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五节 田单临危救国

  自公元前386年形成了七雄相互对抗的局面,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剧烈、频繁,直到战国中期齐国仍然是势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在齐湣王时期,齐国因连年征伐,国力衰退,百姓怨声载道。齐湣王骄傲自大,不理国政,戒备松懈。燕昭王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赵、魏、韩、秦等国,大举伐齐。以燕军为首的联军长驱直入,大破齐军,连克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没有攻破。

  在齐都临淄被攻破时,齐湣王出奔安平,在拥挤、混乱不堪的途中,田单发现车轴外过长,行动不灵活,而且易被折断,于是他让家人把车轴两端突出部分锯掉,并用铁皮包住轴头。不久,燕军攻破平安,百姓争相逃命,路上车辆夺道而行,以至于车轴撞断,无法行走,只好束手就擒。唯有田单家族的车辆经过改造,顺利逃到即墨。从此,田单的名字便在即墨传开了。足智多谋、谙熟兵法的田单很快被推举为守城将领。

  田单走马上任后便采取了新对策。他认为敌强我弱,只能采取守势以劳其师,不能轻易与燕军交锋。在田单的有力指挥下,危在旦夕的即墨一变而为坚强的堡垒。乐毅围攻两年不克,只好撤围,后退九里扎营对峙。不久燕王病故,燕惠王即位。燕昭王在世之时,对乐毅绝对信任,言听计从,相处甚好。而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与乐毅不和,现在即位了,对乐毅更不放心。因此,当田单得知惠王继位后欣喜若狂,认为机不可失,决定利用反间计造成燕惠王与乐毅彻底决裂。

  田单派齐国间谍到燕国,到处散布谣言。有人说:“当初乐毅力主攻齐国,就心怀叵测,想占领齐国的土地,而自己称王,齐国七十余座城既然都被他轻而易举地攻下,而今只剩下莒和即墨迟迟没有攻下,这并不是齐军有什么抵抗力,而是由于乐毅故意拖延时间,以待局势变化。现在新王即位,乐毅知道自己曾得罪过他,不敢回国,所以有意不克两城,以拥兵自重,统治齐国,南面称王。”也有人说:“齐国不畏乐毅,而是怕其他齐国将领;如能另派将领,即墨会被夷为平地。”

  惠王听了这些谣言后勃然大怒,决计要撤换“这种不忠于国家的妄人”,派一位亲信充当燕军主帅。惠王选择了骑劫。乐毅得知被革职,自知惠王对自己嫉恨在心,便从齐国逃到赵国。燕军自从大将乐毅被撤换后,士气低落,军心涣散。这就为田单全面反攻燕军创造了条件。

  虽然田单认为时机已到,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了,但他不急于与骑劫交手,而是积蓄力量,制造假象,麻痹(bì)敌人。田单先告诉即墨百姓说:“为了纪念祖先,我们每天吃饭时,必须在院子里当空奠祭一番,以求祖先默佑。”城中百姓自然遵照他的话去做。每当他们在庭院中当空祭奠之时,四处飞鸟见有食可吃,都按时纷纷飞来。城外燕军见状,以为一定是城中百姓因饥饿而大批死亡,飞鸟便群至啄食死尸,因而断定城破在即,不胜欢喜。田单又向外放风说:“齐国人最怕燕割掉降卒的鼻子,如果要把俘虏的齐兵的鼻子割掉,交战时放在最前列,齐军必将惊恐而降,即墨便不攻自破。”“齐国人最怕燕军挖他们的祖坟,毁坏他们祖先的尸骨,那样,即墨人会寒心的,也无心守城。”骑劫听后十分高兴。为了镇住齐军,解心头之恨,他如法炮制,割掉被俘齐兵的鼻子,掘坟烧尸。齐守军见燕军如此残暴,愤慨不已,决心死守,决不投降。

  这时,田单召集全体军民宣布:“报仇雪耻是我们大家的事,只要你们听从指挥,不但先祖之仇可报,已失去的国土亦可全部收复,成败就在此一举了。”于是,田单把全城男女老幼全部组织起来,他的妻子、儿女也都编入军队,准备出击。同时,他又让人在城墙上竖起白旗,派几位富豪携带十万两金子到燕营去,佯称“即墨的壮士都死光了,粮食也早完了,我们实在不愿被活活饿死,决心投降,谨献上全城所剩的财物,请将军大发慈悲,饶我们一命。”骑劫向来轻视齐军,便信以为真,约定三天之后进城受降。全体燕军无不为此而欢欣鼓舞,痛饮狂欢,毫无戒备。

  哪知,田单巧设火牛阵,趁墨夜冲击燕军军营中,燕军来不及抵抗,溃不成军,主将骑劫也死于齐军乱刀之下。田单乘胜追击,一举收复被燕军夺去的七十余座城,把燕军赶出了国境。

  田单收复田土,报仇雪耻之后,又亲自到莒城去迎接在那里避难的齐襄王,请他还都临淄,主持国政。为表彰他的卓越战功,齐襄王封他为安平君。

  齐国从几乎亡国的境地中恢复过来,从此转危为安,但国力已衰,再也无法与秦国争霸天下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