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为什么需要东风-31B..........(zt)

(2014-10-06 12:15:15) 下一个

本周,全国人民都在享受国庆长假带来的闲适或者拥堵,周边局势却没有因此消停。就在国庆节当天,解放军战机再次升空,拦截抵近侦查的美军飞机;周四(2日),美国国防部又公布中国试射东风-31B型战略弹道导弹的消息;加上国庆期间的各类消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一点也没有因为假日放松。而在国外,一面是北约各国“添油”式增加对伊斯兰国的空袭,一面是乌克兰两派在“停火”的幌子下大打出手,即使韩国空调风力再大也无法削弱他们的火气。

我们暂时不去理会缺乏重大进展的国际局势,看看中国和一些周边国家在国防科研领域都取得了什么新进展。

另一个篮子里的鸡蛋

本周四,美国国防部公布消息,称中国在9月25日试射了一枚全新的洲际导弹,美国国防部判断其为中国新研制的东风-31B型洲际导弹。根据美国研究人员的判研和其他消息,该型导弹装备了多个弹头,结合中国的技术水平,该弹应该具有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能力。

早在2003年前,东风-31及其改进型东风-31A型就进行过试射。时隔十多年,中国在该弹基础上试射一款新型导弹并不寻常,尤其是更大、射程更远的东风-41弹道导弹已经进行数次试射,此时再开发另一种用途接近但却截然不同的洲际导弹,着实有些令人意外。

东风-31系列洲际导弹

东风-31系列洲际导弹

如果我们梳理一下东风-31弹道导弹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它最初是专门作为大规模核报复武器使用的。该弹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制,90年代进行首次试射,射程8000公里,可携带载荷1-1.2吨,去掉数量不等的各类诱饵和载具后,其战斗部主要是一枚威力在1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武器。其发展型号东风-31A的开发时间略晚于东风-31,主要通过弹体减重和改进固体燃料配方增大了射程,达到10000-11000公里,但弹头基本没有变化。

东风-31B的多弹头设计似乎正在改变这种传统威慑手段。在现有技术下,东风-31的射程和载重都不可能得到极大提升。如果东风-31B能携带3个核弹头,那么每个弹头的重量都将只有200-300千克,按照别国已有的核弹头威力推算,这些弹头的威力大约相当于30-50万吨TNT当量,更接近于美俄那些用来摧毁加固发射井的核弹头。

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发展东风-41洲际导弹。该弹不仅采用4级推进,其尺寸也比东风-31系列大得多。尽管由于高度保密,外界无法获知东风-41的真实体量,但普遍的观点认为作为一种重型弹道导弹,该弹可携带6-8枚甚至更多核弹头,能对全球任意地点实施核打击。

参考俄罗斯“白杨-M”弹道导弹的开发历程,不难发现中俄在新一代弹道导弹的研制上“殊途同归”:俄罗斯目前批量装备的“白杨-M”导弹使用大威力单个核弹头;其发展型“亚尔斯”可携带3-4枚核弹头攻击多个目标;同时,俄罗斯还计划研制一款新的重型战略导弹取代SS-18,该弹携带的和弹头数量更多。

俄罗斯多弹头的“亚尔斯”RS-24弹道导弹发射瞬间

俄罗斯多弹头的“亚尔斯”RS-24弹道导弹发射瞬间

中国早在1986年就试验并掌握了多弹头重返大气层技术,但长期以来,中国的战略导弹一直装备单个的大威力核弹头。这种设置不适合打击对手的导弹发射井等目标,是专门作为摧毁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所装备。当中国处在保有最低数量核武库时代,这种设计最为经济,威慑效果也相对最大。现在,中国正同时研制两种多弹头洲际导弹,某种程度上,这种弹头的变化也许反映了中国核战略的变化。

至于为什么要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洲际导弹,这是冷战时期两大核国家的通行做法——同时装备两种甚至更多款定位类似、结构却大相径庭的弹道导弹,以防其中某型导弹因故障无法使用或泄密导致威慑力下降时整个核武库“无弹可用”。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新的导弹,更像是与东风-41互为备份的战略威慑伙伴。

炒冷饭和新旗舰

国庆期间,一直处在“下饺子”状态的中国海军也没有歇着,各地网友拍摄的照片向大家展示了中国海上力量成长的最新进展,包括已经下水的第五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

作为中国海军目前最先进的驱逐舰,第五艘052D的下水表明中国海军正以惊人的速度替换本国的驱逐舰队。按照中国海军的编制,可以推测这批052D型驱逐舰至少将建造6-8艘,待其全部竣工后,中国海军不仅将在神盾舰质量上领先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将对其形成绝对的数量优势。

中国海军最新锐的052D驱逐舰转眼已经有了5艘

中国海军最新锐的052D驱逐舰转眼已经有了5艘

在许多海军舰艇中,武汉造船厂建造的一型辅助舰艇令不少军迷颇感意外。它就是重新开工建造的072A型大型坦克登陆舰。在过去几年中,以071型船坞登陆舰和气垫登陆艇为代表的中国海军两栖舰队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坦克登陆舰这种“二战时代的老古董”低调多年,这次忽然“炒冷饭”,多少有些让军迷不能理解。

由于统一祖国的需要,中国海军常年保持着世界第二大的两栖舰艇部队,072系列坦克登陆舰曾是“绝对主力”。该级前3艘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其他20多艘的建造贯穿了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10年时间。它们能一次性运送大约一个轻装师的武器和部队。这种4000吨级的坦克登陆舰航速快,运载能力可观,抢滩性能好,是大规模登陆作战中重装备的主要运载平台,因而在几次反“台独”演习中频繁出动,担任重要角色。

不过近几年来,早期的几艘072型登陆舰因为舰龄渐增,逐渐无法满足正常使用,加上有3艘舰被改装为生活保障船供应南海填海工程人员的日常生活,至少1艘移交给海警作为大型执法船,目前海军可用的登陆舰数量有所下降。这次下水的072A型便是填补这一空缺的产品。

072A型坦克登陆舰依然是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072A型坦克登陆舰依然是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这型登陆舰的补充建造,表明中国军队设想的未来登陆作战中,传统的平面抢滩登陆作战仍将占据重要作用。如果参考我军前不久演习中进行的人工码头的快速展开和民船成建制输送部队演习,显然一场“诺曼底”式的登陆战仍然是统一祖国的最佳形式。

除了这种久违的登陆舰,本周最大的惊喜莫过于更多关于一度盛传的万吨海警船的信息被披露。目前,正在上海建造的首艘万吨海警船初见雏形,最新消息称,该船将配备76毫米的中口径速射舰炮——对于一艘不参加战斗的执法船只而言,这样的武器已经算是重火力了,相比之下,日本最大的海保船“秋津岛”号的主炮也仅40毫米。放眼全球,只有俄罗斯海警的克里瓦克III型海警船装备有更大口径的火炮。

对于海警执法船而言,平日遇到的执法对象多为小吨位的渔船或者货船,千吨级别的海警船已经足够完成大部分任务,3000-5000吨的大型执法船已经少之又少,排水量万吨、又装备大口径火炮这样的重武器的执法船几乎没有先例。对中国海警而言,这样的执法船针对的目标已经不是普通的违法船只了,他所针对的,就是别国侵犯我国主权的执法船只。

 

 万吨海警船的舰体建筑靠前,舰体宽大适航性良好

 万吨海警船的舰体建筑靠前,舰体宽大适航性良好

此前,在东海的执法船对峙中,日本海上保安厅多次出动各种装有20、30甚至40毫米舰炮的巡逻船,阻挠、干扰我国执法船的合法执法行为,我国执法船由于缺少武器,往往在对抗中处于下风。凭借吨位和火力的双重优势,新型万吨执法船的入役将彻底扭转这一局面。

这种有针对性建造执法船的行为,在形式和逻辑上都与一战前英德两国的战列巡洋舰造舰竞赛相似。当时英国为了围剿各国用于破交战的装甲巡洋舰而研发了战列巡洋舰,德国为了抵御英国的战列巡洋舰制造了同类舰船。至于这场竞赛的最终胜者,毫无疑问是两国中决心更大、投入更多的一方。

创新与瞎创新

本周还有两条值得注意的消息。日本海上自卫队宣布,从2015年建造的第8艘苍龙级潜艇将开始“革命性”地采用锂电池设计。锂电池早已深入千家万户电子产品之中,相比旧式的铅酸电池不仅有能量高、重量轻等优点,产业化的日本锂电池生产技术也能保障潜艇所需的数百枚锂电池的需求。这一新设计一下子大幅度提高了潜艇的水下作战效能,可谓一举多得。

苍龙级潜艇的AIP舱段将换用锂电池,莫非是要变身潜艇界的特斯拉?

苍龙级潜艇的AIP舱段将换用锂电池,莫非是要变身潜艇界的特斯拉?

可是锂电池虽然早已在普通人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甚至电筒里安营扎寨,但作为军用大型电力的来源却有着一个重大安全隐患——锂电池容易起火。在过度放电后,锂电池再次充电时会充不进去,电能不能转换为储藏的电化学能,反而转化为热能,造成电池过热。更糟糕的是,锂过热后有温度飞升的问题,也就是说,一旦达到一定温度,锂会自身产生热,导致温度进一步升高,直至起火。加上锂的化学性质比较暴烈,一旦起火很难扑灭。使用大量锂电池的特斯拉电力汽车因为电池原因烧成一片灰烬的事故早已经稀松平常,笔记本电脑、手机起火的案例也不鲜见。

在封闭的水下空间内,起火向来是潜艇的大敌,它不仅会烧毁艇内结构,还会消耗掉水下宝贵的氧气,引发潜艇艇员集体窒息的严重事故。锂和水会发生激烈反应,因此一旦在水下封闭空间内让海水与锂电池发生接触,后果会不堪设想。

因为用了锂电池而“烈焰焚身”的特斯拉殷鉴不远

因为用了锂电池而“烈焰焚身”的特斯拉殷鉴不远

苍龙级计划使用的锂电池,是日本杰士电池(GS Yuasa Battery)的产品,这家公司目前的另一桩大生意,就是为全球最先进的梦想客机波音-787提供锂电池组——2013年,连续多架波音-787客机因为电池起火造成严重事故,甚至一度导致该机停飞。即使不在充电状态下,锂电池也有“莫名其妙”起火的前科,美韩等国都有运输锂电池的货机因为电池起火造成的机毁人亡惨剧。更重要的是,日本杰士电池公司最终也没有解决锂电池容易起火的问题,他们只是和波音公司一起为锂电池打造了一个封闭坚固的防火空间以防止大火蔓延。

如此看来,日本潜艇的创新忽然显得危机重重,不过也许日本自卫队自有处置的妙法。毕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们的前辈日本帝国海军就一直操作着更加危险的“威力巨大之93式酸素鱼雷”发动了侵略战争。

比起锂电池潜艇,笔者更看好10月2日美国西科斯基发布的新型武装侦查直升机S-97“侵袭者”的原型机。该机吸取了此前概念验证机X-2的技术成果,由直升机的共轴双旋翼提供升力和前飞速度,机尾的推进系统提供高速度的加减速性能。

S-97“侵袭者”尾部装了螺旋桨,或成为未来高速直升机的肇始

S-97“侵袭者”尾部装了螺旋桨,或成为未来高速直升机的肇始

航空爱好者或许都知道,这种布局早已在航空史上出现过。上世纪70年代,美军招标新型武装直升机时,西科斯基的S-67“黑鹰”和洛克希德的YAH-56“夏延人”都采用过类似设计,以大幅提升直升机的速度。然而面对当时苏联潮水般的坦克集群和绵密的防空火力,高速度的价值相对低空灵活飞行极为有限,最终美军取消了这一计划,选择发展传统的新一代武装直升机“阿帕奇”系列。

美军重拾这种布局的直升机,一方面意味着美军对武装直升机的作战需求发生极大变化:贴地发射反坦克导弹阻挡坦克集群已经不再是直升机的第一目标,而高速飞行进行侦查和对地打击逐渐变得更加吃香——某种程度上,这与苏联当年研制米-24直升机的思路接近,后者的主要攻击方式,就是低空俯冲发射各类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

随着技术的发展,S-97的这种“混合”的飞行方式的优势更加明显,早年限制其发展的飞行控制问题则在计算机设备的帮助下逐渐得到解决。考虑到欧洲和中国都在考虑和试验类似布局的直升机,也许未来的低空将是他们的天下。

 YAH-56“夏延人”原型机,此类设计的最大问题是飞行控制系统

YAH-56“夏延人”原型机,此类设计的最大问题是飞行控制系统

东风-31系列洲际导弹

如果我们梳理一下东风-31弹道导弹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它最初是专门作为大规模核报复武器使用的。该弹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制,90年代进行首次试射,射程8000公里,可携带载荷1-1.2吨,去掉数量不等的各类诱饵和载具后,其战斗部主要是一枚威力在1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武器。其发展型号东风-31A的开发时间略晚于东风-31,主要通过弹体减重和改进固体燃料配方增大了射程,达到10000-11000公里,但弹头基本没有变化。

东风-31B的多弹头设计似乎正在改变这种传统威慑手段。在现有技术下,东风-31的射程和载重都不可能得到极大提升。如果东风-31B能携带3个核弹头,那么每个弹头的重量都将只有200-300千克,按照别国已有的核弹头威力推算,这些弹头的威力大约相当于30-50万吨TNT当量,更接近于美俄那些用来摧毁加固发射井的核弹头。

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发展东风-41洲际导弹。该弹不仅采用4级推进,其尺寸也比东风-31系列大得多。尽管由于高度保密,外界无法获知东风-41的真实体量,但普遍的观点认为作为一种重型弹道导弹,该弹可携带6-8枚甚至更多核弹头,能对全球任意地点实施核打击。

参考俄罗斯“白杨-M”弹道导弹的开发历程,不难发现中俄在新一代弹道导弹的研制上“殊途同归”:俄罗斯目前批量装备的“白杨-M”导弹使用大威力单个核弹头;其发展型“亚尔斯”可携带3-4枚核弹头攻击多个目标;同时,俄罗斯还计划研制一款新的重型战略导弹取代SS-18,该弹携带的和弹头数量更多。

俄罗斯多弹头的“亚尔斯”RS-24弹道导弹发射瞬间

俄罗斯多弹头的“亚尔斯”RS-24弹道导弹发射瞬间

中国早在1986年就试验并掌握了多弹头重返大气层技术,但长期以来,中国的战略导弹一直装备单个的大威力核弹头。这种设置不适合打击对手的导弹发射井等目标,是专门作为摧毁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所装备。当中国处在保有最低数量核武库时代,这种设计最为经济,威慑效果也相对最大。现在,中国正同时研制两种多弹头洲际导弹,某种程度上,这种弹头的变化也许反映了中国核战略的变化。

至于为什么要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洲际导弹,这是冷战时期两大核国家的通行做法——同时装备两种甚至更多款定位类似、结构却大相径庭的弹道导弹,以防其中某型导弹因故障无法使用或泄密导致威慑力下降时整个核武库“无弹可用”。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新的导弹,更像是与东风-41互为备份的战略威慑伙伴。

--------作者: 施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