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米的回忆
今天早上,我煮了四根玉米。那是昨天在沃尔玛看到的新鲜苞米,带着青绿的外皮,还保留着初摘时的湿润和清香。一眼望去,我就被吸引住了,那熟悉的模样,让我一下子被拽回了童年。
小时候在北方长大,那里春天总是姗姗来迟,秋天又匆匆谢幕,一年只有一季收成。不管是蔬菜还是小麦,还是我们孩子最期待的苞米,都像是一年中短暂又珍贵的馈赠。每到玉米成熟的季节,我们就会跑到地里去掰苞米。那时的我,个子小,手却快,常常一手一个,抱着比自己还大的玉米跑回家。
可惜,那些玉米往往已经成熟得很硬了,老得几乎咬不动。我们不懂什么蒸煮焗炒的巧法,把它水一煮,算是有吃的了。父母忙于生计,也不擅厨艺,对我们来说,吃饭不过是一种任务——把饭做熟,把营养吃进肚子,就算完成一天的功课了。
那时候,能够吃上一根鲜嫩的、能“咬出水来”的玉米,是我心底里一个奢侈的梦想。偶尔去同学家,才会尝到那种润滑、柔软、香甜的苞米滋味。那是一种特别的幸福感,像夏天午后的微风,短暂却令人难忘。
今天早上,当我咬下一口刚煮好的玉米,那清甜的汁水在口中溢出,玉米的香味立刻把我带回那些尘封的童年画面。一幅幅地里掰苞米的场景、回家时的黄昏阳光,还有那时候简单又踏实的愿望,一一浮现在脑海。
现在的我,常常因为一个画面、一种味道、一段气息,就会联想到过去。这种“什么都能勾起回忆”的状态,也许,是长大的迹象?还是,我真的已经老了呢?
但不管怎样,今天早上的那四根玉米,不只是食物,更像是一段从童年走来的温柔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