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你敢不敢?--潜水员有感

(2010-09-12 19:09:16) 下一个
小孩子的游戏中,问一声“敢不敢”是一种对体能和平衡感的挑战。“我当然敢”是一种回应,于是一闭眼,再高的滑梯也就滑下去了。这要克服一点小小的恐惧。然而,玩得不好,脱臼骨折也是有的。
年纪再大一点, “我想问问你敢不敢”可以是一种浪漫的邀请。这需要挣脱一点小小的束缚。然而, 玩得不好,翻脸成仇也是有的。
年纪更大一点,会在“文学city”发帖子了, “XX为何不敢”是对道德与思维勇气的拷问。这里就热闹了,一个自然段是说不完的。
City里的辩论主题比辩手还多,有的话题相当刺激,各方辩手都想挑战,一如江湖高手总在挑战更高明的功夫。辩题一出,正反方各自归位,各条阵线乃是"自由人的自由组合"。 相互树立靶子,相互补充弹药,相互指出战术动作的走样。各方精彩言论一出,犹如黑夜中烟花绽放。各方战士和观察员都得以一睹为快。
有一种问题常常中断了你来我往的交锋,这就是“敢不敢”。见过这把刀的话题大都成了太监,下面没有了。
当我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时,我说的话和做的事当然包含了“敢”。比如想家了就乘飞机回家,当然有安全风险,但是我还是思乡心切,相信可以平安抵达。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当然有算错帐“被损失”的可能,但我还是有信心可以愉快购物。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问:“你这么怀念家乡,今天为什么不敢乘飞机回去了?”好吧,我确实是不敢。然而不敢不一定是因为害怕乘飞机的风险。我可能是怕频繁请假丢了工作,怕花费太多。等等。。。并不是因为思乡不足以鼓起我乘飞机的勇气,进而证明我的伪思乡。
你看,“敢不敢”一出,我立刻需要证明“不敢”有其他原因。千辩万辩,应该做到的事情没有做到,一定包含了“不敢”。我输了。
问题是,“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这里常常包含有道德判断,太难了, 我“不敢”回答。
通过辩论,相互质问道德立场,共同追求美好未来是好的。然而,一定要时时事事都下一个道德判断吗?道德观念本身不可以讨论吗?论题涉及的事实没有争议了吗?
问题换一个问法,让辩论继续吧。你敢不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