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47)
2017 (64)
2019 (57)
2020 (73)
2021 (66)
2022 (38)
“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一首为电视风光片《三峡的传说》而配的歌曲《乡恋》,在1980年经李 谷一唱出,便风靡大江南北,令无数中国百姓为之倾倒。谁会想到,李谷一柔美、亲情的唱法,居然被指斥为“靡靡之音”乃至“亡国之音”,经受了一场暴风骤雨 般的批判,承受了一段压力极大的煎熬。
“靡靡之音”,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文革”期间,中国人能够听到的声乐作品,都具有“高、快、响、硬”的时代特点,比如革命歌曲《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走在大路上》,再比如美声唱法的歌曲《我骑着马儿过草原》、《克拉玛依之歌》等等。 改革开放之初,港台流行歌曲伴随着砖头式录音机和盒式录音带进入大陆。这些流行歌曲,一反“高、快、响、硬”的特点,表现为“低、慢、弱、软”。这就使得听惯了“高、快、响、硬”的耳朵感到陌生,再加上流行歌曲多表现了当时尚视为禁区的情爱,与“革命意识”的灌输相距甚远,结果就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加之当时大陆和台湾的政治气氛相当紧张,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柔美式情歌遭到国家抵制,被冠以“靡靡之音”的代表人物。
八十年代初小学生们开始接受反“靡靡之音”的教育,我们学校还特意为此召开过全校师生大会,痛诉“靡靡之音”对我们的身心的戕害,其中特别提到邓丽君。殊不知,我们几个爱好文艺的小伙伴经常周末躲在一位女同学家偷听邓丽君、张利敏、凤飞飞、张帝等人的歌曲。此同学父亲曾在福州当兵,转业回老家后带回了很多从台湾走私过来的磁带。这些磁带、这些歌曲成了我的音乐启蒙老师,被她们柔美、缠绵的歌声吸引,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唱得那么好。
那时,有两种思想在碰撞,一种提倡解放思想,一种则主张墨守成规。但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文艺事业正迎来一个很好的契机,很受解放思想观念的鼓舞。 这一期间,涌现出大量的文艺作品,包括文学、戏剧,当然还有音乐等等。到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达到一个高潮。《乡恋》就是在此种背景中完成创作。 而它面世后的争议是当时历史条件所致。
歌词的内容,是写王昭君离开家乡秭归,踏上漫漫的和亲路。深情的昭君,一步一回头。家乡的山啊家乡的水,从此告别的江南路,终生胡马依北风。歌词吧秭归的山水化成为昭君心中的亲人。《乡恋》先经电台播放,后又电视片播出,《乡恋》一下子火了,街头巷尾到处听到人们哼唱的声音。本来就家喻户晓、人人乐道的李谷一,经《乡恋》助燃更是如日中天。
此歌一出,在全国引起上上下下强烈关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首歌曲除了在编曲上运用架子鼓、电吉他等西方乐器外,还运用了气声探戈舞曲节奏和略带伤感的情绪演唱。《乡恋》的旋律深沉舒缓,歌词细腻感人,歌曲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根据旋律和歌词的走向,李谷一就尝试了用半声演唱,使歌曲听起来更加抒情和打动人心。歌曲播出后听众非常喜爱,但同时也出现了斥责、非议甚至是声讨。
文艺学术界对这首歌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和质疑,靡靡之音,不健康,资产阶级腐化堕落等等一连串帽子铺天盖地……
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部门,搞了一个“群众最喜爱的15首抒情歌曲”的评选活动,其中李谷一以超高票数占有4首歌曲。《乡恋》虽得到了十几万张选票,但由于激烈的争议,未能入选。有人说:投票的都是流氓,这是流氓喜欢的歌。当时,中央有个战地工厂在中科院做报告说台湾有个邓丽君,大陆有个‘李丽君’。一夜之间,李谷一就成了大陆的黄色歌女,有些歌曲被封杀,其中就包括这首《乡恋》。同时社会上关于李谷一的谣言四起,有人说她倒卖黄金;香港传出她被雪藏的消息。
那段日子李谷一经受着巨大压力,一面是满目上纲上线的批判文章,一面还要不停地演出。给予李谷一最大支持与鼓舞的,是无数的普通百姓。
美,是禁止不住的。在经历了十年严寒的人们,对僵化思潮发起了冲击。
1983年中央电视台直播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观众热线高密度点播禁曲《乡恋》,《乡恋》终于在春节晚会得以正 名,被喻为中国内地第一首流行歌曲,从此迎来了文艺界真正的春天。
《三峡的传说》我没看过,那时年纪尚小,《乡恋》被禁之事也是不知道的。接触这首歌,是在解禁之后,一听就被优美的旋律吸引,很快就学会唱了。大点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段传奇故事,越发喜欢上了它。
歌曲虽说是描写昭君出塞的心情,用在我们这些海外游子身上,何尝不是相同的感受。在某种特定情绪下听这歌,会被深深打动,产生强烈的共鸣,而情不自禁泪湿双眸。。。
来听我翻唱的这首经典老歌,“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
原唱:李谷一 翻唱:墨脉
(以上部分资料摘自整理于网络)
更多我演唱的歌曲,请点击 :我的歌声
诗友潜东篱献诗一首;
漫言衷曲与谁同,两鬓皆霜已是翁。
醉赏君歌花下饮,闲愁如雪亦消融。
叩谢!
旅途愉快!!
墨墨的高音太棒了!
现在把语录歌都唱得浪声浪气的了,那才叫靡靡之音呢。
热烈期盼多才多艺的墨墨下一亇电影插曲系列,肯定精彩,让我们一起再重温那段美好时光。
李谷一太厉害了,所唱电影插曲应该是中国之最,那时的她的歌声真的是飘进千家万户,拥有大量的粉丝,这种殊荣,无第二人。
墨墨唱得别有韵味。
正在旅途中,打开手机看到你的留言,很感动。只有你听出了我的心声,我的期盼。
很优美的一首歌啊!
墨脉用饱含深情且甜美嗓音,诠释了别离。我还听出了一种期待重逢的渴望。
吴雁泽的音质很华丽,把美声和民族唱法结合得这么好,也是不多见。想起了后来的李娜,美声、民族、通俗切换自如,也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歌手,可惜出家了。
是啊,那个年代,邓丽君红啊,李谷一大概想玩点新花样吧。当年也有人试图把美声和民族唱腔结合,做的最好的大概是吴雁泽吧。的确,Momo说的对,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唱自己的风格就很好。
据说当年李谷一就是学了邓丽君的气声被批的。
那是个荒唐的年代,封杀还不算最荒唐,有人为一首歌差点判死刑呢。
赞墨墨的歌。
也不年轻了,七零后,开始变成古董了。
八十年代可是最好的年代.啥子个精神污染?现在都污染完了,还不是一样.
那时一边禁,人们一边听。我们每天上下午课站队时,不远处一个同学家几乎天天放这首歌,因此听了不知多少遍。排斥这首歌的人是否惧怕美呢?
中国就是被这样那样的运动搞垮的。
我也不求上进,小小年纪就躲着听“靡靡之音”,哈哈!
喜欢!没了迷迷之音,多了清越...
这首歌很容易触动心弦,真是经典好歌。
听荔枝这么一说,隐约有点印象,我听说的好像是说刘晓庆倒卖奖杯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