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31)
2012 (120)
2013 (200)
2014 (96)
2018 (87)
2019 (72)
2020 (69)
听爸爸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无数次的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这本书:《文史资料选辑》12辑,还有我的字迹:珍藏版,10/06/2005 山东家中,中国政协山东1994年3月编,里面第72页,有我老爸写的文章:《我从黄埔军校到军委炮兵学校任教的经过>, 看着爸爸写的材料,我百感交集:老人家93岁那一年仙逝了,时间是2013年12月美国东部3日晚上4:50 ,大哥从国内打电话报的丧,而老爸写文章的时候是73岁,身体还特健康,打乒乓球,写毛笔字,打太极拳,天天忙个不停。记得有一次我接到一个电话,云南保山电视台的记者想采访老爸一些黄埔军校及远征军的情况,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联系上,现在想想特后悔!总想着还有时间还有时间,结果老爸已经在天堂安息了。。。。
我很早的时候就想写写老爸,总觉自己肚子的墨水太少,怕对不起老爸的坎坷历史,也曾联系名作家,看看有无可能给老爸写个传记之类的东西,无奈机缘不配合没成,这是天意吗?让我拙笔写拙文献给老爸?
我们家把父亲叫爸爸,母亲叫娘。一般说来,爸爸妈妈,爹娘,这是惯例;我们哥仨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农村,乡里乡亲都是叫爹娘,或是爷娘,很少叫爸爸娘的,我从小就有这个疑惑,但不知为什么从来没想问问其中的原因。大了才知道,我们家是有点不一样。
老爸1921年生于山东XX县,1937年在山东益都 (今青州)第10中学读书,中学还没毕业,七七事变爆发,抗议日寇侵略愤而弃学从戎,到西安参加了《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在重庆军委办公厅军统(军事调查局)工作,管理全国军统的人事档案,顶头上司是毛人凤,人事处长是刘璠,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老爸自学了高中课程,还定期去重庆青年会跟日本战俘学日语,多少年以后,我大哥初中毕业,正赶上所谓的“3年自然灾害” 因家里实在没什么钱,被迫到了工厂打工,帮助父母维持这个家。老爸就辅导大哥学日语,考上名牌大学日语系,这是后话。
说到黄埔军校入学考试,等后来解放初期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工作组审查老爸的历史问题,让他交待谁介绍他参加国民党,参加军统,老爸生气的扬扬头:没人介绍啊,我考进了黄埔军校,军校学员自动成为国民党员,不用什么人介绍!军统也是考试,你分数不够肯定不考虑你!
说到军统,有必要多说两句,很多人自然联想到特务,暗杀,杀人魔王戴笠,但老爸说,他认识的军统都是热血青年,深入到日寇占领区活动搜集情报,策反有关人员,那是分分秒秒都有生命危险的!为了加深对军统的认识,从互联网上插一段关于沈醉、徐远举和周养浩三人的故事:
沈醉担任过中华民国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这三人是国民党军统局内赫赫有名的干将,他们职务相近年龄相仿,又都深受戴笠的器重,被称为军统“三剑客”,但他们却走过了各自不同的风雨人生路。
“军统老人”沈醉担任了政协委员
沈醉是湖南湘潭人,他18岁就参加了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28岁便晋升为少将军衔,深得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信任,在军统局素以年纪小、资格老而著称。沈醉曾先后担任军统局本部总务处少将处长、国防部驻云南区专员兼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国防部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等职。1949年12月9日被卢汉扣押,参加云南起义,后协助卢汉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数特务。1960年11月28日被人民政府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
沈醉等人被特赦后,周恩来曾设宴相请。席间周恩来对沈醉说:“共产党从不计较个人恩仇,特赦你们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可以说,沈醉的后半生没有辜负周恩来的期望,他格外珍惜新的生活,发奋读书创作,以冷峻、犀利的笔锋剖析自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后人。此间,沈醉先后撰写出版了《解放前夕军统在云南的活动》、《抗战前军统特务在上海的罪恶活动》、《我所知道的戴笠》、《中美合作所内幕》、《爱国将领卢汉》、《我这三十年》等著作,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1980年,有关方面经过调查证实,沈醉在卢汉起义通电上签了字,发表了起义广播,并亲笔颁布命令,要下属特务组织上交特务器材并到指定地点报到。根据党的政策,沈醉的身份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并连续被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0年底,沈醉偕同他在大陆惟一的女儿沈美娟到香港探亲,成为海峡两岸关注的一件大事。沈醉在美国、加拿大及港台等地有许多亲朋故旧和学生,他们都劝他留下来享享清福。沈醉对他们说:“大陆的物质生活是差一点,但我不是为钱而来的。我母亲生前对我说过: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一定要做人。在大陆,我才真正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他劝亲友们回大陆看看大陆的变化,说:“国家的分裂是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造成的,应该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结束。这样,生对得起后代,死对得起祖宗。尽管我们过去走的路各不一样,但从今天起,一个人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就看他为统一祖国是出了力,还是相反。”
沈醉晚年的家庭生活也很幸福。由于国民党宣传沈醉早已“杀身成仁”,他在台湾的前妻粟燕萍女士迫于生计改嫁他人。1965年初春,经人介绍,沈醉与小他10岁的杜雪洁正式结婚,婚后二人相敬如宾、幸福美满。杜雪洁对沈醉体贴入微,每天早晨和傍晚,她陪沈醉去月坛公园和大桥下面散步,还帮助丈夫整理报刊与信件。沈醉患有冠心病,杜雪洁精心制作了一个牌子,写上医生叮嘱:“冠心病患者应多休息、少谈话,每次见客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更不能连续会客。敬请亲友原谅。”沈醉对贤惠的老伴更是情深意厚,他外出开会或参观,总是细心地给妻子带回心爱的衣料或礼物,一次也没忘记过。
1996年3月18日,沈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西南红人”徐远举病死狱中
徐远举1914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黄埔军校第7期毕业,1932年参加特务组织,1935年出任“护送班禅专使行署”少校参谋,随后在西藏开展情报活动。1945年6月被戴笠提拔为军统局第三处副处长,1946年1月到华北任军统局北方区区长,7月调任重庆绥靖公署二处处长,疯狂镇压学生运动,策划破坏中共重庆地下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在徐远举亲自主持下,前后逮捕的地下党员多达13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被杀害,徐远举也由此得到了一枚四等云麾勋章,并被任命为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川、康、滇、黔四省所有保密局掌握的公开和秘密单位以及各地警察局、稽查处、公路和运输部门的警务处、组,兵工厂的警稽组等40多个机构也由该区统一指挥。后来重庆绥靖公署升格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徐远举成为长官公署二处处长。当时西南军政长官是张群,张早就认识徐远举,对他特别赏识,所以徐远举更是红得发紫,故当时国民党军政界都称徐远举是“半壁江山,西南红人”。
1949年9月至11月,徐远举在重庆主持策划一系列大屠杀、大破坏计划。12月在昆明被云南卢汉起义部队捕获,后作为战犯被押回重庆白公馆关押,1956年转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经过改造,徐远举认识到自己罪行的严重,他向公安部门表示,对自己的问题“决不保留,决不扩大缩小,老老实实交代”。后来监狱组织关押人员撰写国民党的历史资料,徐远举最卖力,也毫无顾虑,知道什么便写什么,从不回避写自己的问题。在庆祝建国10周年时,杜聿明、宋希濂等33名战犯被特赦,徐远举也盼望着有朝一日能被释放,但一直没有轮到他。
“文革”爆发后,停止了对在押战犯的特赦,已特赦的有的也被重新关进监狱,徐远举感到绝望了。“四人帮”为整倒一批老干部,到处逼人写黑材料,但徐远举宁肯挨骂甚至挨打,也不乱咬人。据沈醉回忆说:“‘四人帮’为了把秦城监狱的那一幢楼腾出来,囚禁忠于党和人民的革命老干部,把黄维和许多军长一级的战犯,都送到抚顺原日本战俘管理所,让军统和中统等10多名搞特务工作的留下来,逼他们提供材料,诬蔑好人。徐对此气愤异常,认为这不是共产党的传统和光明磊落的作风。”
1973年冬,徐远举在劳动期间因工作不合格而受到批评,脾气暴躁的徐远举情绪激动大吵大闹,当晚又用冷水冲澡,本来他就患有高血压,结果刚走出卫生间就晕倒,后经医院抢救,终因脑血管破裂不治而亡。
“书生杀手”周养浩客死异国
周养浩是浙江江山县人,与戴笠和毛人凤都是同乡。1933年,由戴笠介绍、唐纵监督,上海法学院法律系毕业的周养浩宣誓加入了复兴社特务处,从那时直到被俘,周养浩为国民党做了16年的特工工作,先后担任过息烽监狱主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保防处处长、保密局西南特区副区长等职。周举止斯文儒雅却心狠手辣,是军统内部有名的“书生杀手”,他曾亲自策划部属杀害爱国将领杨虎城的行动。1949年冬国民党在西南大撤退时,周养浩秉承特务头子毛人凤的命令,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参与布置大破坏与大屠杀,后在昆明被逮捕。
解放后周养浩在白公馆关押期间,与沈醉、徐远举等人同处一室,因沈醉交代问题时曾涉及到周养浩,周养浩怀疑是沈醉有意出卖自己,于是他怒火冲天顿起杀意,拿起身边的小板凳就往沈醉头上砸去,多亏旁边的宋希濂伸臂一挡才没砸着沈醉。周养浩正要打第二次时,凳子已被宋希濂夺走。此后周养浩和沈醉一直是横眉冷对,老死不相往来,两人不管是谁,涉及到对方时总是有意回避,就像没有这个人似的。
1975年3月20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公安部联合下达了《关于安置特赦释放人员的意见》,其中第六条规定:“凡愿意回台湾的,报中央统战部、公安部办理。”时任公安部部长的华国锋也向世人公开宣布:“愿意回台湾的,可以回台湾,给足路费,提供方便,去了以后愿意回来的,我们欢迎。”根据这个精神,周养浩与其他几个特赦人员一道申请去台,但由于台湾方面拒绝他们入境,周养浩等人滞留香港,几个月后周养浩辗转赴美定居,1990年在美国病逝。
上面摘录的这些话仅供读者参考,里面好多话我都不认同。我们接着“听老爸老妈讲过去的故事”:
老爸1942年3月考入黄埔军校本校炮科,当时在成都,校长蒋介石。3年之后毕业,因成绩出色,老爸被留任班长。后来军统让老爸回军统工作,当时抗日战争热火朝天,老爸反复申请去前线作战,最后终于分配到了炮兵12团, 该团直属国民党军委,最好的美式装备,蒋介石最器重。下分三个营,郝伯村任二营营长,他曾任国民党行政院长,他的儿子郝龙斌曾当过台北市市长,老爸曾任郝柏村营长的副连长。
大年三十那一天的上午,经常是老爸带着我,拿着老娘早已准备好的“上供” 的祭品,馒头,鱼肉,冥钱,大家知道冥钱是什么吗? 到商店里买专门的上供用的黄纸,然后老娘找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在这张黄纸上用两手使劲把钞票按一下,这张黄纸就成了一张张冥钱,就是阴间里用的钱。当然还包括香,白酒,打火机,把全部东西放到一个木筐里,我挎着,爷俩就上路给老爸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上坟,在哪儿上?当时因为搬迁盖楼,爷爷奶奶的坟也受到殃及,其周围一大片一大片的土地成了楼房,无奈每年的大年三十,我们都到我家附近的农田里,找一个平坦开阔的地方,老爸用树枝在地上划个大圆圈,边划边说:你爷爷奶奶来吃饭吧。。。。。点上香,我和爸爸就坐在地上,天南海北的聊天,其中讲到辽沈战役,当时国民党军队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这五虎将中只卫立煌最具指挥才能。
记得老爸说当时辽沈战役打的很严酷,林彪的四野把卫立煌的大军围了个水泄不通,在这样的紧急关头,二营营长郝伯村是怎么逃出来的?
卫立煌.1897年生于合肥.曾为孙中山卫士。北伐中.卫立煌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成为最年轻的“小营长”。1932年,蒋介石调集63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时任国民党军十四军军长的卫立煌与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并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郝伯村
1919年生于江苏盐城,1935年考取陆军军官学校十二期,参与皖南、粤北作战,1942年调任远征军连长,1946年为中校参谋,同年调顾祝同侍从军官。
1949年九月南京解放,郝柏村在广州防卫作战,再由广州经重庆转成都、昆明、西昌至台北,时年31岁。1954年调金门为炮兵指挥官,1957年调回台湾。
1961年为第三军副军长、军长,1964年因担任双十节“国庆”阅兵指挥官,曾给蒋介石深刻印象,不久升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参谋长到国防部长。
80年代末被李登辉削去兵权,明升暗降,为行政院长。李登辉重用不得人心的蒋仲苓,打击郝柏村,遭到郝反对,李郝水火不融,浮上台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黄埔中他是唯一毕业生从排、连、营、团、师、军长、侍卫长、军团司令、陆军总司令、总参谋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位极人臣的军人。不幸遇到李登辉,忌才罢官。
- 辽沈战役前夕,郝柏村奉命离开部队,到南京国防部待命,后被分配去陆军196师任上校参谋长,驻防湖南衡阳。(又躲过了大战,不然可能当俘虏。)
中新社保定八月十七日电(记者 吕子豪)十七日,九旬高龄的台湾当局前“行政院长”郝柏村携亲属十余人专程到此间保定军校纪念馆参观,在军校同学录上找到其舅舅袁世宝的名字,意外惊喜。
在保定军校纪念馆,郝柏村重点参观了原为“校长室”的尚武堂。在馆长马永祥的讲解下,郝柏村一一观看了军校毕业生遗物、遗照以及其岳父郭寄峤的一副对联,并对顾祝同、商震、张治中、白崇禧、熊式辉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事迹、军事才能颔首称赞。
参观中,郝柏村在军校目前仅存的一册同学录上,找到了袁世宝的名字,大为欣喜,向亲属一一介绍。
据马永祥介绍,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作为中国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曾培养出包括两千余名将军在内的一万一千余名军事人才,被誉为中国的“将军摇篮”。袁世宝系该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生,与抗日名将傅作义为同班同学。
郝柏村生于一九一九年,江苏盐城人,台湾当局一级上将,曾任“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参谋总长等职。其岳父郭寄峤上将,为保定军校第九期炮兵科毕业生.
志愿军12万人,九万人死亡,其中一半是冻死的。剩下五百人还搞冲锋。美国人都敬佩不得了。战俘,两万多人其中一万六去了台湾。六千人回答大陆,被批斗了一辈子。
1940年,郝柏村的炮校学生生涯终于结束了,被分到了胡宗南的炮兵14团5连任代理连长。先后驻防在湖南邵阳、广西兴安一带。
1944年,郝柏村又在内部考核中获得甲等好评,被派到重庆陆军大学第20期学习,学习结束后,升任炮兵14团参谋主任,随部队先后驻防郑州、徐州。
1948年初,郝柏村的部队调防沈阳。就在辽沈战役的前夕,郝柏村幸运地接到命令,离开部队到南京国防部待命,躲过了一劫。后来,他被分配去陆军196师任上校参谋长,驻防湖南衡阳一带。
渡江战役前夕,当时的国民党军政两界都哀鸿一片,郝柏村也有些灰心,离开部队去了上海,后来又去了重庆,在重庆附近的一个县城的永川中学当教员。但郝柏村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平淡的生活。1950年春,他就转道香港去了台湾,凭着当年的资历,在炮校谋了个教员职位。重新干起了老本行,郝柏村如鱼得水,两年后就升任炮兵学校总教官。
郝柏村后来之所以飞黄腾达,与他的岳父郭寄峤有着直接关系。
郭寄峤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是国民党去台后第一任“国防部长”。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国防部长”并没有多少实权,但郭寄峤与“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关系不错。
1953年的春节,郭寄峤到孙立人家拜年,谈到了郝柏村,说这孩子学识、能力都不错,希望老朋友能够给予关照。
当时,孙立人并没有表态。没过多久,陆军内部要举办一次校级军官短训班,孙立人想起了郭寄峤的拜托,点名把郝柏村调来受训,他想考察一番郝柏村。
受训期间,郝柏村表现优异。他训练刻苦,对教授的新知识领悟很快。在演习时,动作都很规范到位,最终考核的成绩名列前茅。孙立人得知后,大为赞赏,训练刚刚结束,就提拔他担任炮兵某部的上校指挥官。就这样,郝柏村在军队中开始崭露头角了。
1956年初,郝柏村被调到金门防卫司令部任炮兵指挥官。踏上金门岛后,郝柏村发现岛上的炮兵阵地竟然大都只是用沙包堆成的临时性野战掩体。沙包经不得日晒雨淋,时间一长就破了,不利于长期固守。于是他马上向上峰建议,提出用钢筋水泥浇铸掩体,在金门岛上建造永久性炮兵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