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上一篇博文的评论里,博友雅佳园分享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又匪夷所思的亲身经历,她这样写道:“关于婚前检查,我们在国外的中国领事馆办的结婚证书,当时领馆办证人要我们出示婚前体检证明,否则不给办,搞得我们很狼狈,研究所的同事笑死了,我们只好去医院,医生也是一头雾水,问我是不是要嫁给皇太子?查什么?后来我家LD跟医生说:你就出个证明说[
阅读全文]

我在写上一篇《产妇死在我的手上》时,尘封三十多年的记忆之门被敲开,写完之后,一些在国内医院工作时的往事如零星碎片般顺着即将关闭的门缝悄悄地溜了出来,挡也挡不住。既来之则安之吧,我索性就将这些记忆碎片一一拾起,重新梳理、整理,并记录下来…
我在国内医院工作的那个年代,医院不是现在的医院,病人也不是现在的病人,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
阅读全文]

进入了盛夏时节,台湾这段时间气温很高,然而,人们的情绪也很高,高到快100度…7月26日和8月23日,台湾将举行史上罕见的“大罢免”投票,决定31位国民党立委和民众党新竹市长的去留。
我很久没有写台湾的时事文,今天不是心血来潮,是有些话想说出来,此时,我搬一张椅子,坐下来给大家聊一聊台湾的“大罢免”,同时,也为我自己理清一下这错[
阅读全文]

人的体内藏有一个神秘的仓库,那就是大脑皮层的记忆仓库。这个仓库宛如一座浩瀚无垠的图书馆,分门别类地存放着我们一生的点滴片段。
记忆库中的信息并无杂乱无章,而是分层次分等级,井然有序。最上层的那些频繁被唤醒的记忆,如同畅销书籍,总是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触手可及。而那些久未被翻阅的往事,则如尘封的旧书,静静躺在图书馆的角落,等待某一[
阅读全文]

心理学史上的里程碑(十四)
野孩子的进化之路
1800年1月,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一个裸体男孩颤抖着,漫无目的地走进了法国南部阿韦龙地区的一户农家。尽管男孩看起来已有12岁左右那么大,但他不会说话,不了解人类行为举止,也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他,就是在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很著名的野人—-维克多。
维克多很快被人们带到了巴黎,几位[
阅读全文]

我纽约的家有个邻居,名叫Margaret,一位九十五岁的白人老太太。每当她的儿子将她搀扶走出家门,并坐在自家前院的一张椅子上晒太阳的时候,她总是精心打扮一番,化着淡雅的妆,戴着假发。虽然她个子瘦小,还有点驼背,但她的妆容和外表,以及温柔的说话声让我感受得到她是一个精致的女人。每次遇见她晒太阳,我都会走过去,跟她寒暄几句,并送上一声问候。有一年[
阅读全文]

有一天,我收到一个悄悄话,一位陌生博主直杠杠地问我:“您使用文学城的初衷是什么?”,对于Ta这种虽直率,但又略显唐突,且不够礼貌的提问,我没有直接回答Ta。我心想,我与你又不熟,之前也没有任何的交集,干嘛突然问这个问题?我虽然没有直接回答这位博主的提问,但并不意味着我没有想过Ta的这个问题。什么是初衷?是指一个人采取行动开始时的原始动[
阅读全文]

两年前,住在美国加州的T闺蜜搬了新家,从原来比较靠近沙漠地带的小山头,迁移到一个绿树成荫,云雾缭绕的大山头。两年来,她和同是医学院教授的Z先生一起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山区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独享清新的空气,每天与鸟语花香相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这样的生活环境,令我和H闺蜜羡慕不已。
前几天,我和两个闺蜜在微信里聊天,聊着聊着,T闺蜜[
阅读全文]

尽管我深知这个世界上骗子层出不穷,无处不在,骗术更是五花八门,从网络诈骗、手机诈骗到邮件诈骗等等,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尽管各种媒体隔三差五的揭露一些新骗局,手机上也经常出现反诈骗的温馨提示,而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格外小心谨慎。我自认为自己头脑清醒,警惕性不低,又不贪图小便宜。所以,这些年来,看着周围有的人被骗,自己暗暗庆幸,我在布[
阅读全文]

在台北城市的一个角落,有一条平凡的路,路边伫立着几棵不起眼的平凡小树。起初,我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后来通过网络查询,才得知它们叫梓树。每到春夏之交,梓树的枝叶间会垂下一根根细长的荚果,形似豇豆,宛如胡须般随风摇曳。我喜欢游泳,每次从游泳馆畅游后,沿着这条路回家,都会从这几棵梓树经过。日复一日,我与这些树渐渐熟稔,它们仿佛成了我无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