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屏障与涟漪

(2025-11-11 13:35:42) 下一个

顾晞传授的精神屏障构筑法,并非什么玄妙的咒语或复杂的手印,而是一种极度凝练的、将自身意志力具象化的技巧。它要求修行者在冥想中,于精神世界的核心,观想出一道无形却有质的“墙”,这道墙需坚韧如老竹,能随力而曲,又能瞬间反弹;需通透如琉璃,能感知外界的风吹草动,却又能过滤掉恶意的侵蚀。

这对于初涉此道的陈默而言,难度远超感知怀表。感知是向外延伸,如同触角;而构筑屏障则是向内凝聚,打造堡垒。他常常在冥想中,刚刚观想出屏障的雏形,便因一个杂念、一丝外界声响,或者仅仅是精神上的疲惫,而导致那脆弱的“墙”瞬间溃散,化作无形。

“心念如猿,意马难拴。”顾晞在一旁看着,并不急躁,只是偶尔出言点拨,“不必强求一蹴而就。先从维持一息开始,再到三息,十息……屏障的根基,不在观想,而在你心神的定力。”

陈默沉下心来,不再贪功。他利用一切碎片时间练习——清晨打扫铺子时,午后修复钟表的间隙,甚至晚上临睡前。他将构筑屏障的过程,想象成修复一座无形钟表最精密的游丝,需要绝对的专注与稳定。

与此同时,他对编号“Ⅶ”怀表的感知练习也未曾停下。在顾晞的指导下,他不再贸然去“触碰”那些代表其他锚点的“经纬之线”,而是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熟悉怀表本身那宏大而缓慢的内在节奏,并尝试着在感知它的同时,分心维持那初生的精神屏障。

这如同一边听着震耳欲聋的交响乐,一边试图穿针引线。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神消耗常常让他头痛欲裂,精神透支。但效果也是显著的,他对自身精神力的掌控,以一种缓慢却坚实的速度提升着。那因怀表而产生的时间错位感,出现的频率开始降低,即便出现,他也能更快地调整回来。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陈默正在后院练习,忽然,他感觉到自己那层薄如蝉翼的精神屏障,极其轻微地波动了一下。

那感觉并非之前感知到的、充满恶意的“杂音”震颤,而更像是一颗小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荡开了一圈温柔的、带着某种探寻意味的涟漪。这涟漪穿过他尚未完全成型的屏障,并未带来任何不适,反而像是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拂过他的感知领域,带着一丝好奇,随即又迅速退去,消失无踪。

陈默猛地从冥想状态中惊醒,睁开双眼,后院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

“顾先生!”他立刻找到正在前堂与林师叔品茶的顾晞,将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

顾晞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与林师叔交换了一个眼神。

“不是‘窃时者’。”顾晞放下茶杯,语气肯定,“那种充满掠夺和污染的气息,我隔着老远就能嗅到。你描述的这种感觉……更像是另一位‘守锚人’,或者,是某位对‘锚点’力量感知敏锐的‘持钥人’,在无意中,或者……有意的探寻。”

“另一位?”陈默惊讶,“除了我们,还有其他的‘持钥人’在云溪镇附近?”

林师叔这时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岁月的沉淀:“云溪镇是‘节点’,就像磁石,自然会吸引一些特别的人或物。你外祖父当年选择在此定居,并非全然因为故土之情。”

顾晞点了点头:“看来,你与‘Ⅶ’的共鸣,以及我们之前的活动,所产生的不只是地脉涟漪,也在‘圈子’里引起了注意。这道探寻的涟漪,或许是善意的打招呼,或许是谨慎的侦察。”

“我们该如何回应?”陈默问道。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形的交际场,而他还不太懂得这里的规则。

“暂时无需主动回应。”顾晞沉吟道,“对方既然选择这种温和的方式,且一击即退,说明也抱有谨慎的态度。我们静观其变。当务之急,是让你尽快掌握屏障之术,至少能在被窥探时,清晰地感知到来源方向,甚至……进行反向追踪。”

他看向陈默,眼中带着鼓励:“你进步很快。能察觉到这道细微的涟漪,证明你的感知灵敏度已经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继续练习,当你的屏障能够在你感知怀表时也稳定存在,我们便可以尝试进行下一步——主动屏蔽怀表的部分气息,降低你这支‘烛火’的亮度。”

陈默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危机与机遇并存,陌生的窥探者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印证了他的成长。他不再只是一个被动卷入的继承者,他正在主动学习在这个隐秘世界里生存和周旋的技能。

他回到后院,重新坐下,闭上双眼。

意识沉入精神世界,他再次开始观想那道无形的屏障。这一次,他更加专注,心念如同被反复锤炼的精钢,将那屏障构筑得比之前更加凝实了几分。

他知道,在这看似平静的云溪镇,无形的交锋或许早已开始。而他必须尽快强大起来,才能守护怀表的秘密,守护这片土地,以及……解开外祖父失踪的真相。

那道温柔的涟漪,如同投入湖面的问路石,虽已消失,却在陈默的心中,留下了久久不散的余波。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