:“爱拼才会赢”的时代已经过去,当梦想成为真正的奢侈品,唯有麻痹自己才能一路走下去。台湾人在饮食上的发癫,曾经是一种权宜,现在更多是一种不得已的习惯,允许生活里借助一些看似违背常规的东西,让自己的精神状态得以发散,不失为一种低成本心理治疗。

生活在大陆这些年,我感觉台湾的癫,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大陆探索一条避免出错的方向:如今我们也有了皮蛋蛋挞、王老吉气泡咖啡、乳山生蚝冰淇淋佐香辣蒜汁……年轻人的压力也达到了历史新高。但不一样的是,大陆够大,装得下无比多的新鲜事物,容得下跨越年龄与阶层的机会。

喜茶与Fendi,茅台与酱香拿铁,从最初的全民惊讶,到高端品牌重新思考宣传策略,不仅原本高高在上的奢侈品拓宽了潜在消费群体,平平无奇的奶茶也有了现象级的话题。而且味道是真的不差,跟台湾必胜客的为了发泄情绪而一时兴起的纯物理拼配相比,大陆的癫还是多出一些巧思和精心设计的饮食智慧。

这世界大概是不能不癫了,但没有土地和想象力局限,是不是能真正做到让世界癫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