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日记

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在美国的日常生活随感及家庭见闻,此博客纯属个人愉乐。
个人资料
北美新疆妞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5-11-08 20:32:02)

如果我们将婚姻视为一段注定走向分离的”有限旅程”,那么我们之前讨论的“人格独立”和“妥协艺术”就不再是追求幸福的工具,而是确保旅程“有尊严、有价值”的关键: 第一点,人格独立:为“必将到来的失去”做好准备。 有人提出如果婚姻是“刑期”,那么在我眼中人格独立就是你”越狱”的底气和“独自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如果说,第一篇我们探讨了《围城》中人性本身的困境,第二篇我们审视了这种困境在太平洋彼岸如何与“身份”和“文化”叠加,那么,此刻,我们必须直抵核心,探寻那个能将“围城”真正转化为“港湾”的终极力量——人格的独立与健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健全的人格?网络上健全人格的定义主要来自心理学领域,指人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上篇中,我们从《围城》里方鸿渐的悲剧看到了婚姻与人性中的恒久困境:不成熟的人格和错误的结合动机,会将任何关系引向破裂。现在,让我们把这份思考的地图,投射到我们身处的美国,看看当“围城”遭遇“移民”,故事又增加了怎样复杂而现实的篇章。在美国,婚姻的围城上多了两道新的高墙:“身份”和“文化”。你看,方鸿渐当年靠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们常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句自《围城》中流传开来的话,仿佛一个古老的谶语,精确地概括了人类在情感关系中的那种永恒的焦虑和矛盾。然而,这座城真正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它的外观,而在于建造它的人,和城墙内的人心。当再读方鸿渐和孙柔嘉的故事,那不仅仅是民国知识分子的爱情笑话,更是我们今日所有婚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今天晚餐后无意间瞄到一部电影《偷走姓名的女人》。它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极限考验与救赎的深刻作品。它以两位女性——贫穷的安妮和富有的萝丝——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提出了一个永恒的道德难题:当生存成为唯一的法则,道德的底线还能否坚守?故事的震撼力,始于安妮的“善良悖论”。在饥饿和绝望的边缘,她不仅在危机中救助了萝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11-03 17:09:49)
晚餐后,走在静谧的秋日小径上,大树下——我家的猫,还在那里,等着我。月光与灯光交织的夜晚,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细腻……与温柔。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片刻,构成了我生命中——独特而美丽的风景。而我对这些小事的关注与珍惜,也让生活,更丰富……也更有意义。所以,无论是清晰,还是朦胧,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感受与体会生命的&m[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11-02 17:14:32)

受孩子邀请,我与先生和他的同窗一起共度周五的美妙夜晚。这场我们半年前便已预定的万圣节音乐会,是儿子学院年度的著名传统,其震撼程度,正如所有人所说,真的值得一看。10月31日晚上七点,我们步入学院内庄严肃穆的礼拜堂(Chapel)。在这个神圣的场所,著名管风琴家Maxwell先生与学院内的年轻人共同,为我们演绎了一部关于勇气、信仰与希望的史诗。音乐在巨大的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亲爱的爸爸妈妈和所有的家人们!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一个寓意着长长久久、充满福气的好日子! 身在遥远的马里兰州,我们虽不能陪您们登高望远、佩插茱萸,但仍用独有的方式向这份传统致敬,献上一份特别的“秋之味”。 今天的主角是切萨皮克湾最负盛名的馈赠——鲜美的蓝螃蟹(BlueCrab)。(*感谢工作单位的贴心,让我们在这特别的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今天,在华盛顿特区的街头热烈非凡,因为数万跑者正在进行一场与自我对话的盛事——美国海军陆战队马拉松(MCM)。这场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主办的赛事,其精神内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0年那位传递捷报的希腊信使。他用生命完成了42.195公里(26.2英里)的极限奔跑,奠定了这项运动的基石。而如今,无论是与世界著名的波士顿马拉松并肩的竞技精神,还是MCM中独有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10-26 08:10:43)

当我们谈论在美华人的归属感时,必须承认,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主动奔赴理想的勇气,也有生活所迫、不得不留下的无奈;有对新文化的深深热爱,也有对故土的无限眷恋。每一个选择“留下来”的理由,都复杂到难以用一言蔽之。因此,这里没有必要深入探讨谁对谁错,只需点到为止地看清一个核心差异:我们的融入,与国内的地域融入是不同的。外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