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江城三篇·其三-汉阳归元禅寺 归元禅寺,亦称归元寺,肇建于清顺治。寺分中、南、北三院,内有藏经阁、大雄宝殿暨罗汉堂诸殿宇。缘其地利交通,复得堂中五百馀尊罗汉之真之灵,由是归元禅寺声震三湘云梦。四时或信士或游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门庭若市。二零二五年九月二十三号,旧历八月初二。多云转晴。 众生三界忧,超脱此方求。 佛祖无偏愛,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江城三篇·其二汉口汉口 汉口,汉水入长江之口也。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自此一口汇江,遂成新埠。武汉三镇,汉口最晚成镇。汉口镇不独因之而利,亦因之而名。愚叹汉水汤汤,清流千里,至此而与长江之浊波混为一体,继则又助澜推波,一泻千里,势不可遏。感而慨之,乃作歌以寄惋惜之情。二零二五年九月二十三号,旧历八月初二。多云转晴。 秦树楚天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江城三篇·其一武昌红场红楼红楼,昔为清朝湖北咨议局局址。辛亥武昌起义之际,乃起义军政府及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之所在。地处武昌蛇山之南麓。今改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因其建筑为红墙红瓦,而所据建于明朝年间之阅马场,亦历经并见证诸多重大史事,久而久之,乡人习以红楼、红场呼之。二零二五年九月二十三号,旧历八月初二。多云转晴。首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绝句·心眼儿二首“心眼儿”这个源自北方的口语词,可褒可贬,如今已流行于大江南北。不象老家俚语"扣","苕","心眼"的字面意思似乎不言而喻,但若细细推敲:究竟是什么让有些人"长"出七窍玲珑的心眼(扣)?又是什么让另一些人却偏偏"缺"了这根弦(苕)!二零二五年九月十七,旧历七月二十六。晴,明朗宜人。其一心使眼寻看,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咏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二零二五年九月七号,旧历七月十六。雨,清凉。八十难回首,更悲十四长。昆仑白山嶂,四万万铁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8-27 20:34:26)
乞巧二首 乞巧,即红丝作线,对月穿针。如穿线成功则称之为得巧。乞巧为古时七夕习俗之一。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七号,旧历七月初五。晴,微风温和。 其一 穿针对月求乞巧, 针鼻线过成得巧。 淑女尽知喜鹊桥, 几人能作红丝巧。 其二 纤手清辉试线红, 银河尘世两情同。 愿将一寸针尖巧, 换得今宵月下逢。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榨铺——一个遥远却清晰的记忆 儿时的许多事情,随着年岁的增长,往往会从记忆中逐渐淡去,或变得模糊;然而,当人上了岁数后,您或许会有同感——那些儿时食物,其气味与滋味,却依旧清晰难忘。对我来说,几乎所有食物的味道,都源自村口的那个榨坊。 儿时的老家,方圆二三十里只有一家榨油的作坊,乡人都叫它“榨铺”。榨铺其实就是一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五律怀乡依韵山水君《乙巳夏日闲吟其五怀友》
生在茅芦屋,长于傍水村。
湖清鱼嫩嫩,河广水浑浑。
人离天涯远,心回旧岁根。
入秋秋意重,对月话思痕。 山水君原玉: 五律·乙巳夏日闲吟其五怀友-山水苍茫08/18/202509:26
香茗清炎暑,纳凉居小村。
树多荫郁郁,溪浅水温温。
人在娑婆界,诗留岁月痕。
吟成怀故友,此意共谁论?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8-17 10:40:00)
喜雨即兴
至闰六月二十一日,乡邻数县旱象已逾卅日,滴雨未见。森林火灾屡起,田畴墒情尤甚堪忧。昨夜骤降甘霖,火灾干旱暂得缓解。欣然之余,谨赋短章以志。二零二五年八月十五号,旧历闰六月二十二。晴,温湿俱宜。
万顷青禾半作焦,
东州旱魃几时消。
忽惊骤雨倾盆至,
顿起欢声动地潮。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昔人旧事篇·其八孙权
二零二五年七月二十二号,旧历六月二十八。晴清凉。
与便东风图东吴,
江东廝守岂壮夫。
称孤未果归降久,
空把江山付昏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