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自己的观后感,如有不符意见可以讨论
看完剧后,对整部电影观感充满拧巴,一度让我感到十分不适。宣传中高喊“手撕渣男”的口号,却没能真正塑造出一个立得住脚的“渣男”形象,反倒让人感到剧情早早偏离主题,变成了一场近乎“集体霸凌”的闹剧。
更令人出戏的是,电影中的逻辑问题实在太多。一场非法禁锢并全网直播的戏码,竟然没有引起任何法律问题?即使是一部电影,即使故事设定在泰国,也让人难以信服。男主被批为渣男,仅仅是因为同居期间生活开销由女方承担。而另一边,涉及数十人工资的欠薪问题却轻轻带过,仿佛工厂倒闭、工人讨薪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这种轻重失衡的叙事逻辑,让整部作品的内核显得站不住脚。
尽管如此,电影依旧保留了一些值得肯定的内核。《无名之辈》系列的灵魂,从来不是英雄叙事,而是“小人物的尊严”,那份即便被误解、被嘲笑、被当成笑柄也不放弃自我价值的坚持。这份坚持,也是我们芸芸众生生活的缩影。无名之辈,是你,是我,是每一个为体面生活而努力的人。
聊第二部,就不能不提第一部。《无名之辈》是一部典型的群像叙事作品,在短短一天内多线并行,角色个性鲜明却不凌乱,最终都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尊严回归。
到了第二部,虽然主题仍是“重拾尊严”,却从群像戏缩减成了“双人对决”。男主陈三金表面是个唯利是图的渣男,爱情与金钱面前,他选择金钱。但深入看,他的“要钱”,并非全为私利,而是为了偿还哥哥工厂的贷款、挽救家族生意。从合同履约的角度来说,他向女主讨尾款也无可厚非。
直到女主死亡,陈三金一度丧失一切欲望,重拾“悍匪”身份,拿起枪支为尊严背水一战。在这一刻,他从一个唯利之人重新变回那个愿意豁出性命的兄弟和男人。
薛芳梅则是另一极端。她为事业甘愿牺牲爱情,把陈三金看作只认钱的渣男。但随着节目推进,她慢慢意识到,这个在枪口下依然尽力保护她的男人,远比她以为的要有温度。陈三金的每一次“胆小”背后,其实藏着对她的在意。最终,薛芳梅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拒绝了上层的威胁,没有换取收视率,而是守住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在男女主的线索上,第二部仍然延续了“尊严”的主轴。但相比第一部,缺少了群像角色的多样性和深度,配角如潘斌龙饰演的“马里奥”以及幕后boss,都沦为工具人,毫无存在感。
此外,本片在情绪渲染上用力过猛,尤其后半段插入了四五首歌曲,歌舞桥段频繁,仿佛误入印度电影。虽然如此,导演在情绪节奏上的掌控仍旧稳健,全程几乎都牵着观众走,轻松实现“爽片”的基本盘。
第二部《无名之辈》称不上完美,却依旧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爽片。
(原创,转载请咨询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