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波兰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大贵族当权,政治生活极为混乱。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都企图占有波兰,其中以俄国为甚。1763年,波兰国王奥吉斯都三世逝世,俄军再度侵入波兰;1764年10月,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宠臣,波兰贵族斯塔尼斯劳斯波尼亚托卡斯基当上波兰国王。1764-1766年间,叶卡特琳娜二世一再勒令波兰解决异教徒问题,试图以所谓“信教自由”,“维护民族原则”的口号进一步干涉波兰内政。由于波兰爱国舆论的压力,波兰国王未敢答应这一要求。沙皇恼羞成怒,立即将军队开进波兰,逮捕敢于反抗的波兰议会议员,并押送俄国处置。在俄国武力威逼之下,波兰议会通过了非天主教徒同天主教徒权利平等的法案。1768年,俄国又强迫波兰签署俄波“保证条约”,把波兰置于俄国的“保护”之下,不经沙皇政府同意,波兰现行制度不得有任何改变。所有这些情况激起波兰爱国者的义愤,同时也加剧了俄国与土耳其、奥地利等国的矛盾。1768年春,波兰一些爱国人士在巴尔城组织了反俄巴尔同盟,在法国和土耳其的支持下,开始了武装斗争,波兰内战开始。与此同时,土耳其以俄军未撤出波兰为理由向俄国宣战,俄土战争爆发。巴尔同盟很快就被俄军摧毁,波兰仍在俄国的控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