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追寻大师的足迹(二)——赖特的家园“塔里埃森”

(2014-09-28 17:14:47) 下一个

【中年危机】

就在事业一帆风顺,蒸蒸日上的时候,赖特突然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婚姻危机。1903年,赖特为橡树园镇的电气工程师Edwin Cheney设计住宅,认识了Cheney的太太玛玛。

玛玛的全名是玛萨·博思维克·切尼(Martha "Mamah" Borthwick Cheney,1869 - 1914),毕业于密西根大学,婚前做过图书管理员,本人主张女权主义,思想谈吐都不同于一般的家庭妇女。

1. 玛萨·博思维克·切尼(玛玛) (网络图片)




赖特和玛玛趣味相投,很快堕入爱河,经常在公共场合出双入对,在民风保守的橡树园镇引起不少非议。这时赖特和第一人妻子凯瑟琳结婚已经快二十年,有了6个子女。对于丈夫的婚外恋,凯瑟琳的态度是不成全,拒绝和赖特离婚。玛玛的丈夫Cheney也不同意离婚。

1909年,赖特和玛玛抛下各自的家庭出走,在欧洲游历了一年多,才回到美国。关于这场婚变的原因,一种说法是赖特当时感到“草原风格”的设计日趋完善,改进的余地不大,事业上遭遇瓶颈难以突破,陷入中年危机。与玛玛出走欧洲,或许是在寻找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塔里埃森】

1910年赖特和玛玛从欧洲回到美国,Edwin Cheney终于同意与玛玛离婚,但是赖特的妻子仍然拒绝离婚,所以赖特和玛玛便无法成为合法夫妻,芝加哥地区肯定是不能在呆下去了。第二年赖特在威斯康星州一个叫做春绿(Spring Green)的小镇附近买下一块土地,开始建造他的新居。春绿镇在威斯康星首府麦迪森市以西四十英里,之所以选择那里是因为赖特母亲的娘家劳埃德·琼斯家族在附近拥有土地,不少亲戚都住在那一带。赖特将他的庄园命名为塔里埃森(Taliesin),在威尔士传说中,这是一位古代不列颠诗人的名字,同时这个字在威尔士语里的意思是“闪亮的额头”(Shining Brow)。新居的建筑按照“草原风格”设计,周围的土地则开垦为果园。1911年底,赖特和玛玛搬进建成的塔里埃森。之后的几年里,是赖特事业上的低谷,由于婚变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他在芝加哥地区名声狼藉,很难找到项目。

1914年8月,赖特雇佣的一位来自巴巴多斯岛黑人厨工Carlton,因为得知即将被主人辞退,怀恨在心,趁赖特去芝加哥做Midway Gardens工程之际,大开杀戒,用斧子砍死了庄园里的6个人,包括玛玛和她与前夫的两个子女。之后,Carlton将塔里埃森付之一炬。赖特闻讯连夜赶回来,见到的只是爱人的尸体和一片瓦砾。赖特将玛玛葬在塔里埃森的墓地,可能是因为悲痛过度,拒绝为她举行葬礼,也不许立墓碑。

几个月后,赖特开始重建塔里埃森,新建的房子和原来的结构几乎一样,被称为塔里埃森二期。1925年,塔里埃森二期被另一场火灾毁灭。之后赖特一度陷于破产境地,塔里埃森也被银行收走拍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赖特以前的一些老主顾和门生筹集了一笔钱,从银行手里收回了塔里埃森,还给了赖特。1928年,赖特回到塔里埃森,开始兴建新宅,是为塔里埃森三期。经济情况好转以后,赖特又陆续增购了土地,最后整个庄园的面积达600英亩。除了塔里埃森三期,还陆续兴建了学校,教堂,谷仓,总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

2. 赖特的塔里埃森庄园,在威斯康星州麦迪森市以西四十多英里的春绿镇附近。



3. 塔里埃森庄园占地600英亩,包括赖特的故居,建筑学院,教堂和农舍,现在有非营利组织Taliesin Preservation, Inc.管理,对外开放。入口处的游客中心,是由赖特1953年设计的Riverview Terrace饭店改建的。



4. 参观塔里埃森的游客,在这里集合,由导游带着,乘坐公车,前往庄园。



5. 赖特的故居兼工作室,塔里埃森三期。历史上的一期和二期建筑,均毁于火灾。



6. 赖特故居。



7. 故居外部细节。



8. 现在每所赖特建筑,修复时都会加上一块特有的标志——有赖特签名的红色瓷砖。



9. 故居内部。



10. 故居内部。



11. 赖特的工作室。据说,就是在张绘图桌上,赖特花了3个小时,亲自完成了“流水别墅(落水山庄)”的设计草图。



12. 给客人和助手居住的部分。



13. 马厩和车库。



14. 东方艺术。



15. 工作室外部。



16. 田园风光。



17. 田园风光。



18. 田园风光。



19. 谷仓Midway Barns。



20. 赖特1896年设计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风磨(Romeo and Juliet Windmill)。




【塔里埃森学院】

在塔里埃森庄园里,有一座Hillside Home School,是当年赖特的两位姨妈开办的乡间私塾,1915年就关闭了。1932年,赖特利用这所废弃的校舍,创办了塔里埃森学院(Taliesin Fellowship),首批招收了23名学员(学徒)。赖特本人只在大学里念过一年,绝大部分经验都是从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他的办学理念是:“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学员们第一学期的课程就是将废弃的校舍改建成新的学校,从画图设计,到搬运材料,施工建筑,亲历亲为。除了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学员们还要干各种农活,种地,喂牲口,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整个学院是一个自给自足体系,运作成本很低。赖特办学的这一套,有点像中国的旧戏班,又有点像文革时的开门办学,倒也符合他的非常规思维。

1937年,赖特在亚利桑那州的过冬别墅西塔里埃森(Taliesin West)建成,之后,学院每年随赖特在西塔里埃森过冬,夏季则返回威斯康星。1959年赖特去世后,学院由赖特基金会接管,现在更名为赖特建筑学院(Frank Lloyd Wrigh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21. Hillside School,30年代赖特带领学员改建为塔里埃森学院的校舍。



22. 校舍内部。



23. 学员的绘图室,目前仍为赖特建筑学院的学生所使用。我们参观的的时候,学员们正在日本旅行实习。



24. 学校的剧场。



25. 赖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塔里埃森,学员不仅学习,参加各种劳动,还自编自演戏剧,表演音乐。赖特本人也是音乐爱好者,光在塔里埃森的家里,就有7部大型钢琴。

【四位女人】

赖特一生中共有四位女人,其中三位成为他的妻子。第一任妻子凯瑟琳,1889年结婚,两人育有6为子女,1909年因为第三者介入,两人分居,直到1922年才最终离婚。第二个女人就是破坏第一段婚姻的第三者,玛玛。两人从1909年私奔起,同居了5年,直到塔里埃森火灾玛玛遇害。过后,赖特收到一位叫米莉安(Maude Miriam Noel)的雕塑家寄来的慰问信,很快两个人就开始同居。1916年米莉安陪赖特去日本东京,修建帝国饭店。直到1923年,赖特与第一人妻子离婚后一年,两人才正式结婚。

26. 赖特第二任夫人米莉安。(网络图片)

可能因为两人都有艺术家的偏执性格,赖特与米莉安之间经常争吵,后来米莉安又染上毒瘾,两人婚后一年就开始分居。1924年,在芝加哥彼得格勒芭蕾舞团一场演出上,57岁的赖特遇到了26岁的舞蹈演员奥尔加,当即为她的美貌和气质打动。

27. 赖特最后一任妻子奥尔加。(网络图片)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拉佐维奇(Olga Ivanovna Lazovich, 1899-1985),生于巴尔干半岛的黑山王国(现在的黑山共和国),祖父是一位公爵和民族英雄。奥尔加曾在苏联学习舞蹈,1924年和当时的丈夫苏联建筑师Vlademar Hinzenberg移居美国。赖特和奥尔加年龄上虽然相差21岁,而且两人都有婚姻,依然不顾一切地坠入爱河。1925年12月,奥尔加为赖特生下一个女儿Iovanna。赖特的妻子米莉安闻讯,还到医院大闹了一场。1927年,赖特和米莉安终于办理了离婚手续,为此赖特付出了大笔赡养费,因而破产,塔里埃森也被银行收走。赖特只得带着奥尔加以及两个女儿(奥尔加和前夫的女儿斯薇特兰娜以及她和赖特的女儿Iovanna)搬到加州。1928年,赖特和奥尔加在加州正式结婚,作为赖特的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妻子,奥尔加一直陪伴赖特。1959年赖特去世后,奥尔加出任赖特基金会的主席,主持塔里埃森和赖特建筑学院的管理,直到1985年逝世为止。

有趣的是,通过奥尔加,赖特还和斯大林成了亲家。奥尔加和前夫的女儿斯薇特兰娜,被赖特收养为继女,后来嫁给赖特的一位学生彼得斯(William Wesley Peters)。后来斯薇特兰娜出车祸去世,彼得斯一直留在塔里埃森,协助岳父岳母打理基金会和事务所的业务。六十年代,斯大林的女儿斯薇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叛逃到美国,经人介绍,认识了奥尔加。不只是因为和自己女儿同名,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奥尔加竟然把她介绍给自己的前女婿彼得斯。1970年斯薇特兰娜·阿利卢耶娃成了彼得斯夫人,早已不在人世的赖特和斯大林,就这么成了拐弯的亲家。

【后期成就】

赖特在二三十年代倡导的“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是对“草原风格”建筑理念的发扬光大。著名的代表性建筑是流水别墅和西塔里埃森。流水别墅是赖特在三十年代中期为宾州事业家考夫曼(Edgar J. Kaufmann)设计的一所度假别墅,建筑的主体构架在一条形成瀑布的山溪之上,与周围的山川浑然一体,体现了天人合一,法乎自然的意境,堪称有机建筑的典范。据说流水别墅的设计图,是赖特在一个下午,用了三个小时时间,一气呵成的。赖特的怪才,不得不令人叹服。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建筑业也很受打击。针对经济窘迫的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赖特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的住宅,命名为“美国风”(Usonian)。“美国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草原风格”的一种简化。这种住宅只用砖、木、纸、水泥、玻璃五种材料,而且还尽量使用工厂成品,造价经济、简洁实用、施工迅速,还有一种现代的自然美,为普通工薪阶层所能承受。

赖特的一生,都在追求不同的变化,在他设计生涯的晚期,仍然不停地引进新鲜元素。他在五十年代所作的设计,放弃了原来惯用的简洁的直线条,代之以各种曲线。例如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大胆地使用了螺旋线的造型;威斯康星州Wauwatosa的希腊东正教堂的设计,则借鉴了传统拜占庭建筑风格和索非亚教堂的圆顶。

28. 赖特1946年为First Unitarian Society of Madison设计的会议中心,风格上的变化是十分显著的。



29. 会议中心。



位于威斯康星首府麦迪森市莫诺那湖畔的莫诺那会议中心(Monona Terrace Community and Concention Center),赖特生前从30年代就开始构思设计,之后多次修改方案,但是由于财政原因,直到赖特去世也未能动工。赖特逝世35年之后的1994年,麦迪森市政府才决定投资兴建,中心的外部设计延用赖特的原方案,内部则由赖特的学生Anthony Puttnam根据赖特的方案重新设计,于1997年完工。

30. 一反早年的风格,赖特运用了大量的曲线。



31. 整体风格依然十分简约。


 
32. 内部是赖特学生的设计。



33. 依然保留了不少赖特的元素。



34. 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Wauwatosa镇定报喜希腊东正教堂(Annunciation Greek Orthodox Church),是赖特1956的设计,属于大师生前完成的最后几项设计。



35. 教堂的圆形穹顶借鉴了索非亚教堂的拜占庭风格,兰顶和金色希腊十字,令人联想到希腊海岛上的小教堂。



36. 大量的曲线运用,是赖特后期的风格。



37. 圆形花坛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38. 顶上突出的镂空屋檐,是对“草原风格”屋檐的一种突破。



39. 各种弧线的组合。



40. 相对原来简约的直线条,彩窗的图形也变得更加繁复。



41. 教堂的大门。



1959年4月9日,赖特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病逝,享年91岁。根据生前的遗愿,赖特的遗体被运回老家威斯康星,葬在塔里埃森小教堂旁边的家族墓地。

42. 塔里埃森Unity Chapel。



43. 从1886起一直是赖特母亲劳埃德·琼斯家族的教堂和墓地,赖特的外祖父母,母亲,舅舅,姨妈和很多亲人,都葬在那里。



44. 赖特母亲的墓石。



45. 赖特的情人玛玛也葬在那里。当年赖特拒绝给玛玛立墓碑,这是后人给她加上的。



46. 赖特之墓。



1985年,赖特最后一任妻子奥尔加去世,根据她的遗嘱,将赖特的遗体从墓中取出火化,和她自己的骨灰盒葬在亚利桑那的西塔里埃森。想必是奥尔加一定不喜欢东塔里埃森,因为那里是赖特的家却不是她的家,她也不愿意把赖特留在那儿陪老情人。如今,塔里埃森的墓园里,依然保留着赖特空荡的墓穴,供游人凭吊。

47. 简单的墓碑,是赖特为Coonley Playhouse设计的铁格彩窗图案。



上面刻着赖特的一句名言:

Love of an idea is love of God.

也许,他对建筑的热爱,正是上天对他的垂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aranjue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troan' 的评论 :

Oak Park真是好地方,你一定很喜欢。
ttroan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好文。
我在Oak Park住了好久,知道的竟然没你多,再次感谢。
aranjue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夏荷仲梦' 的评论 :

八卦:)
夏荷仲梦 回复 悄悄话 1916年米莉安陪赖特去日本东京,修建帝国饭店,斯大林女儿到美国的婚事---学习了
aranjue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安娜晴天' 的评论 :

谢谢晴天的谬赞,过奖了!问好!
安娜晴天 回复 悄悄话 真感动,你写的帖子太好了,内容真实丰富,图片精湛传神。
如同我过去说的,国家地理杂志的水准。
学习了很多。一天辛苦的工作,晚上一边口红酒,看你笔下的莱特传奇,何等的享受~
谢谢!
aranjue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鸽哨' 的评论 :

谢谢!
鸽哨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学习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