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金集

当年留学英国,一位朋友厚爱, 夸我语出惊人,调侃应收集成册,名“碎金集”。 时光飞逝,笔记遗失,碎金不成,只为纪念朋友。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文章摘录 “我从未见面的英语老师—申葆青 ”

(2019-06-18 20:20:54) 下一个

上世纪改革开放的初年,有次偶然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申葆青教授主持的《Radio English on Sunday 星期日广播英语》讲座节目,我一下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其讲课题材内容之广泛,英文表达之原汁原味、讲课之生动有趣,使我完全喜欢上了英语。这个讲座每周一课,课程内容刊登在每周一期的《中国广播报》上。每个星期日上午8:00—8:30,众多英语爱好者会准时守侯在收音机旁,伴随着讲座节目的开始曲——舒伯特的钢琴小品《f小调音乐的瞬间》,就是申老师亲切和蔼的声音:“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Radio English On Sunday. I am your hostess Baoqing, wishing you a very pleasant weekend.”——“大家好,欢迎收听《星期日广播英语节目》,我是主持人葆青,在这里祝大家周末愉快。”

  申葆青老师广播里的上课,通常先用标准的牛津口音朗读课文一小段,然后用那带有特色磁性嗓音普通话进行解读,温文尔雅,娓娓动听,完全像是在与朋友之间进行交流谈心。一堂课下来,大家感到轻松自如,愉悦的清波在心中荡漾。申老师的英美文化历史知识十分渊博,人文精神底蕴非常深厚。听她主持的英语讲座节目,包罗万象,就像百科全书,听她的讲座不光是英文学习和文化了解,而且真是一种精神熏陶和艺术享受。例如,《The White Silence  白雪静悄悄 》,是著名作家杰克·伦敦(Jack London )的小说,他对人与自然优美文学性的描写感染了我;《Stereotypes 带着框框看问题》,这是美国教育家弗恩教授在接受申老师访谈说的一个话题—跳出框框看中美;《 American Idioms  美国成语》的文字生动有趣,同时表明了中美文化符号的差异;《 The Story about Vincent William Van Gogh  梵高的故事 》,却让我认识了荷兰画家梵高以及那首《星光灿烂的夜晚》凄婉的民谣歌曲;《How to Handle Criticism 如何对待批评》,是一位杂志撰稿人Barbara对待批评的几点有益建议;《Five F's in My way of Life 我生活中的五个“F”》,是申老师请来她的哥哥讲做人“五F”的道理;讲座中我们还欣赏了《 American Country  Music 美国乡村音乐》、John ·Denver 和他那首代表作《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乡村之路带我回家》及《美国民歌大师—斯蒂芬·福斯特》乡土味的民歌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英语的人,很少有人不知道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申葆青老师。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星期日广播英语》节目,影响非常广泛,据说听众达百万之多。后来有一段时间,我还兼听了申老师在北京电台重播的《Comprehension  Pieses  On Current  Topics(英语时文选读)》的英语教学节目。1986年6月星期日广播英语的课文是《5th  Anniversary of  RADIO ENGLISH ON SUNDAY 星期日广播英语五周年》,听后我才知道该节目是1982年开播的。我记得大概是1983年开始到1995年 我断断续续坚持收听了《星期日广播英语》节目10余年。除了买《星期日广播英语选编》出版书外,有好几年我把每期《中国广播报》刊登的课文阅读材料剪下汇集起来,积累了厚厚两大本的剪报。后来申老师退休,好像是80年代末,接替她的也是一位女老师,是北京广播学院的蔡文美教授。蔡老师的声音和主持风格都与申葆青老师很相似,这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听众的缺憾。这大概是因为申老师的英语节目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中央广播台物色接替人选时专门有所考虑吧 。

 以前在讲座节目里,申老师从未提起过自己的情况。现从网上了解到申老师祖籍是苏州,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College)。解放前中国有“南有圣约翰,北有辅仁”之说,它们都是外国教会办的、用英语教学的学校。据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王珺先生回忆道,申葆青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就是英语出众,尤其口语特别好,而且她那时还是圣约翰大学的校花。也许是一种缘分吧,我最早就读的上海市卫生学校校址前身就是美国在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旧校址,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校址,万航渡路1575号。我那时读书有一位病理学老师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上世纪80年代参加市卫生局医学英语培训班,给我们上课的一位老先生也是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他们的英文基础真好。由于原上海圣约翰大学教会学校建筑富有的特色,例如韬奋楼、图书馆、小教堂等校园景色也受到了一些电影导演的青睐,外景照相册中有不少学校的照片。这里曾拍过《难忘的战斗》和《第二次握手》等电影,那时我校的学生,看门的老头或学校旁边苏州河停泊船上的船民,都曾充当过临时群众演员。

  没料到的是,去年从网上得知申老师已逝世的信息,感到一阵难过和遗憾。网上是这样报道的,“ 我国著名英语语音教育专家、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申葆青女士2009年11月5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申葆青教授曾任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副主任,长期致力于我国英语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教学研究,其学术造诣和敬业精神堪称师表。申葆青教授上世纪80年代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星期日英语》、在北京电视台主讲《英语时文选读》,以其出色的专业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特有的风采魅力,给千千万万的大、中学生和在职学员留下难忘记忆,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英语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附:文章网址 http://oxgx.blog.163.com/blog/static/1360060162012029994272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ZTM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alidali' 的评论 :

谢谢评论 刚刚看到。
能见到真人 广播里的申老师 来学校演讲 那是何等的幸运。羡慕。
Dalidali 回复 悄悄话 啊! 你是学妹/弟啊!
我当年也是常收听申葆青老师的英语讲座, 有时也录音, “请您录音”。

有一次研究生请她来讲“西方音乐史”, 见过她一面, 至今记得她的样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