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2-04-06 02:47:21)

一直感觉作诗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很少敢试一试。 当看到老键说的一句话: •多虑了,又不是学术论坛,谁真把谁的观点当回事啊-老键-♂(0bytes)(1reads)04/06/202200:18:29 心里回应了几句话。当写下来的时候。发现这几句话何尝不是自己人生中许多事情的写照。于是感觉得诗一首。:) 回老键 如果有一天我发现这里真的像你说的那样, 我会头也不回地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不久前和同学讨论文化差异时谈起了SympathyandEmpathy。当时谈起这个是因为在微信上看到一个不太赞同的贴子: “西方人有一种固执的想法:损害权利的事如果发生在别人的身上,那么它就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必须阻止。 中国人也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损害权利的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就与我无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随他去。 久而久之,西方人越来越爱憎分明,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在谈起民科时提到科学共同体,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一些圈子。为了增加这些圈子的exclusiveness,圈子里的人们往往生造出许多“黑话”让圈子外的一般人听不懂。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近年来在国内外都颇享盛名。前一段忍不住把几本简史都拿过来读了一遍,在欣赏感叹写的真不错之余,我心里有个疑问是作者在这些书里有什么新发现吗?说“八卦&rdqu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977年,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激励了当时无数青年为科学献身的理想和冲动。但同时也给中科院数学所带来一点小小的麻烦----每个星期都要收到成千上万的信,放在一起能装几麻袋。这些信都宣称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信中附带有证明).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人敢拍胸脯绝对保证,这些信和证明里面绝对不会有一封有任何价值,但尽管如此,那么多麻袋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5-08-22 15:41:14)
端木赐香:还好意思说别人颠覆历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1fa19f0102vnhr.html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60年代初云南昌宁人吃人事件
转自:马黑的博客 去年8月回国在昆期间某天晚上,母亲要我去云南日报宿舍小区的陈阿姨家,看看她介绍的美国骨胶原是什么牌子。我找到陈阿姨家,她的先生和叔叔也在家。问明牌子后,就随意聊起天来。陈阿姨近80岁,和叔叔和母亲年龄相仿85岁左右,两口子从50年代初就在云南日报工作,都是在云南日报工作一辈子的退休老记者。聊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转自:马黑的博客
人生忏悔:我当过一次”城管“
1971年,父亲解放出来分到四川某三线厂工作。姐姐终于离开知青点,到该厂当工人。我在工厂附近的县城中学读高中。
那时全国正在学习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该理论认为:资产阶级法权、资本主义制度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商品经济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和土壤,为了杜绝资本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3-08-29 03:58:36)

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听说过"垃圾人定律"吗?如果北京那位被摔的孩子妈妈知道这定律就可以避免孩子的悲剧!还有去年底,一34岁外企海归精英开大奔在北京大悦城地库跟人为变道起争执,被对方乱刀砍死...。曾经转过一次,再转提醒下自己。-----Cindy
现在的世道真得很恐怖,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特别是女的,不要仗着爱人人高马大就随意滋事,悲剧往往就是一念之差,退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总是懒省事,拿老一套办法来糊弄人,那不但于事无补,多数情况下你是帮倒忙,反而坏事。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人了,不是那么容易糊弄了。
你要学点新技术了,别的不说,西方政治艺术和手段比起你那点雕虫小技,其高明何止以道里计!
你以为我不知道那也是糊弄人,但人家糊弄的有效(当然,远远不是完美,他们有他们的问题)。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