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笑话:张三在家请客,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李四和王五都来了,还差赵六。张三等得有些着急就说:“该来的还不来。”李四一听,觉得这话里有话是说“不该来的来了”,转身走了。王五见状想劝说张三,可张三却说:“不该走的又走了。”王五也生气走了。张三忙活了半天,一个客人也没有了,其可悲之处在于不会说话。
会客接待是个人交往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中经常进行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本人或单位的形象和信誉。
社交中接待客人一般包括迎客、交谈、送客三个环节。
1.迎客
在客人光临以前,为了让客人没有拘束感,做适当的安排是必要的。在门厅和卧室插上花,准备一些自制的糕点和饭菜,用干净的茶杯端上茶,表示接待客人的心意。让客人感到:这是在欢迎自己!对客人来说,这是比什么都轻松愉快的事情。
当门铃响起或听到敲门声时应立即应答,如“请稍等”“来了!”等等。如果你想在开门之前知道来客是谁,最好是悄悄地从“猫眼”往外看。如果随口问:“谁呀?”是不太礼貌的做法。如果你见到的是一张陌生的面孔,可以先问好,然后再核实一下他是否真是你的客人而不是走错了门儿:“您好,您是……”“您好,您找……”客人第一次上门,也怕认错了门儿,所以他会立刻接口说:“我是陈星,我找刘老师。”或者:“请问,这是刘老师家吗?”这样就明白了。切忌一拉开门就问:“你找谁?”像审问似的问话会使客人感到自己并不受欢迎。如果是熟悉的客人,应先说:“欢迎,请进!”“快请进来吧!”“稀客,稀客,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您真准时。”然后,主动与客人握手(如果是女性,应让对方先伸手)。
客人进门之后,应该把客人往里让。除非是客人说明自己很快就会告辞,为方便就在门厅交谈。如果客人进里边的房间,除非客人主动提出,一般不要要求客人换鞋或脱鞋。有的主人为了爱护地板或地毯,客人一进门就递过来一双拖鞋,让客人一手扶墙,一手解鞋带,这样多少有点儿不礼貌。有的主人准备了大小不等的各种鞋套,根据客人的脚寸发一双,让客人套在鞋上进房间,倒不失为一种可用的办法。
把客人迎到室内,在开始交谈之前,首先拿出饮料和点心,使客人不产生拘束心理。关于饮料,要先问问客人喜欢喝什么饮料,再给他,这样更好。端上茶点时,一般是糕点在左,茶水放在右侧。然后,你就可以坐下来,轻轻松松同客人交谈了。
在接待中,主人能一见面就主动叫出每一位访者的姓名非常重要!这一招,可以塑造出主人热情好客的形象,迅速缩短主客之间的距离,建立友好关系。
那么,怎样记住客人姓名呢?对于“自报家门”的客人,可将他的姓名与相貌、表情以及整个外部形象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与自家亲朋好友中某人相貌、姓名联系起来记,还可以与他的工作单位、家庭情况联系起来记。对需要询问姓名的客人,可采用提问的方式:“您贵姓?”“在哪个单位工作?”有时也可要求对方写下姓名。尽管如此,还是难免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此时,便需要用巧妙的言辞为自己解脱:
“您是姓……”“对不起,上次我没听清您的名字。”“您今天穿了这么一套漂亮衣服,我一时认不出来了。”“您和×××太像了,您的名字是叫……”
2.交谈
了解来访者的意图后,即可以迅速确定话题,给人以愉快的感受。
相反,不了解来访者的意图,谈话就可能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境。主人要具备与各种不同来客侃侃而谈的本领,就要在语速、音量、遣词用句等方面因人而异。
(1)语速、音量要因来访者年龄而异。来访者可能是年逾古稀的前辈,也可能是几岁的孩童。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主人与其交谈,就应采用不同的语速和音量。对老年人,用较慢的语速、较大的音量与他交谈,能使对方产生被人尊敬的喜悦感;而与小朋友交谈则宜轻言慢语,语调柔和,这样能使小朋友产生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
(2)遣词用句依来访者文化水平而有所区别。有位知识分子家来了一位农民客人,主人甚为热情,对来访者也十分客气:“听说最近赵公元帅光顾你了。现在你大名鼎鼎,真要刮目相看了。”“对于你的生财之道,我不敢班门弄斧,妄加评论,请多多包涵。”主人的这番话只能使那位农民客人莫名其妙,怎能进一步交谈呢?
遣词用句应看来访者的文化程度,否则,主人接待客人时,说话不看对象,一定会“门前冷落鞍马稀”了。
(3)说话语气依来访者的不同目的而变化。前来拜访的客人,往往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主人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语气与他们交谈。
对于前来求助的客人,主人应体谅对方的心情,站在客人立场说话,语气要平和,给对方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即使你认为无能为力,也要给客人留一线希望,你可对他说:“这个问题我可以去了解一下,只要有可能,我会尽力帮忙的。”“你先别着急,一旦有了门路我就打电话告诉你。”对于前来提供某种信息的客人,主人则应采用感叹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非常感谢!你提供的信息太有价值了!”“你可真帮了大忙!谢谢!”“真辛苦你了!”与前来研究问题、商量工作的客人交谈,则宜采用征询、商量的语气。如“你看这样行不行?”“是不是还有不妥的地方呢?”“对这个问题你的看法是……”
(4)交谈双方距离,依关系、性别而定。人都需要私人空间,而且对入侵这个空间的人都会采取不同方式表示不满。当你友好地将手搭在与你刚认识的人的肩上谈话时,即使对方不推开你的手,心里也会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当一位异性客人紧挨着你坐下时,你一定会下意识地挪动一下身子。这些现象说明,在社交场合,人与人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社交场合人与人身体之间所保持的距离,叫区域距离。不同的距离包含不同的语义:15厘米至46厘米之间为密切区域,语义为“强烈、亲密”,近亲和密友可在这个区域交谈;46厘米至1.2米之间为个人区域,语义为“亲切、友好”,一般来客适宜在这个区域交谈。至于生疏的不速之客,则宜相距1.2米至2.1米交谈,这个距离的语义为“严肃、庄重”。当然,即使是比较熟悉的异性客人也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的。
3.送客
“该回去啦!”客人说。
“着什么急呀!”再一次挽留,这也是基本礼貌。但是客人因确实另有约会,也有的人必须回去,所以不必拘泥于挽留,实际情况可根据对方的表情判断。
假如收到别人带来的礼物,要把礼品放在上座的地方,最好是客人走后再拿到别的房间。在门厅就收到礼品时,在室内寒暄的时候要再一次地致谢礼。如果是吃的物品,就要和客人一起吃。有些礼物则不应当场打开,才符合礼仪要求。
送客人要送到门外,并说些告别语,如:“您走好!”“欢迎再来。”“经常来玩。”等等。如果送到门厅就很冷淡地说:“那么,再见!”即使已经度过了难得的愉快时刻,也不能不让客人误解为“这次拜访给人家添麻烦了”。送别客人不要急于回转,客人请主人“留步”后,主人要目送客人走远,招手“再见”再回转。送别客人回屋时,关门的声音要轻,并且不要立即把门厅的灯熄灭否则客人听到会产生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