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日记

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在美国的日常生活随感及家庭见闻,此博客纯属个人愉乐。
个人资料
北美新疆妞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我听完NPR广播里讨论的“未来卡车”这个话题,心里非常不安。这不是什么遥远的技术讨论,这是关于我们这些普通人吃饭的大事。 我们都知道,卡车司机是美国物流的顶梁柱,可现在,他们面临的困境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AI来了,工作没了,怎么办? 新闻里说到的“未来卡车”,最厉害的就是无人驾驶。一旦这个技术成熟了,那些大型集装箱卡车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今天早上,NPR新闻中关于美国卡车司机短缺的讨论,以及“TheTruckoftheFuture”(未来卡车)这几个词,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了去年夏天的美西之旅。作为一名普通游客,我们一家人开着小轿车,穿越了近二十个州。一路走来,我们不禁发出疑问:美国高速公路曾是世界前沿的典范,为何今天的人们却在沿用几十年前的路?在电动化浪潮和劳动力短缺的双重夹击下,卡车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11-17 03:50:02)
秋天的树是我眼里的树。 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 我仰望着它们粗壮的树干——有的好似直插那片湛蓝天空,如同一座座高塔。那些布满皱纹的树皮,是岁月雕刻的勋章,每一道深深的沟壑都诉说着故事。那些尚未褪尽的树叶与阳光一起交织成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落叶啊!我不懂你们的沙沙私语。你们是否也在感叹这个季节溜走的太快?站在高大的树影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其实这一切的思考,都来自今天的一顿饭。 我们七个人围坐在餐桌旁,热热闹闹,话题轻轻飘来飘去。三位同事嫁了外国丈夫,婚姻都过得不错;剩下的四位,包括我自己,是中国丈夫。这样一个组合,本来就很容易聊到中美婚姻里的差异。 聊着聊着,我突然问了一个问题。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她嫁到美国,生活不错,却常在深度交流时感到力不从心。丈夫聊起未来梦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5-11-12 15:33:59)
引子:周日下班回家的路上,塞车十分厉害。透过车子前窗玻璃处可以看到前端上方广袤的天空下,有一只雄鹰展翅盘旋,俯瞰大地。我在想这种自由的飞翔包含着人类历史上无数的飞翔梦想的艰辛,所以特别想写篇文章记录一下。尤其是莱特兄弟的创造给人类凌空翱翔带来了可能。在美国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宽松的国度,让无数有思想的人展示自己的才华了,催生了400多个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最近因缘际会得览《兰亭集序》书法作品,日日相对,愈发觉出其“天下第一行书”的称号毋庸置疑。摘写全文(古文岛)如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5-11-08 20:32:02)

如果我们将婚姻视为一段注定走向分离的”有限旅程”,那么我们之前讨论的“人格独立”和“妥协艺术”就不再是追求幸福的工具,而是确保旅程“有尊严、有价值”的关键: 第一点,人格独立:为“必将到来的失去”做好准备。 有人提出如果婚姻是“刑期”,那么在我眼中人格独立就是你”越狱”的底气和“独自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如果说,第一篇我们探讨了《围城》中人性本身的困境,第二篇我们审视了这种困境在太平洋彼岸如何与“身份”和“文化”叠加,那么,此刻,我们必须直抵核心,探寻那个能将“围城”真正转化为“港湾”的终极力量——人格的独立与健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健全的人格?网络上健全人格的定义主要来自心理学领域,指人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上篇中,我们从《围城》里方鸿渐的悲剧看到了婚姻与人性中的恒久困境:不成熟的人格和错误的结合动机,会将任何关系引向破裂。现在,让我们把这份思考的地图,投射到我们身处的美国,看看当“围城”遭遇“移民”,故事又增加了怎样复杂而现实的篇章。在美国,婚姻的围城上多了两道新的高墙:“身份”和“文化”。你看,方鸿渐当年靠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们常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句自《围城》中流传开来的话,仿佛一个古老的谶语,精确地概括了人类在情感关系中的那种永恒的焦虑和矛盾。然而,这座城真正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它的外观,而在于建造它的人,和城墙内的人心。当再读方鸿渐和孙柔嘉的故事,那不仅仅是民国知识分子的爱情笑话,更是我们今日所有婚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