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很好奇的人,很喜欢看村里人写在异国的生活,比如前几天有人写德国往事的回忆,写得实实在在的,让人仿佛也感受到了那份意境。 村里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最多,北美嘛都差不多,顶多美国族裔问题大些,政治斗争激烈些,写得人不少,写来写去也就那些事儿。 可华人写在其它国家的生活就相对少多了,比如中东啊、日本啊、俄国啊、非洲啊。 写日本的有,而且是热门,点击量都很高,可见大家对此的兴趣。 但绝大多数不是游记就是吃喝,涉及生活其它层面的少之又少。其实咱村里生活在日本或曾经旅日过的博主还是有一些的,只是都不愿去触碰这个话题,日本这个话题太敏感,毕竟是有过战争结过仇的国家。 前几年村里有几位旅日博主写过几篇,说了点日本好话,结果被追杀和诅咒,大呼“额滴娘啊”,然后关了博,隐了身。
关于日本我一直想写点什么,可拖啊拖,最近越来越懒得写严肃的东西了,就是严肃的也想玩笑着说。 前一阵子思韵如蓝博主在她讲历史的文里提到我的日本游后感下的评论,我给她留言时有意绕过,因为我知道一讲日本基本就是没完没了:两派人马,一派是对日本充满仇恨的大部队,一派是小声量为日本辩解的零散兵,前者绝对碾压后者。我发现华人中在日本居住过的、只去过日本旅游过的和从未去过日本的对日本的感受大有不同,有过旅日经历的对日本的感情相对深些,对日本骂的最凶的往往是那些从没去过日本的,可一旦去了日本游了一圈回来口气就会变了,开始说点日本的好了。
我本人没住过日本,只去过日本呆了十天,但有关日本看到的听到的也不少,想了想要不我来操刀找骂吧,看看后果是不是不堪设想。二楼的群众不用喊了,这次我自觉的顶上了家里最大的锅盖。
我家大连和日本一海之隔,大连从19世纪末开始就被俄国、日本、苏联轮番占领殖民着。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包括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一直是日俄两国的争夺之地,从沙俄的远东梦想到日本的大东亚圈。 先是俄国强租旅顺(过去对大连的叫法)开港建市,不出几年就被同样觊觎这块土地的日本人赶走,日俄战争后日本开始了对大连40年的殖民统治,把大连称为他们的“关东州”,并大连当作自己领土的一部分并进行建设。 那时实行全日式教学,家里长辈小时候上的是日本人的学校,据他们说日本人的教学蛮严格的,每天还要有类似军训式的训练,不喜欢学日语也得硬着头皮去学。那时他们读书不要钱,女孩子也能去读书。我上次回家还特意问了问长辈们对日本人的印象,他们说小鼻子(日本人)比老毛子(俄国人)强,不像老毛子那样随意抢东西。 日本人对他们表面上还不错,邻居间遇到挺有礼貌的,但隐形歧视是有的,中国人有二等公民的感觉。那时中国人不让吃白米饭,只能日本人吃,还会有二鬼子来家里查看有没有偷吃白米饭。 父辈回忆说45年日本战败后学校里他们会追着日本孩子打。日本人走后,空出很多日式的小洋楼,很多大连百姓就住进去了,我姥爷就是率领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入住了一座日本的房子,我小时候在那里度过很多时光。 后来苏联人接手后大连百姓就遭殃了,那老毛子野蛮无礼,到处抢,街上看见个油条摊子都会揣一把走,老百姓对他们很反感,后来政府宣传什么苏联老大哥之类的,百姓心里是有逆反情绪的。
到了我们这一代了从小看的是打鬼子的电影长大的,看到电影上那些个残暴的日本鬼子对日本人真是恨透了,还经常恶搞日本话,把日语中问候的话用中文骂人的形式说出来,骂完了觉得很过瘾哈哈笑。可这种仇恨的情绪也会被打扰,八十年代中日的友好蜜月期间在政府的宣传下我们也开始对日本人的印象逐渐转好。 中日民间的来往也多了,上中学的时候有日本学生到我们学校参观,记得那时大巴上下来一群日本女学生,矮矮的,粗粗的小腿肚,虽然语言并不通,但彼此友好。
改革开放后日本开始在大连投资建厂,建立各种办事处,我还曾去过一家日本银行应聘过。 记得当时看到营业厅里静悄悄的,员工们都低着头不做声地工作,感觉气氛蛮压抑的。有日本老板路过时很多人会鞠躬,面试的日本人也挺严肃的印象。后来去了一家美国公司,气氛完全不同,活泼轻松,如鱼得水。想想幸好我没去那家日本银行工作,就我这个性子还不得被憋出个病来。
后来在国内和美国读大学的时候都遇到过日本同学,给我的印象都蛮好的,恭敬有礼友善。 只是日本人似乎不像中国人那样容易融进一个新的文化中,自己小团体交流,美国的日本同学几乎都是念完书就回国了。 工作中也和日本人打过交道,十分认真仔细,但也给人感觉有点不灵活,过于死板。 写到这儿想起过去两年孩子爸去日本出差两次,都是日方给买的日航的机票,结果都临时要换日期,那个麻烦啊。 要是搁在美国,去个航空公司的网站把订单号输进去交点钱就能改,可这对日航就很难办到,手续繁琐,和日方来来回回地拖了十天半个月都没改好,最后实在来不及了孩子爸干脆和美联航另买了新的机票飞,最后日方怎么处理就不知道了。
以上都是我和我家里的长辈们对日本人的印象,都是客观描述,这些印象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美国人十分重视对对手的研究,关于对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研究,美国人类学家Ruth Benedict在二战结束之际写了一本 《菊与刀》对日本的国民性进行了研究。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代表和睦和文明,“刀”是象征日本武士道文化,代表一种野蛮和暴力。两者合在一起象征着日本人的矛盾的双重性性格“既生性好斗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作者认为这种性格中的两重性来自于他们在幼年时和以后所受到教育的不连续性。 日本人在幼儿时受到很好的待遇,可以比较自由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六七岁之后,慎重和知耻感逐渐加之他们的身上,他们需要逐渐学会服从、承担义务。这种教育方法容易让他们产生人格的矛盾和紧张,让他们不得不在某个问题上要在幼年的纵情被宽容和日后所受的束缚中去协调,迎合世人的期望。
日本作为一个火山链上的岛国把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放在第一位,对内非常团结,对外又具有侵略性。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极端的自我牺牲精神,总觉得自我身上有很大的责任感,对皇恩的无限忠诚。 《菊与刀》中写道,日本的文化里缺乏“仁”,更重视情义忠孝与义务,强调报恩,只要为这些而战的都不从善恶的角度来考虑。
我虽然去过世界很多国家,但对于日本我一直心有芥蒂,迟迟不肯踏上这片国土,可架不住去过的人回来都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也在几年前决定去看一看。 我在我的日本游后感 (可以点击去看)里写过我的感想,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对于日本,做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够忘记历史,但是也不能总活在历史的影子里,虽然我们是受害者,在看待历史的时候也要跳出仇恨和自怜的影子,不要总像个小媳妇似的悲悲切切,站在高度看历史才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国之间的较量也不能被仇恨和复仇的情绪所左右,要从长远的国家利益和人类的未来去考虑,建立起一个强者心态,打铁还要自身硬,把自己搞强大了不再受欺是正理儿。对待这样一个强劲的具有一定威胁性的邻国,该虚心学就向人家学,也好好地研究对方,毕竟《菊与刀》那本书所描述的日本社会已经是七十多年前了,虽然一个民族的性格就如个人一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日本社会从很多方面也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当今的日本还需一个更新的认识。
太长了,下篇接着写,会写一些我认识的朋友中所讲述的现代社会中的日本,包括职场、婚姻和两性等话题,Stay tuned。
此文客观地讲述一些历史事实,欢迎理性发言,搞谩骂个人攻击的一律清场
基本的政治正确该保持还是要保持,礼貌也要讲,善意的玩笑可以开,人身攻击就不好了,要坚决反对。 上次我看到杰克在C学者那里维护温和女网友的自由发言,这个要给你点赞!
》哈哈哈哈,他要想忽悠人,他就不能亮真东西。所以可以这样挤兑他,他除了无语应对,他没有一点对策!
我以前在别的网站也亮过我青葱幼苗-芳华系列。上次我发给别人看,不小心被B-52看到了。是不是为了讨好1U,她已经嘲笑过我的啦,非常的可恶!我都是给她写拍马屁的诗歌,她居然用难听的言词埋汰我!
现在文学城这里的风气太不好了。无良的川粉们太可恶,找不到什么道理就人身攻击人。所以我现在也只好悠着一点,不敢随便亮。都是川普的错啊,攻击起码的最基本的“政治正确”,不要基本的礼和德了,把这些人心灵里的魔鬼都释放出来了。
》看你在1U那里的发言,把我笑翻了。他害怕我提让他亮无论是啥像都可以,唱个歌跑个步,讲个相声。我已经做了很多,引诱他“亮相”。他就是不上钩,千呼万唤,还是犹抱琵琶全遮面的。
要多发动几个女性博主挤兑他一下。我们男的的挤兑他,不起作用。现在他把我拉黑了,我进不了他的地方,只好发你这里来了。你要是觉得不切题,你看完就笑笑,接着就删了,我没有意见!
, 不折不扣地同意+支持!!
大家可以把文写完发给边神,让她“匿名转贴”的方式,或者直接用边神的名义发。明天我就准备给她一篇。
同感,我也觉得一个国家否对自己的民众好是判断这个国家是否文明发达一个重要的标准
在美国喜欢日本文化的也很多,我的一个朋友的女儿就特别喜欢画日本的卡通画,还有两个女孩课后去学日本语。 不得不说日本在文化的宣传上比中国要强得多。
我非常赞同你对某些人的评论。
我只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微信上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不少人一看我在日本,马上破口大骂“汉奸”。但只要来过日本的,或者比较客观看待事物的,都对我竖大拇指。
我的同学校友们只要来过日本的,没有不交口称赞的。他们都说去过世界很多国家,还想着多来几次的就是日本了。我一校友的儿子,因为来过日本,考大学时打死都要学日语,父亲只好随了他。我外甥女,也说大学毕业后就要来日本,她美国欧洲都去过,最喜欢的还是日本。
~~~~~~~~~~~~~~~~~~~~~~~~~~~~~~~~~~~~~~~~~~~~~~~~~~~
日本有句尽人皆知的俗语:稻穗月成熟头越低。低调是美德,所以他们永远不会做出自信的表情的,内心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你放心,我是先把难的容易被砸的说了,下篇我会写得轻松多了,估计你看不到我挨砖的笑话了
全都不想费口舌啦,在这种唠唠叨叨的似是而非的主流媒体式调调的环境中……
不过还是支持边妹写下去,总有“好戏”还在后头的感觉,哈哈哈。
日本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建议园姐去看看,再说了不是有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嘛 :)
最希望看到的是有人拍了桌子:她写得差远了,我来!
“据说在日本留过学的人,再来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看啥都觉得灰暗。”
会吗? 这要旅过日的网友来答答 :)
1900年-2000年 这100年东亚经历了很多变动,他们会不会考虑到那些年代政权的更迭,还是答案更基于对现在政府的个人认知。 一个同样的问题怎样设计,用什么方式去问,很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的。
土豆君喜欢话只说上半句,下半句憋着,如果你能具体说说这三位都是怎么选择的,为什么,那才是最有意思的部分。 当然了,我知道你怕被碾成土豆泥 :)
老大连人都知道当初老毛子挺不是个东西的,尽管占了中国150万领土,屠杀东北人,可当初中共为了政治上的考量不会这么说的,而去美化苏俄,。
我老妈是东北人,但说不清是东北哪里人,因为姥爷在铁路上工作,在各个城市间转换。老妈小时候也曾经在大连居住过,也学过日文。日据时期她坐火车到北平需要像出国一样出海关。我姥爷留日,舅舅留日,但我对日本却没啥好奇心,从没有动过去那里看看的念头。我觉得我是被中国宣传洗脑了。周末抽时间我计划去读边边妹妹的旅日游记。
还是饭老师有文化,说到了要害。
据说在日本留过学的人,再来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看啥都觉得灰暗。
曾经问过一些韩国同学,还有一个法国同学一个德国同学,都是学东亚历史的,让他们在下面三个选项中选一个他们最想经历一番的,以及一个最不想经历的:
1,1900年-2000年,由俄罗斯人管理的整个华夏地区;
2,1900年-2000年,由日本人管理的整个华夏地区;
3,1900年-2000年,由中国人管理的整个华夏地区,(就是现实的中国);
结果,3是谁也不想经历的,不过他们也很“好奇”中国人能够全套“体验”一番……
我知道,这个假设问题很好玩,也很恶毒……学历史,需要把自己放入其中的场景感!
边边好文。我的一个大连朋友,跟你说的一模一样: 日本人强过老毛子。边边觉得日本人刻板,没有美国开朗有趣,让我联想,日本与德国是不是很象。我的立陶宛同事,波兰同事也都说,宁要德国,不要老毛子。:)
我特别认同: 自强是屹立世界之林的唯一正道。我们出了国门,苦吃了不少,不过也有收获。其中之一就是,眼界开了,思维开了。:) 期待边边下篇。
FL_MSD 发表评论于 2019-10-29 13:21:48
概括的说,日本人拘小节,而无大节。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事情上,他们做的都很不错。
。。。 绝大多数不是游记就是吃喝,涉及生活其它层面的少之又少。。。
那么就不讲游记,也不讲吃喝,我来段”我的眼中日本人”吧。
存档的文章在修改中,天亮就发。
边博主这个论断很准确。
本人祖辈父辈都和日本侵略者干过架, 家乡周边也有被鬼子屠过几个村, 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仇恨没好感。 研究生导师在北平日据时期度过几年忍受各种屈辱亡国奴的日子, 他对日本人可以说是一直恨之入骨, 家里从来不用日货。
不过时代变迁, 年轻一代日本人对中国对世界也没啥罪过, 各种事儿都需要往前看。
要说抗战最终击败日本,还是美国人帮了中国人的大忙, 这个确实不能忘。
别怕,要相信你的读者,:)))
“他对日本的景色、服务、饮食都不吝赞美”和日本这个国家有问题这是不同层面的问题。
日本这个国家对二战侵略给别国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没有深刻的反思,赔偿也是九牛赔一毛。他们对杀人无数的战犯的纪念却是不屈不挠的。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机会日本还会卷土重来。
这是“山地”读者对《豆瓣热文:当所有恨都有了正当理由(民族主义)》的留言,觉得挺好,搬过来了。
近来日本得诺贝尔奖的人很多,可能做学问的人都注意到了。简单的说,全亚洲,只有日本实现了与欧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尽管日本人没有欧美人表现得那么自信罢了。日本是亚洲的骄傲。
等我晚上再来看看你活得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