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七节 李白蔑视权贵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一位大诗人。公元701年出生于碎叶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巴尔喀什湖之南,唐代属安西都护府)。5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县)。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李白自幼博学广览,读了很多的书,并能写作出色的文章。他性格开朗豪放,富于正义感和远大的抱负。

  李白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当时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斗争,使得他对唐王朝的腐朽政治逐渐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开始担忧国家的前途命运。

  李白的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统治的“开元之治”的盛世时期。玄宗继位之初,曾有所作为,他大力改革吏治,整顿纲纪,改变了前朝存在的官爵冗滥,奸佞得宠,以及僧尼众多、宫廷荒淫奢侈的腐败风气。同时任命有才干、敢于进谏、肯于负责的姚崇、宋为宰相,改变了过去“重京官,轻外任”的做法,而采取了定期轮换京官和地方官的办法。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李白,决心为国家的繁荣干一番事业。

  在李白26岁的时候,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斐长史书》)希望在漫游中,遇到知己的提拔和得到宦途的出路,以实现他平素济国利民的思想。在长期的漫游中,大江南北,北国边疆,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李白42岁时,由其友人、道士吴筠的推荐,才被玄宗召到长安,成为翰林供奉。唐玄宗只不过是把他当成御用文人,要他写些点缀太平的宫廷诗词。此时的唐玄宗已不勤于政事,朝政大事完全由李林甫掌握。李白目睹奸臣当道,忠良受害,政治黑暗的场面,十分苦闷和失望,为国家建立功业的理想和抱负也成为泡影。面对这样的处境,李白并不屈膝低头,他在诗中公开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也曾“敢进兴亡言”,(《书情赠蔡舍人雄》)与玄宗的腐朽黑暗统治进行过斗争。他鄙视朝廷中的那些腐朽的权贵,对他们嘻笑怒骂,“谑浪赤墀青锁紧”。(《玉过吟》)他因此成了权贵们的眼中钉,为此受到宦官高力士、驸马张泊和杨贵妃等人的谗言诽谤,于天宝三年(744年)为唐玄宗放逐而离开了长安。李白被逐出长安,感到十分愤慨,他在《行路难》一诗中,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受权臣恶势力排挤的苦闷心情。但对未来仍抱有幻想,还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之句,表达自己仍要为国建功的迫切愿望,并开始了他第二次长期南北漫游的生活。

  天宝十年(751年),李白应在北地节度军中任职的友人何昌浩邀请,决定北行幽州。那时候,安禄山已经兼领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其权势日愈强大,蓄意夺取唐王朝的天下。这年的深秋,李白由开封启程,一路上且行且停,途经邺郡(今河北省临漳)、邯郸、广平(今河北省永年),于752年10月到达幽州,并在幽州渡过了一个冬天。在幽州,李白目睹了安禄山的军队,戈戟星罗棋布,人民罹于兵祸,《北风行》一诗记述了北方一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和凄惨境遇,反映了人民对安禄山的统治不满。李白也感叹自己徒有才干,虽忧念唐王朝的前途,而又报国无门,一筹莫展。

  在国家动乱的岁月里,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并以“誓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郎》),表示以身许国的壮志。安禄山攻破长安以后,他出于爱国热情,参加了镇守南方的李幕府,后来由于争夺帝位的斗争,李被他的哥哥唐肃宗李亨打败,李白也被捕判罪,流放夜郎(今贵州省遵义附近),在流放途中遇赦,回到长江下游。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听说李光弼带兵东征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于是又北上参军,不幸路途病倒,62岁的李白于次年死在长江边上的当涂。

  李白的诗歌流传后世的约近一千首。李白诗中,不少是揭露和抨击唐朝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李白从自己被排挤的切身感受中,更是认识到贤才受辱,开明进步的政治势力受到压抑。李白揭露这种不正常的局面是“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古风》其三十七)。辛辣地讥讽唐玄宗是“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十五)在李白的不少诗歌中,对于那些腐朽的封建权贵,反映出一种嫉恶如仇、鄙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那争取个性自由、蔑视权贵和同社会抗争的精神,令世人敬佩。他因此获得“诗仙”的称号。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