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十三王朝始,埃及进入第二中间期(第十三--十七王朝,约公元前1786-前1567)。在此期间,由于奴隶主阶级的残酷统治和地方割据势力再度兴起,埃及出现了分裂混乱的局面。人民生活极端困苦,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因此爆发了大规模的贫民奴隶起义。反映这次人民大起义的重要文献是《伊浦味陈辞》(荷兰莱登博物馆所藏第344号纸草)。从文献所见,参加这次起义的阶层十分广泛,有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与奴隶。“……恶徒到处都是”“流血到处发生”,“……每个城市都在说:‘让我们打杀我们中间的强有力者吧’。”起义的怒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燃遍全国,《伊浦味陈辞》说:“大地像陶轮一般翻转起来”,“暴动者顷刻之间就占领了京城……国王宫廷的大门、列柱、屋壁都燃烧成灰烬……国王被穷人捉去了”,“那宏大的审判厅已成为一个任意出入的场所,穷人进出那宏大的宫殿”。起义者不仅推翻了国王的统治,而且夺回被奴隶主夺去的土地、财产。《伊浦味陈辞》记载,“那本来自己不能找到一头公牛来耕田的人,现已成为大群牲畜的所有者了”,“那不能给自己造起茅舍的人,已经是房屋的所有者”,“看啊,那些丽衣华服的所有者,却穿着褴褛衣衫。那些无力织布的人,却是精美麻布的所有者了”。这次起义的结果,未见记载。从后来统治秩序得以恢复这一点来判断,起义无疑是被镇压下去了。这次起义打乱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打击了奴隶主阶级、地方割据势力,解放了生产力,为后来埃及的发展进一步开拓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