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坡

散散漫漫野性,疯疯癫癫莽夫。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重读汪国真--纪念青春时代所有幼稚的真诚

(2015-04-30 07:19:39) 下一个


(一)疏影横斜水清浅

中国诗界一直存在分裂现象,突出表现在古典诗与现代诗的分裂,现代诗中“通俗”类与“朦胧”类的分裂。严格地说,这种分裂在诗读者方面比诗作者的表现尤甚。喜欢古诗的读者认为现代诗一无是处,而喜欢通俗诗的与喜欢朦胧诗的更互不买账。

诗集销量极佳的诗人
汪国真的去世让通俗诗与朦胧诗的分裂再次突显。


平心而论,
汪国真在
通俗诗的青黄不接之际,如同余秋雨的散文在传统文化再续之际,起了补白作用,受到当时的年青人的欢迎不是没有根据的,但欠深刻是二者的同病

看看汪的代表作之一: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诗几乎都是这样的模式,每首中都会有一两句格言式的警句, 如这首中:

既然选择便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这种格式很像中国古典诗词。古典诗词讲究“诗眼”,每首中要有一二佳句,全诗的其他句子都是为此而作的铺垫。汪受古典诗词影响较大,他后来尝试作曲,竟是为一百首古诗词谱曲。 汪诗的模式可以说就是古典诗词白话版。他的诗似乎就是为让这些“诗眼”能脍炙人口而作:

没有比脚更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山高路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我喜欢出发

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 《学会等待》

梦中事 笑是真笑 哭是真哭 《在梦里,我遇见了你》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旅程》

输给追求/要嫁就嫁幸福 《嫁幸福》

人生并非只有一缤纷烂那凋零的是花不是春天 那凋零的是花

我愿意像茶 把苦涩留在心里 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 独白

命运可以走出冬天记忆又怎能忘却春天是个流泪的季忘了打伞  纪念  

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更何况/我们要浪迹天涯/跌倒是一次念/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致友人》

不难看出,汪的诗,就是人生哲理的诗意化和诗句化,说出了人们想说而说不出或说出而说不好的话,化通俗为优雅,亦属难能。有人称之为励志诗或心灵鸡汤,也算概括准确。它满足了需要喝鸡汤者之需,无可厚非。这是就读者角度而言。但就文学批评角度而言,便没这么简单。

文学批评从来都是苛刻的,它把任何诗人的诗作都放入古今中外诗歌之汪洋大海中去,在比较中鉴赏剖析, 因而褒贬扬抑实属常态。

很多人说汪诗浅,不是没有根据的。不比较没有说服力。如同“少壮不努力,大老徒伤悲”这类诗句,汪诗的一些佳句可以称为人生警言,但似乎作为诗歌妙句终觉差点儿,或为数不多。而且很多有似曾相识之感。


当你读到: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如果生活不慷慨》

是不是立即想起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不要伤悲。。。”

当你读到:

呼喊是爆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 《山高路

会不会想到:

不在沉默/就在沉默中死亡。(鲁迅)

而相比之下,汪的力度不可同日而语。

当你读到:

黑夜的虚幻 分娩了黎明的真实 无题

会不会想到:

黑夜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找光明 ”(城《一代人》)

相比之,高下立见。


再看看下面两首相同主题的诗。汪国真与朦胧诗派代表之一食指,同写“未来”这个永恒的主题:

《学会等待》 汪国真

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打不起精神,
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苦衷。
你看即便像太阳那样辉煌,
有时也被浮云遮住了光阴。
你的才华不会永远被埋没,
除非你自己想把前途葬送。
你要学会等待和安排自己,
成功其实不需要太多酒精。
要当英雄不妨先当狗熊,
怕只怕对什么都无动于衷。
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
走过漫长的黑夜就是黎明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
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
息着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
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
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
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
花依偎在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
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
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
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
的眼睛
她有
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
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
们对于我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
、失的苦痛
是寄予感
泪、深切的同情
蔑的微笑、辛辣的嘲

信人们对于我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
和成功
一定会
情、客、公正的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


朋友,
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
的努力
相信
战胜死亡的年
相信未来、
热爱生命


这里不存在哪首诗让人读不懂的问题,但情感的浓度和思想的力度之差别,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哲理有余形象不足也是汪诗的致命弱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诗,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仅是生活格言,难以给人以诗的美感和回味。用诗演绎哲理,需大手笔。

“疏影横斜水清浅”。重读汪诗我想到的是这句古诗。褒性地讲,家门前不浑不浊的一池“清浅”也是道风景。但是对另一些人而言,正如汪诗那句:“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二)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年青时喜欢汪国真的这首:

 

旅行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

迷人的错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最喜欢是末句:“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特别激发“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的探究的激情,不论是生活的还是学术的。现在重读,发现当初怎么没注意到前句:“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是青年人的感受和心态。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觉得羅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方是至理。当然, 汪这首诗也可以理解为罗丹“眼睛”的翻版,从反面诠释罗丹,含蓄地指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是个“迷人的错 。但年轻时,读出的就是“到远方去看风景的快意,而不是对“缺少發現批判。年轻的心态,汪诗的语境,都不会让人解读此诗是演绎罗丹名句,所以,流行开来的汪诗就是单纯的:“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也挺好,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心态和哲学。作为青年时代的认知角度和心态记忆,我仍然喜欢这句。


(三)孤独也需要勇气

下面这首更为直白的诗,我也喜欢:

 

我把小船划向月亮


请不要责怪
有时 会离群索居
要知道
孤独也需要勇气
别以为 有一面旗帜
在前方哗啦啦地招展
后面就一定会有我的步履
我不崇拜
我不理解的东西
我把小船划向月亮
就这样划呵
把追求和独立连在一起
把生命和自由连在一起
 

与其说喜欢这首诗,不如说喜欢诗中所反映的诗人之人格。汪在诗歌学术界是孤独的,虽然他有自己的大众读者群。但那更成为难入阳春白雪之流的铁证。不知这首诗是不是这种处境的表白。“别以为有一面旗帜在前方哗啦啦地招展后面就一定会有我的步履”。这是句好诗。好诗准是独特心情的写照!他没有去媚雅,去装腔作势地去写自己不懂的朦胧体梨花体类。盖棺可以定论了,汪诗“清浅”,但他的为人能在浊世中仍保持这份早春的“清浅”,而没有如秋雨般浑落,足以说明他写作的真诚与守一,也值得尊敬。

 

(四)太阳金色的肖像

是诗歌的永恒主题之一。古往今来,无数的诗,几乎都在咏叹惆怅和感伤。汪国真也写了,但没有模仿前人。他依旧是那个不知愁滋味的少年,但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




有一篇繁茂的老榕

我向往

有那海

和海梳理的灯光

我的记忆

常常走不出

那条蔚色的走廊

走廊里

灰色的海

汹涌的潮水

代一涌来

又像史一退去

涌来退去

都敲打着心灵的

窗訇然而开

里面挂的是

太阳金色的肖像

读汪的《, 一如既往地“清浅”,然而,读到末句 “窗訇然而开里面挂的是太阳金色的肖像”,令我愕然。不能不说这是神来之笔!我以为这是他最好的句子,也是他充满阳光的诗作和青春人格的写照吧。

汪国真诗歌现象是
那个一度重振青春朝气的可贵时光的必然产品。然而,青春对未来幼稚的乐观,在80年代的最后一年,终于成为 “跌倒的念”,打开纪念的门窗,里面悬挂的是热血青年太阳金色的群像


----谨此纪念故乡青春时代的所有幼稚的真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