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转贴)关于姜萍应不应该破格录取

(2024-06-17 19:14:09) 下一个

这里看到的文章,转贴过来:


关于姜萍应不应该破格录取

卡西莫多

刚刚,有人为我们捍卫了最后的底线!--一个坏土豆

看到经常看的两个大V上面关于姜萍事件的评论,不禁心生感慨,还是从自己的经历开始说起吧:

松原的冬科大和华为的光我的文章列表汇总

吉林油田高中成立四十周年纪念

隆重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体师生祝福祖国强盛

我的大致来历愿意关心的可以看上面几篇链接。我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高中生,没有经过高考,保送入中科大。如果不是姜萍这件事,我很不愿意公开的谈论自己这样的经历。

同曾莘莘学子的过来人,自我感觉的数学向上攀有这样的几个台阶:

高中联赛进冬令营->冬令营选拔入集训队->继续选拔入国家队->IMO金牌->。。。

自己那时候在第一个台阶上,以省里第一名的成绩能参加冬令营,可是也仅止步于这第一个台阶。这些台阶在普通的高中生眼里应该都是高山仰止的存在吧?从那时候我受到同学们太多的赞誉和吹捧能感觉到这一点,而我仅爬上了第一个台阶,后面的在我眼里,同样也是高山仰止的存在。

那时候满分225分,220分在我们那一届就成了第一,这个第一名算不了什么,自己偶尔的一次发挥好而已,200多分的分数段应该有很多人,大家的水平在伯仲之间,只是每个省只能前六名有进入冬令营的资格。

因为这个第一,我有资格不参加高考,那时候进入冬令营的省里其他5个小伙伴貌似都是这样,并且都有很好的去处,清华、北大的都有,第二的选了南开,我那时候心仪科大,就成了科大人。

那时候貌似对这类保送的现象很宽容,至少自己没有碰到过被人风言风语地议论或质疑的情况,也许别人即使有不好的话也不会当面说?总之自己没感觉过这些。

这样的宽容,也许和那时候的教育环境有关,那时候还没有各种各样高考加分的由头,保送的各种现象也很少,课外辅导班以及教培等等感觉都很鲜见,也许自己平常不关注这些,说的很不靠谱,自己那时候贫家子弟,即使有这些付费的课外班,也不会有机会上或接触到。能够有机会参加竞赛,还要感谢那时候学校的政策,平常上课老师都格外卖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时候的班主任兼我们的数学老师,夏天时一堂课下来整个后背的T恤都被汗浸透。老师们上课这样的卖力,同样的学习也会拉开差距,针对数学学习好的同学,在周末,年级的数学老师会轮流有另外的一两次小班课讲奥数。

高二的时候参加过一次联赛,225分的卷子,自己只得了60几分,之后的一年,因为周末这样的小班老师舍弃休息卖力的传授以及自己的努力,高三时再考就达到了上述表现。

那时候的学校环境以及班级气氛,学习好是被格外优待的一类,虽然自己平时很少说话,很多时候很无趣很呆板很木讷,因为数理化学的好,被同学们很优待。比如有时候和其他班踢足球,自己除了数理动点脑筋外,对其他事都是很茫然莽撞的,特别是运动球类等,只有股猛劲,那时候很不懂规则,经常踢高腿的危险动作,被这样危险动作冲撞的同学经常是一脸揾怒,但是转头一看是我,又很友好的拍拍没事。

学习好被优待,这样的竞赛取得成绩,大家更多的是羡慕佩服的吧?从没有感觉到被恨,和现在的姜萍在网上碰到的被眼红,简直是天壤之别。至于这个大环境是怎么变得,后面再说,还是继续说自己:

如果不是因为保送,也许自己上不成科大,那时候自己偏科严重,除了数理化生,其他科目都是一塌糊涂,最头疼写作文,别看我现在写文能很快的长篇大论的出来并且还能写诗,特别是藏字诗,那时候作文对我来说是极痛苦的事,因为竞赛成绩冒了点头,有两次被指派发言,记得一次升旗仪式以及另一次的大会上发言,发言稿我是不管怎么使劲憋都是憋不出来的,最后没办法,还是语文老师以及语文课代表同学帮我写这些发言稿。

如果以现在的标准,我是那种捡漏钻空子上的科大,如果姜萍都能被以不能打破规则的被堵在大学门外,仅仅是第一个台阶高中数学联赛省区特等奖是更没有资格的。现在不知道什么水平有资格?IMO金牌?如果这个有资格,我想吊打一众IMO金牌获得者以及各大名校博士的姜萍应该更有资格吧?至于是不是随便一个公司组织个竞赛就能达到阿里这个竞赛的水平,还是要看专业人士更专业的分析,我这联赛第一个台阶碰运气上的,后面的中学生数学奥赛在我眼里即使现在成年后看依然高山仰止的仰望的,面对更高的大学、研究生趋之若鹜的更高的竞赛水平,那是我感觉的更不可测的高山,断不是卢克文这样的中学生能揣测的,特别是觉得这样的开卷考试,随便一个人在AI和几个博士亲戚的帮助下同样能拿到这样的名次,简直是可笑之极,如果这样的话,世界上的那些难题,都交给AI解决好了。

姜萍是被发现了的人才,应该是不用质疑的,以前貌似有过类似的竞赛被质疑过,并有现场考试解除质疑的经过,这样的竞赛应该是又一次或几次再次冒头吧?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样的口号如果只停留在口号上,而真正的发现这样的人才时,却又被各种各样的看不出深浅的庸众左右舆论,更以什么规则不能破坏,着实是嘴上说着漂亮话,办着不是人事的误导这些规则被破坏的原因。

这类的规则是怎样被破坏的呢?几十年前竞赛保送没这么大的争议,至少从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民间对这件事的反应,都是正向的羡慕并没有恨,我想和那时候没有各种各样的加分由头、以及各种各样的才艺表现加分甚至保送的由头吧?这样的泛化一旦开了口子,就是被很多极尽钻营者去钻空子,而真正的这类竞赛、奥赛的保送都连带着躺枪。

不过姜萍是否能保送或破格录取,应该并不是她所关心的,17岁的小孩,数学的水平、学习的进度,能达到博士生的境界,并在竞赛中吊打一众名校的博士和很多IMO金牌获得者,本身就反应了其实力,当今信息时代,身处一耦就能坐看天下,她这样出名后,即使仍身处在原来的环境中,依然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追求更高层的数学开拓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打破僵局,开怀接纳她的学校和机构,却会因她的到来更显荣光。

上面提到的接纳姜萍的会因她更荣光,仅仅是指这样的17岁超越IMO金牌境界的她,可不是我这类的第一个台阶才勉强爬上来的能相比的,相反,进入科大之后,我成了被同学们吊打的学渣,不过这个学渣却依然保留着曾经学霸的怀念和傲气,从来不抄作业和弄虚作假之类的投机取巧,甘心做一名平凡草根,对身外之物没有什么非分的欲望和诉求,虽然曾经的数学本领都还给了老师,依然虎虎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曾有过极度郁闷和自闭的时候,那时候不愿对人说自己是油高和科大毕业的,生怕给母校丢脸,现在这样的公然揭自己的老底,可不是拿我那个什么第一名来炫耀,而是仅以自己曾经的第一层台阶的眼界,来说明姜萍是真实力,可不是中学生们不知深浅的看不到山外山的随意揣测。这样的山外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境界和水平,还是应该看和她最接近的IMO金牌获得者们的评价。

阿里这个竞赛胜出者,是不是真实力,也自有他们的评价更靠谱,至于会不会因为随便更多的公司开办这样的比赛造成更泛滥,那是应该另有一套评价这些比赛的水平的,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狗屁规则都不能打破。

至于规则的打破,是否会造成更大的问题,还是要看大门是否为真正有实力的人敞开,而很多设置的规则,安置的这样的门,就是为他们而设立的,和权贵无关。

人们痛恨的往往是那些为权贵和善钻营规则空子的规则,而专门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便之门往往因他们而躺枪。

最后对卢克文说声抱歉,你这个中学生很多方面都很有见识,社会学方面超过了很多相关专业的博士,但是关于姜萍,你的言论实在是让人不敢苟同,希望这篇文能让你有所反省。对不住的对自己的本家,言语尤为犀利。

还有坏土豆里提到的99.99%的普通人里,并不全是眼红这类真正的人才能因规则开启大门的人,自己更是这里面的人的一员,虽然大学里作为学渣,但是所听所感同学们科研上的成果,那更是心底高兴的觉得沾光的份,虽然不能做红花,做片绿叶也在相映丛中笑。


(转贴)关于姜萍应不应该破格录取
https://goofegg.github.io/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