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两个好孩子的母亲,我把这个当作我此生最大的成就。孩子们伶俐,早早就当起了我的左臂右膀,又将新生事物把着手地教授给我。我好像也没有辛苦多少年,倒已经开始享受数不清的回报了,幸福中有点怯怯地不安。付出与得着不成比例的时候,人在福中,难免理不直,气不壮。
我最近又收养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从前给过我许多好日子,但是在蜜罐里时我一直清醒: 这两个孩子终究是倒着长的,尽管他们信誓旦旦地宣扬"独立"与"开明",还是会有一天,在他们越发接近他们生命初始的状态时,他们会象孩童依赖成人一样离不开我。只是这一天,比我想象得来得快,这两个孩子,就是我的父母。
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父母已经是孩子了,是近日在医院陪父亲时,他躺在床上,突然问我:"我如今老了的样子,是不是很象当年的爷爷啊?"父亲知道爷爷是我世上最爱的人,他希望我产生这样的联想。我也确实觉得爷爷比父亲更可爱: 爷爷是全然的无疆的慈爱,从不给我成长的重塑和修剪。幼小的我和爷爷手拉手走在路上时,心里是满满的报答亲情的欲望和保护亲人的冲动。年迈爷爷的"弱势"滋生了我的英雄气概。
爸爸说老就老了,他变得象爷爷一般可爱了。当男人卸下盔甲,丢弃武装,远离丛林,告别江湖后,他们真是世界上最适合孩子的白胡子天使。我们祖孙三代一起走,孩子会气愤地提醒我:"妈妈,你慢点行不?! 外公走不了这么快!" 我们在餐馆吃饭,父亲与只会听说广东话的服务生交涉半天。孩子又说:"我长大了要带外公吃遍多伦多,就是这家再也不来了,她们对外公不耐心!"年迈父亲流露的自然"弱势"也激发了我的孩子们的英雄气概。
父亲这次生病,他清清楚楚地表示: 女儿在旁陪侍,他才有无比的安全感。我们坐在医院排椅上等候问诊时,闲聊。父亲说他会坚强。我说,生命,需要坚强,更需要智慧。你看毛,要论强人,世人都比不过他。有传说毛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医生,我还有希望吗? 他多强啊,最后一分钟都没有放弃!但是仅仅坚强就能胜天吗?父亲不断点头。我又说,健康,是个体小宇宙与身外大宇宙和谐统一的结果。不能只靠医学修补身体对抗疾病,还要依赖"天人合一"来养生。内外兼修,缺一不可。只向外寻,终是缘木求鱼。
父亲问我是不是该读圣经,我说信仰与神学也不是一回事。如果逼你现在去读旧约,里面那么多追杀,通奸,战争,毁灭,未必是你现阶段最该接受的信息。但是你们这代人确实缺失了可以称为"信仰"的东西,让你们与天地没有达成亲密无间的美好关系。我看你们的大学微信群,常常悲凉地看到,那么多人,就这么糊涂地过了一辈子。岁月如梭穿过,我却从你们这代人身上看不到太多的---"成长"。父亲说,大学同学也是良莠不齐,比如某某某,当年仗着自己贫民出身,对我们这些家境良好的同学极尽迫害打击,好几个才华横溢的同学,终生被毁。我打断父亲:"不要再这么想从前。扭曲之人自己也是扭曲的受害者。如果我们做不到以慈悲代替鄙视,那就努力忘却吧!让我们的记忆只存储美好的东西。爸爸你看,阳光普照世界,既温暖善人,也温暖恶人;雨露浇灌大地,既滋润鲜花,也滋润野草。上帝就是爱,不偏不倚,永不止息。我们要让自己去接近那样的永恒,就会找回我们的健康。"
我建议父亲少看中国近代现代史,因为贯穿的黑厚太多。还有,那凤凰台的政治时事评述也该停停了,我坚信即使等到我离世,那台海还是那个台海,那朝韩还是那个朝韩,整天风云变幻,有模有样地,忽悠人嘛不是! 我们要减少外界垃圾信息的干扰,专心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看人类社会闹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每天赞美日月星辰,欣赏天地俊秀,感恩自然馈赠,这样就无愧于我们在世上每一天宝贵的生命。生命是最贵的礼物,当善待之,珍惜之。
父亲成了一个"听话"的孩子。他顺从地倾听我的"教诲"。妈妈在一旁帮着回答":成长,我们都要继续成长!" 在文学城读到许多网友分享做"父母的父母"之难,我欣慰地体会到,我的两个老小孩是多么合作,多么乖顺。是啊,爸妈,我也在学习,在成长,尤其是爱的功课。爱,是爱,使得我们卑微如尘的生命被赋予了高贵的意义。可是,我们往往并不懂什么是爱,如何去爱。我们修行,就是去学会按照上帝最喜悦的心意去爱,爱亲人,爱朋友,爱陌生人,爱世界,更爱那永生之爱的源头---上帝。
生女当如"思韵如蓝"!
多谢!
思韵的文,不仅仅是好,尤其在当今这个社会,他有更深的含义和理念,不曾忘记思韵曾写的爷爷奶奶那份血浓于水的家庭幸福快乐的系列篇,那里有太多的感人之处了,甚至我曾嫉妒思韵温暖的大家庭,那曾是我的梦,这样的温暖离不开家中每一个人的付出,那种付出换来满满的爱是这世上最美好最真实最珍贵的东西。
谢谢你的留言。
再谢谢迪儿的提醒,爱护自己才能更好地服侍老人。谢谢冬日的代祷,谢谢园姐,雪中梅,健康(我准备象你学习吃农场鸡蛋了),山韭菜(顿足错过了你的美照),暖冬姐(再顿足错过美照),边边,小C(没看到美长腿),雨女,山里人家,Wumiao,Redwest,小三儿她姐,爱你们每一个。
一叔,托你吉言,等我老了,娃肯收养,我就有福了。二郎,我也在劝父活得轻松潇洒呢!
欢迎岚岚,6个12新朋友。还有那个超级娃爸Mike,我十分理解你的传承生命的观点,对此我也有同样强烈的"信仰"。不过也不能一个方向地走极端了: 开枝散叶固然重要,对根的情意也终难忘怀。
写博让我成长,因为有你们!
知道你春节又要回去看妈妈,敬佩你的担当。我常常跟你比,再看自己做的,都是微乎其微的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说爱死你,就是爱你的责任,勇气和善良。
此时此刻我最感激的是蓝天白云姐姐,尤其是你说的身体老去,精神更新,正是我和父亲同修同求的境界。我也谢谢你一直的信任,我很看重知遇之恩。
你可以和他们交流,督促他们成长,体现了你和父母的亲近,也说明老人的开明。忙碌之中也要多爱自己,这样才有体能和精力做全家人的主心骨。
首先,养育自己的两个孩子不能说是收养。
自己父母老了变成了孩子,你去供养也不能说是收养。
收养的本意是:被收养的孩子是孤儿。我实话实说,本人认为这样哗众取宠的题目实在是非常不妥。
刚开始读以为思韵真的和朋友一样领养了两个孩子,读下去才读懂了,感动了,我和父母没有这们深的交流,尽管我们彼此相爱,以前总是被他们宠着,现在觉得自己要向思韵一样去宠他们了:)
科学的信仰是认识到我们的生命从祖先来,通过父母传到我们身上,经过我们继续在后代传播和扩大。这就是基因的延续和扩大。中华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注重生命和基因的延续;多子多福的传统,就是注重基因的扩大。
在北美,华人人数少,就更需要我们弘扬中华文化。我们作为第一代移民,都应该努力为后代在北美打下一片江山,创造一个大大的家族。老人最欣慰的,是看到自己老去的时候,自己的子孙满堂,自己后代数量大大增加。
博主这话说得太对了,这代老人的家国情怀太过沉重,真的没必要,看看坛子里不少人替文革反右唱赞歌,替大饥荒惨剧洗地开脱,估计像你父亲这样的过来人,也只有摇头的份,还是那老郭想得开,该吃吃,该喝喝, 啥事不往心里搁。祝老人家早日康复。
祝思韵心想事成,祝老人家身体早日康复!
祝老人家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