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七十五岁的丛大爷像往常一样打理着他的花坛。不慎之间,他的头被一个铁架子碰了一下。当时并没有太疼,他和家人都没放在心上。然而,几周后,家人渐渐察觉出不对劲:一向稳健的丛大爷走路开始迈起了小碎步,甚至偶尔会憋不住小便;更让人担心的是,他变得健忘,反应也有些迟钝。好在家人警惕性高及时将丛大爷送医。头部CT检查后,真相大白——“慢[
阅读全文]
昨天天回乡探望了两位卧床的老人,感触颇深。一位老人卧床多年,因有专人护理且自己能还能翻身,几年来皮肤完好无损;另一位仅卧床两个月,因无法自主翻身又缺乏专业照料,身上已出现多处褥疮,疼痛难耐,目不忍睹。这一幕让我深感普及褥疮知识的迫切性。
1,什么是“褥疮“。
褥疮,医学上称为“压力性损伤”,可不是简单、普通的“皮肤病&[
阅读全文]
如果你留心观察可能会发现,在世界上的很多集体场合里,戴眼镜的中国人,亚洲人普遍较多。你大概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亚洲人近视眼发生率相比于其他人种更高吗?为什么?什么是近视?近视是指眼球的前后轴过长,导致远处物体的影像聚焦在视网膜前,而不是直接投射到视网膜上。这会使得远距离的物体看起来模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如果眼睛的屈光度(度数[
阅读全文]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场饭局。或许因为我是医生的缘故,加上在座的多是六十多岁的客人,健康保健自然成了餐桌上的主要话题。席间有位张书记,每天两顿酒,中午半斤高度白酒,晚上又是半斤,烟瘾还很大,每天至少一包,这样的习惯已持续四十多年。令人惊讶的是,他看起来精神矍铄,没有任何常见慢性病。他自豪地说,自己每天爬山五公里,连年轻人都跟不上他的步伐[
阅读全文]
半月前我借着回国探亲的机会,顺便在故乡山东一个中等城市的人民医院“体检科“做了一次“健康查体“。现将我的经历与体会与网友、朋友分享。
一、我为何选择在中国做健康查体
之所以回国体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我在美国居住地有固定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每年都会定期根据我的身体状况,指导我进行例行健康体检。今年由于一些原因错[
阅读全文]
’重庆古称江州、巴郡、渝州等。北宋徽宗时期(1102年),渝州因“渝”字寓意变动被改为恭州。1189年,宋光宗赵惇以恭王身份受禅登基,将潜藩恭州升府,命名为“重庆府”,寓意“双重喜庆”‘重庆有很多别称,如山城、江城、雾都、桥都、渝都、巴渝等,这些称谓源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我看还可称为“井城”[
阅读全文]
引子前天早上我的朋友董生与我联系说他的医生发现他的左眼视网膜有一处“Retinatear,视网膜撕裂“;需要立即做手术以预防“Retinadetachment视网膜脱离/剥离“。我问他有没有症状,如眼睛“闪光flashing”,有没有“飞蝇floater“,视力有没有变化。他说他一点感觉都没有,他是为配眼镜检查眼睛时被偶然发现患有左眼视网膜撕裂的。一,极简明眼睛解剖[
阅读全文]
八十年代出国前留学前我从没去看过牙科,对中国牙科医生水平没有什么了解。几年前读过原文化部长王蒙的一篇短文,讲他在北京镶牙的曲折经历,描写得颇为辛酸。读完之后,我心中不禁产生一种印象:中国的牙科医疗水平恐怕还相当落后。毕竟在皇城根下,连一位德高望重的“从一品大员”都看牙艰难,一般老百姓的牙齿健康该怎么办?然而,实践出真知。这几年[
阅读全文]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在日常“萍水相处“中难以真正了解。表面上的温和、礼貌、细心、理性,可能只是社交场合下的一种“角色扮演”。而一次旅行,恰恰是最好的“试金石”。从一场旅行的酝酿开始,你便可以悄然走进一个人的心灵深处,读懂他平日里不易察觉的情感、性格、消费观和价值观。我的体会是若想“速溶地“看清一个人的本质,最[
阅读全文]
带着从国内来探亲的姐姐来到纽约,昨天去了纽约的中国城。中午饥肠辘辘,又没做功课,就随便进了Canal街路边的一家中餐馆。这是一家看起来就“很中国”的小餐馆:几张随意摆放的桌子,狭小油腻的空间,还有一个典型的中餐馆厕所——又小又脏。餐馆里除了我和姐姐,没有其他客人,只有三个工作人员:一个五十多岁头发稀疏的跑堂,一位四十来岁的女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