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47)
2017 (64)
2019 (57)
2020 (74)
2021 (66)
2022 (40)
厉害国就是厉害,每天都有很多笑料。在经济低迷、士气低落的今天,韭菜们还算有一丝丝“快乐”可寻。
今天,又有一件开心事:这张图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有诗友第一时间发到群里,像炸了热锅,立即引起众诗友热议。
S(发图片者):太丢人了!
我:没文化,真可怕!
F:怎么也不能用这首
D:这也算蹭热度蹭到马蹄上了!
F :读过书的都知道,这是啥编辑和审稿?
我:都是不学无术的关系户、马屁精
C :呵呵,除了蠢也许是坏吧
X :人民日报居然是这个水平?真是笑死天下人呀!
我们回头再看看南宋林升这首的《题林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记得小学课本里就学过。当然,那时理解有限,但也知道大概意思。这可谓是讽喻诗的代表作,真的不知人民日报的水平太低,还是故意如此,来个高级黑?
讽刺诗,是我国古代诗词创作的题材之一。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战斗性,因为讽刺诗的出现往往与政治的弊端有关。所以从先秦到唐宋,文人士大夫发现自己不能在朝廷政治中发挥影响的时候,他们就会用讽刺诗去揭露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如《诗经》中的《新台》、《相鼠》,白居易的《卖炭翁》,张俞的《蚕妇》等。
林升这首绝句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先讲讲诗词的背景故事:北宋的皇都原在汴梁,即现在的河南开封市。靖康元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宋高宗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很遗憾的是,虽然皇朝保住了,但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来到杭州,被这冠绝天下的“人间天堂”深深迷住,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杭州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
林升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诗词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重重叠叠的青山,星罗棋布的楼台跟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伪的繁华太平气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干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本人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天然界的东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恰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大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非指个别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苟安,寻花问柳的南宋统治阶层。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权贵的无耻嘴脸描绘得惟妙惟肖。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痛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常设偷安的杭州几乎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讥讽中蕴含着极大的恼怒和无限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奇妙,措词精当:冷嘲热讽的讽刺,偏从热烈的局面写起;气愤已极,却不作漫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也成了警示名篇,千百年来一直传颂。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林升,字梦屏,温州平阳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从年龄是上来看,这首诗应作于南宋中期。南宋亡于1279年,这么腐朽没落的王朝,竟也苟延残喘了152年。
“苍生饱受苦难之时,便是统治者倒台之日”,想起了我刚刚给咏史诗赛一首获奖作品做的点评,正好也是我对这个妖魔国度的看法。
人民日报的编辑不可能连这个历史都不知道吧,真如此,这不是连小学水平都不够?
而如今的厉害国与此又是怎么个相似?!经济萧条、失业飙升、天灾人祸不断、内忧外患、政治高压等等,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不管国内有再多、再大的问题,经济再乏力,大官贵人的奢华是不能少的,“面子”是不能丢的。好大喜功,是D国的一项优良而光荣的传统。管你大水漫天、企业倒闭、民不聊生,我也是把杭州亚运会办得比奥运会还“壮观”!豪掷千亿又如何?大不了再割一茬韭菜,再挖一批人矿。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哪怕勒紧了裤腰带,也是打造出震惊全球的“亚运会”!
如果人民日报是从这点出发,不得不说他们用心良苦,敢于采用这种“高级黑”的手段进行无声的抗议。不过根据人民日报一直以来的表现,我更相信是编辑是小学生。(或许,临时工干的?)
除了那几首我们熟悉的作品(图片上有),历代还有不少赞美杭州的佳作,哪一首不能用,非要来个“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为西湖申遗成功而创作的歌曲《人间西湖》也蛮好听的嘛,歌词以西湖为画卷徐徐展开,将西湖景色融入其中。同时融入的,还有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的赞美西湖的诗文,满满的东方文化内涵。由王水法作词,印青、印倩文父女作曲,谭晶演唱,于2011年9月16日发行。
许多地方,”通假“被滥用了,成了春秋笔法,为尊者讳......, 甚至成了”为自己讳“!
如某大腕在有车(jv)的句子里,当众读成che! 居然”为自己讳“,来个”啥大事啊,大家不都明白吗”?
虽然如果有人在街头的棋摊上喊一嗓子“出车(che)", 都会被”低端人口“嘲笑一番! 但这并不影响大腕娶年轻漂亮的知名女演员,继续忽悠韭菜!
所谓的罗刹国!
扯远了,见谅!
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有关这首诗词的后续消息,静观事态发展。
人民日报是啥玩意有思维能力的人谁不知道啊,档锅的喉舌啊!我们诗词界抵制老干体的一批人,看到很多歌功颂德、喊口号打鸡血的老干体诗词,都会戏谑说“请投到人民日报”或者“刷墙”。
再给你上一课:文学作品(尤其古诗词)的同一个物像,有很多不同的含义,根据作品的内容而改变。比如月,既代表团圆、美好也表示乡愁、相思和惆怅等。酒,喜庆时喝,悲苦时饮,既豪迈又忧愁、无奈,既表示诗意,也满含失意。你说的“山外山,楼外楼“,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向和感受。
优秀的文化绝不是歌功颂德,必将扫尽历史的垃圾堆!
同意,原诗确实是讽刺。我说的历来指后世。这首“人间西湖”也用了“山外山,楼外楼”。这与这些楼阁一样,过了几百年,如果还在,谁还在意是虚假繁荣是讽刺,都是优秀文化遗产。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2023-09-12 09:29:47
我和墨墨想法一致,不觉得这是高级黑或低级红,只因人民日报的编辑是小学生,没文化,贻笑大方。官媒还引用了白居易的一首咏西湖诗,还出现了错别字呢,我也不认为是typo,仍然还是个没文化。别提了,中国媒体怎么会堕落至此?
前几天谣传老谋子死了呢,满江红成了遗作。老谋子深谙发财之道,人民日报这个,嘿嘿。
【新华网http://www.news.cn ? mil
我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符拉迪沃斯托克
Jul 26, 2023 — 刚刚结束“北部·联合-2023”演习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24日上午抵达俄罗斯东部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进行友好访问。】
“有文化”的痞子拍大片《满江红》,“没文化”的蠢才瞎引用《题林安邸》,完全真实的社会写照。说起来,这个酱坑,理它作甚?
墨墨真正的忧国忧民之士!点赞!
momo_sharon 发表评论于 2023-09-11 18:14:50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都有可能。如果真是高级黑,编辑就麻烦了,寻衅滋事、颠覆政府罪、境外反动势力,会是哪个?还有,杨万里这首诗也有被封杀的可能,首先要从小学课本中移除,还有各种古书籍。哎呀,工程太浩大了!不过可以增加很多工作机会,哈哈!
佩服!
默默犀利,好歌好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好犀利的眼神,我都没注意看这句。“六、四”,这首杨万里的千古绝句是否也要被禁? 看来还真是高级黑。
这首歌确实非常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