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即四个真理。相传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29岁时,有感于人生之苦,弃宫室,离亲眷,暗自出走,修苦行7年,未得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行,静坐思维,“霍然彻悟”,得“四谛”之理。其实,“四谛”说是乔达摩所创立的佛教的基本教义。“苦谛”认为人生皆苦,“苦海无边”,即生、老、病、死、怨憎会(不得不与不喜欢的人或事聚集)、爱别离、求不得、五盛阴(佛教认为众生都是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组成,生灭变化无常,盛满身心痛苦)等八方面均为痛苦。“集谛”(或译“习谛”)认为产生苦的原因在于“欲爱”(即欲望),欲爱求有常,而“诸行无常”。有欲爱必有行动,有行动必造“业”,于是便不免受轮回之苦。“灭谛”(或译“尽谛”)认为必须消灭欲望,达于涅盘,“欲爱永尽无余,不复更造”,才能铲除苦因,断绝苦果。“道谛”(或译“苦出要谛”、“苦道迹谛”等)认为欲达涅盘,必须修行,其基本方法为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行为正)、“正命”(生活正)、正精进(努力正)、“正念”(思念正)、“正定”(禅定正、精神集中)。这种以说苦为中心,以脱苦为目的的说教,极易引起在苦难中挣扎的贫苦民众的共鸣,俘虏他们的灵魂。但是,它却掩盖了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阶级压迫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