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每个人都有,或者都曾经拥有。家是什么呢?家是人们长期或者暂时的居住场所,是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很多人不止有一个家,老家、新家、婆家、娘家、大家、小家~有各式各样的家,而在情感上,每一个家都承载了丰富的情感价值。在这里,人们经历亲情、爱情和友情的交织,形成深厚的情感纽带。家是人们情感的避风港,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家都是人们寻求支[
阅读全文]
主人公名字叫曹惠芬,卖早点的。每天凌晨4点钟出摊,她要推着她的那个早餐车,她推早餐车出门的时候,要上一个大高坡。每次她推那高坡的时候,就特别吃力,她怎么办呢?
她就给自己鼓劲,就喊出声:“曹惠芬,你加油啊!曹惠芬,你真有劲…”,她这样喊着就能把这车推过那个坡。
很多次,她每推过这个高坡的时候,有时候一抬头了,她就看着[
阅读全文]
“三十年后的今天,
多少沧海桑田都成了过去。”
——台湾作家·三毛
这一周,在华人的世界里,有两颗华语文化音乐界巨星相继坠落,一颗是他,被誉为“华语流行音乐教父”的刘家昌,12月2日因病在台北去逝;另一颗是她,台湾著名言情小说家琼瑶,12月4日在淡水家里轻生翩然离世。
这两位文艺巨匠的离世,仿佛为一个时代的情感画[
阅读全文]
对我来说,今年是流年不利之年,许多的事情堆积在一起,让我不停的飞来飞去,这一年,我把自己煮成了一个十足的“空中飞人”,光是回国就来回飞了四趟。
这月初,刚刚从纽约飞回台北,时差还没有完全倒过来又心急火燎地飞去了国内办事,在国内又呆了十来天,所幸有国内的老同学们的帮忙,事情处理得还算满意,但最后自己因劳累过度,终于病倒了。
[
阅读全文]
今年的诺贝尔儿文学奖爆冷门,在诺奖赔率榜单上并未排名在前的韩国女作家韩江凭借她的小说《素食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成为了亚洲首位诺奖女作家。这些天来,网络上有关《素食者》这本书的介绍和对书的解析铺天盖地。每次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出来,阅读获奖者的作品也成为了一种风尚,韩江的《素食者》一夜间爆火,据说国内目前要购买这本书的中文版纸质书[
阅读全文]
我从国内回到台湾后,一直忙东忙西,没有时间进文学城,博友江歌在给我的email里提到了博友菲儿近期倡议大家读书和推荐好书,我觉得这样的活动非常好,给文学城带来了真正与“文学”紧密相关的好氛围,也算是一股淡淡的秋季清风拂过城里,带来清新与片刻的宁静。所以,我今天冒泡响应一下。
2024年对我来说是特别不寻常之年,大事小事琐碎之事不停地敲[
阅读全文]
自从三月底离开了文学城之后,我先去了中国大陆一段时间,后来回到了台湾,再后来忙于很多事就基本上没有登录文学城,前几天才登录进城看了几眼,看到有博友们在悄悄话的留言和问候,我好开心和感动,也因迟迟没有回复大家而感到抱歉。其实,这几个月以来我人在城外,心依然惦念着城内,想念着城里的博友们,想念着你们一篇篇的好文章,甚至还想念着城里人的[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7日,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举行了诺贝尔文学奖演讲,他在这次的演讲中很大篇幅讲述了他的母亲,追忆与母亲在一起的那些艰苦岁月。一个大文学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特殊演讲里没有夸夸其谈自己的文学作品,而是一个儿子用最朴素的语言站在大地上对天上的母亲诉说。
老舍曾说过:“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阅读全文]
疫情之前,我经常回国陪伴父母,为了回国期间出行方便,2009年我在国内买了一辆车,这样带父母去医院看病拿药什么的方便多了,以前国内没有Uber或滴滴车,搭乘出租车得站在街边举手叫,遇到高峰时段很难叫车。
有了车之后,天气好我就带父母到附近的公园走走、去郊区景点看看、去温泉度假和去看望他们的老友。2011年的某一天,我问老爸老妈还想去中国哪里看看[
阅读全文]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刚在纽约做新闻记者的时候,经常在华人社区里跑新闻,那时,有一位华人女性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是华人社区的一个什么商会的会长,人长得很漂亮,瘦高的个头,属于江南美女类型,年龄大概在40岁左右。她时常活跃在华人社区里,华人社区的很多活动里都有她,中国领事馆举办的所有活动里也有她。她在华人圈里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像名媛一样,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