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尖上的家园

心理,灵性, 文化,海外生活
正文

爱的随想之一. 2005-8-7

(2007-02-18 02:17:23) 下一个

友人问我: 你需要的爱人是什么样的?

我开始说, 对方不断地”还有呢, 还有呢?” 不知不觉地, 说出了好多好多。原来好多好多的渴望啊。朋友笑着说:“我哪天遇到这样一个修炼的如此之好的人, 推荐给你。”

我知道她的意思, 也笑了。

然而其实, 我所叙说的只是一个终极的状态, 一种藏于我心灵深处的渴望。可是尘世之间,如何去找到那样一个现实存在的客体呢?

生而为人, 我们如何可能避免我们与生俱来的种种缺陷? 我们的身体会衰老, 我们身体会生病, 我们恐惧, 我们担忧,当我们虚弱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忘记了一切 --我们可能变得自私, 有些人也许还开始了破坏性的倾向。。。。

可是,即令是如此局限的人类, 谁没有体验过一些灿烂的浪漫? 在那样的时光, 我们美如天使,与天地和谐, 与世人皆为血肉同胞,我们荡漾在一片海洋般的情感中,我们的梦想好象都已经实现, 只要爱人在我们的心中。 这, 又是什么呢?

也许这就是我们天性中神秘的双重性。

我们的渴望永远向着天空, 如果你想充满生机一样活着, 但我们的脚只可能踏于大地, 如果你想实在地充满生机地活着。

这也许就是生命中, 最大的功课。 


有种说法说: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相反地, 多来于老一辈人的, 比较老一辈的(不过愈来愈多地发现同一辈人中也有不少加入了这样的叙说行列), 向于另一种相反的看法, 这种看法说, 浪漫式的爱情体现了婴儿的状态, 我们在烂漫情感中退缩于婴儿状态,于是体验到一体感,因而这一派的观点是:药方是:强调义务, 道德:“义务责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灵犀相通则毕竟难以捉摸。”

这两种说法我都不喜欢,也不同意。

第一次听到西方人的这种说法时吃了一惊:“浪漫爱情并不是自古就有, 而是现代进化的产物,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种有意识的爱情。” 这里的意思是,先是包办婚姻,而后浪漫爱情, 而后到了有意识的爱情, 人类的两性关系是这样进化的。

以上这样的说法, 倒好象很能解释现代人的情感现象啊, 于是以上两种说法的问题,倒可以有了一种解释。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奇怪, 我们不会爱情嘛, 所以结婚后就坟墓了。 老一辈人也还是不太会,所以当他们遇到外遇了, 很紧张, 就往传统找武器。于是找到了义务和道德。

然而这种说法在我心中留下一种疑问,那么我们民族历史上那些美丽的爱情故事呢? 那些我们不是没有看到的老一辈人的恩爱夫妻呢?


---- 一个台湾心理学家访问了几十对中年夫妻, 让他们谈一下他们的婚姻经历
心理学家的目的是想发现维系中国人的夫妻的感情中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除了外在的孩子义务等等之外。

结果她确实有特殊发现, 她发现这些夫妻在陈述他们的情感时, 有两大主题是西方人所不常表达的, 那就是:感激和欣赏, 而另外两大主题 - 亲近与默契,想来和西方人无异。

我读着那些关于欣赏和感激的描述, 心中有股股温暖的流动, 心想: “是,我也想要这些东西!” 一转念, 啊, 那么是否这意味着, 其实我的爱情模式的底色也是很传统的? 不对啊, 我是很强调理解和沟通的啊。

有趣的是, 那年回国, 我拿着这台湾心理学家的问卷抓了十几个朋友和他们的朋友(大多数出身70年代),调查了一番。结果, 大大惊讶, 我发现这些夫妻或恋人在评论自己的感情时, 欣赏和感激分数竟然很低, 而亲近默契分却较高。 这怎么回事呢?

这是不是在说当代情侣互相不卖帐的比较多呢? 但他们蛮沟通的? 世风变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