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记录

用手中的笔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个人资料
淡淡的日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能做伪文艺青年

(2025-04-26 07:59:15) 下一个

     我时常被身边的朋友唤为“文艺青年”,当然现在早就已经不是青年,应该是中年了,但年龄不是重点,重点在“文艺”两个字。我并不喜欢这个标签,因为对我来讲,这个称谓多少有些揶揄的成分在。    

     我向来对“文艺青年”颇有偏见。在我的印象中,矫情,敏感,无病呻吟是他们的通病,明明身无分文还要不食人间烟火,明明缺乏理想还想过得波澜壮阔。“文艺”两个字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不是创造,而只是简单的一种情绪的表达。但是后来我慢慢的发现,其实很多自称“文艺青年”的人并不是刻意的附庸风雅,他们是很真诚的在用文艺作品来调剂生活,用文艺生活来陶冶性情,用文艺形式来表达自己,他们是真正的文艺爱好者。让人反感的其实是“伪文艺青年”,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不能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的浅薄。

    哈哈哈,所以说我可以被标识为“文艺青年”,只是不能做“伪文艺青年”。不管怎么说,我愿意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浅薄。既然浅薄,那当然就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所以当朋友约我去尔湾参加一个为期两天的艺术史讲座的时候,我欣然同行。    

    参加课程的同学来自多个领域,有商业画廊的从业者,上市的企业家,艺术品的收藏家等等,当然还有我这样的业余绘画爱好者。老师的教学能力非常强,授课内容深入浅出,在兼顾专业性的同时,他的语言也幽默有趣。两天八个小时的课程上下来,我的收获满满。

    艺术史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我对其中抽象艺术的部分极为感兴趣,笔记如下:

     “抽象艺术的重要起源是二战前德国魏马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二战后迁往美国),主要是建筑和家具行业学会开始组建的设计学院。冷热抽象的代表人物孟德里安和康定斯基都是这类课程的创始人物。为了解决建筑立体或平面图形点线块面构成及色彩的视觉效果和心理引导作用,他们设计並安排了这类实验性的教学课程,为的就是研究讨论这些非具象的纯视觉美学规律和对心理产生的作用,后来这些课程成为现代世界各国设计类学院的必修基础课程。之后法国的米罗和俄国的马克维奇等人也成为专门研究抽象艺术的艺术家(不仅限于平面图形和绘画,也包括立体的装置组合等非具象的现代艺术形式)。

     现代抽象艺术从后期印象派的塞尚将树或水果及静物变形成园形,三角形,以及后期的马蒂斯(野獸派)的粗线条平面简画都是抽象艺术中对东方风格的引用。从塞尚开始到毕加索用小型立体装置,或者在平面上通过吸收非洲木雕的立体抽象型来进行变形的探索,加上心理暗示为主的表现主义以及以后出现的行为艺术等等,都是以否定传统艺术为主攻方向的"革命的"现代抽象艺术。

     现代艺术包括设计和绘画,抽象构成的雕塑,应用于环境的建筑学,广告和装饰品设计,室内设计及各类平面设计。在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当中,抽象概念以其形式,构成(点线面位置及部局安排),色彩的美学,心理学作用的研究等等,都是有对现代设计和绘画有重要意义和貢献的。至干另外一部分以反艺术,反美学共识为目标的怪异,或者另类为展现并宣泄个人情绪的,与艺术无关的表现形式。那都不是艺术发展的主流。象文革中的破四旧,只能是人类艺术史上一个特殊时期的社会文化形态,它们在人类艺术史的长河中是不会留下什么可学习,可继承的艺术成就或艺术经验的。                   

     艺术本身只是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特殊的,带有美感的表现形式,从心理,视觉到空间,环境来满足个人的消费欲望,提高心理的鉴赏品级,承载情感的需求。就象当你看到一幅绘画作品,无论它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你总会觉得它在表达什么,而且目的应该是在传达绘画者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没有任何内容的作品是难以获得观画者的共鸣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纯抽象的作品往往是用编号来作标题和系列分类,却不写内容或作品名称的原因。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特定的前题,单纯把一幅抽象的作品放在任何人的面前,那作品都是很难被识读和评定的。                  

     无论什么样的画家,想借助于抽象或者半抽象的表现形式,达到一种心理或者视觉美感的绘画效果,都属于现代艺家追求的作品风格或者一种流派。这中间每个人的观念,手法,独特的表现风格, 以及个人形式代表的"符号"又各不相同。一些艺术家(通常不称为画家),在艺术形式,色彩心理,情感传达,视觉效果的表现上都做了很多实验性的研究和创作实践。多数这类实验艺术家也是在一段时间之内自定一个目标或形式主题等,然后再转入一个新的主攻方向或形式(画面的线条,点线块面及色彩的组织安排所展示的视觉效果)。”          

     我之所以对抽象艺术最感兴趣,是因为这种艺术形式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表达和实验性。也就是说现代艺术史中的抽象画家多数在探索独特的视觉美感,色彩心理和情感表达,而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风格和形式。我也想试试,尤其是画大画幅的油画。

     打开一个48X48画板的包装,把它架在画架上。面对这个迄今为止我用过的最大画板,我的思绪止不住的飞扬,画什么好呢?不知道,但是没关系,探索嘛,我也很好奇最后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作品。

     先画个背景看看,然后再顺势而为。你有更好的想法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淡淡的日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则有' 的评论 : 我把整个画板倒过来看,突然发现它看起来更有意思了。
无则有 回复 悄悄话 已经有了莫奈的韵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