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从印度回到京城,一时无所事事。这天,他当值后回家,和父亲、叔叔同坐闲聊。忽然,小仆人匆匆来报,说有3个波斯人求见马可大人。
马可很奇怪:“这么冷的天,是谁还愿意出门?”
仆人们接过来客的外衣,奉上茶点,宾主分别坐下。来客通报了他们的姓名,马可非常吃惊地问:“你们不是差不多和我同一时间出发的吗,怎么又回到大都了?”
原来,早在1286年,伊利汗阿鲁浑王妃卜鲁罕去世,临终时,她要求继承王妃之位的必须是同族之中的女子。1287年,阿鲁浑特派使臣兀鲁斛、阿必失呵、火者等人专程来元朝,请大汗选赐卜鲁罕同族之女为妃。
忽必烈正急于要和他的西部帝国维持良好的关系,因此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将卜鲁罕族女、17岁的阔阔真选为公主,赐予阿鲁浑可汗为妃。忽必烈想到阔阔真远嫁他乡,为能让她愉快地前去,也为了显示朝廷对伊利汗的礼遇,不仅专门精选了一批宫女和内侍,还准备了大量的图书典籍、金银珠宝等物,又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朝会,欢送新王妃的鸾驾起程。
1290年,兀鲁斛、阿必失呵、火者率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出了京城,准备从中亚陆路返回伊利汗国。
在西域,一切都很顺利,驿站供应极为丰厚,照顾也非常周到。但进入中亚地带后,恰好伊利汗和海都发生战争,而他们又很难绕开海都的控制区域,战乱中带着这位年少的准王妃风险太大。3个人商议之后,决定暂时先回元大都。8个月之后,一行人回到了皇城。
而这时,马可恰好赶回京城。
兀鲁斛就把原因又说了一遍,然后说:“公主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又不得不返回来,她心里很生气。”
马可说:“你们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了解沙漠。公主走这条路太危险了。”
兀鲁斛问:“那,大人,你知道有比较好走的路吗?”
马可说:“海路很安全,准备一艘坚固的船,由熟练的航海老手驾驶,就可以安全到达波斯。”随后,他详细地介绍了这次航行印度的情况。
3个波斯人越听越兴奋,兀鲁斛高兴地说:“马可大人,太感谢您了。我们出使已经3年了,也不知还要等上多长时间,这样如何向阿鲁浑汗复命,现在可以走海路了。但主要是要求大汗派更有经验的人。”
马可忽然灵机一动,语调尽量放得很平静:“三位大人,你们随行人员中间有谁走过这条航线?安全是不假,大海的脾气谁也摸不透,情况总会有所变化。你们护送的是伊利汗未来的王妃,万一出点差错……”
简直是当头一瓢冷水,3个人面面相觑。火者小心翼翼地问道:“那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坐等其成吧!”
马可说这话时,发现父亲和叔叔满脸堆笑,他们总算悟出了自己的用心。如果由他们自己向大汗提出来,忽必烈肯定知道这建议的背后是什么,很可能会拒绝,或是另换前几年曾经去过南洋一带的人。只有话从三位使者自己嘴里说出来,大汗就不会起疑心,事情才能成功。
三位使臣在一旁商议了一阵。最后,兀鲁斛谦恭地问马可:“请问您是否愿意护送王妃?”
马可假意推托,3个人拼命劝说,最后才勉强地答应了:“那好吧,为了王妃的安全,就走一次吧!烦请你们禀奏大汗。”
兀鲁斛等满口应承。
第二天,三位伊利汗使臣就进宫求见忽必烈。为了增加保险系数,干脆把阔阔真也一起带上。
改走海路,忽必烈没有意见,但要尼古拉、玛杜、马可三人护送,他满肚子不情愿。他问兀鲁斛:“为什么非要马可他们护送?”
兀鲁斛回答:“一是马可大人刚从海上回来,情况最熟悉;二是他们3个威尼斯人富有旅行经验;三是护送的是王妃,万一有闪失,如何向伊利汗交代。”
忽必烈仍然很犹豫,从内心讲,他不愿放3个威尼斯人回去,可眼下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兀鲁斛说的不是没有道理,阔阔真出不得任何问题。
在当初的汗位争夺战中,旭烈兀曾坚定地站在自己一边,伊利汗国和元朝的关系一直很密切,在西北三汗国中以伊利汗国最尊重大汗的权威,眼下他们正有效地牵制住了让他头痛不已的海都。阿鲁汗不远万里,来这里求赐王妃,意义非同寻常。
忽必烈从沉思中抬起头来,他看见坐在右下方椅子上的阔阔真,眼中的期盼、哀求还有一丝紧张,终于下了决心:“朕同意你们的请求,回去做好准备吧!”阔阔真和三位使臣急忙跪下叩拜谢恩。
兀鲁斛等入朝后仅一个多小时,内侍就传下大汗的旨意,立刻宣尼古拉、玛杜和马可进宫。
忽必烈坐在高台之上的龙椅里等着他们,殿内的王公大臣都已退朝回去了,大殿内显得愈发空荡。
马可他们跪拜已毕,竖起耳朵准备聆听大汗圣谕。马可偷偷看着高高在上的忽必烈,心里突然感到一阵酸楚。当年自己踏上这片国土时,正是风华少年,而大汗正当盛年,如日中天。到如今,自己已入中年,大汗更是耄耋之年,往日之风采已不复存在,只有他的无上的威严永远不变。
忽必烈亲切而慈祥,不像是大汗,倒更像是位长者。忽必烈对他们的离去感到非常惋惜和眷恋,话语中带着浓重的伤感:“你们难道一定要回去吗?你们追随朕快20年了吧!朕也老了,像你们这样的老人,朕身边已经不多了。现在,你们又要走了。阔阔真就交给你们了。你们回去探完亲就尽快返回。希望你们回来的时候,朕还能再见到你们。”
马可觉着鼻子一阵发酸,他哽咽着说:“我们波罗一家承蒙圣恩,永远忘不了大汗的恩德,一定再回来为大汗尽犬马之劳。”
尼古拉和玛杜重重地叩了一个头,表示一定不让大汗失望。
忽必烈又下令替他们铸造两块金牌,上面镌刻着他的命令;在他的疆土内,无论什么地方,他们都有自由和安全行动的权利,地方官员对他们一行必须保证一切需要。
忽必烈问他们:“打算什么时候起程?”
尼古拉回答道:“马上就动身,陛下。”
忽必烈转头问马可:“为什么如此仓促?”
马可答道:“此时正值东北季风,对我们南行很有利,再过一个多月,恐怕又要遇到逆风了,那又要耽搁一年了。”
忽必烈知道这是马可的经验之谈,他以极大的力量控制住自己的不悦:“收拾收拾,走吧!”
欢乐使尼古拉透不过气来,玛杜也流泪了。马可感动得向忽必烈拜谢了好几次:“谢谢陛下隆恩!谢谢陛下隆恩!”
忽必烈让尼古拉、玛杜退下,对马可说:“你等一下。”
马可心里一惊。
只剩下两个人了,忽必烈说:“朕不能放你走,除非你答应再回来。”
“陛下!”
“我知道你一时难以决定,但这是朕的愿望。”
“是陛下的愿望还是陛下的旨意?”
忽必烈笑了:“朕还准备了一批信札,要你分别转呈罗马教皇、法兰西国王、英吉利国王、西班牙国王和其他基督教国的国王。因为你非常重视在东西方之间、在蒙古帝国与基督教地区之间架起桥梁的重要性,你递交了信件,重游了故乡之后,朕希望你回来。”
马可双膝跪地,果断地说:“陛下,我答应!”
忽必烈说:“我不要你仓促答应。”
马可冲动地说:“不,陛下,我一定设法履行我的诺言。”
忽必烈感动地说:“朕知道你会答应的。如果朕还活着,马可·波罗,你的业绩将留在这个国家,只要人们没有丧失记忆,就会永志不忘。”
时间很紧,只剩两三个月了。波罗一家作了分工,马可负责外勤,尼古拉负责和兀鲁斛等联络,玛杜则准备他们自己的行装。
马可决定再带察罕千户同行。一方面因为察罕武艺高强,能统兵打仗,有他在,再加上一批劲卒,一般情况足以应付;另一方面察罕见多识广,跟随自己多年,可负重任。
察罕满口应承。上次的航行给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而且这次送王妃,人多势众,更是胜券在握。
从燕京临出发的时候,铁穆耳太子与马可话别:“马可先生,这是我们生活中庄严的一天。”
马可也动情地说:“请把我的继续效忠之心转告大汗殿下,并且告诉陛下,我在离开中国时最后怀念在心的正是陛下。”
铁穆耳说:“为了尊崇你,为了纪念我的父亲和我的祖父,当我登位之后,将在燕京建造一座基督教堂,供今后跟随你来此的基督教徒使用。”
马可深受感动:“谢谢殿下。”
铁穆耳伸出双臂,与马可紧紧拥抱,“你留在我们心里,永远不会离开中国。你的业绩将流传下去,从父亲传给儿子,世世代代传下去。”
各地官府对他们此行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泉州路总管,更是调派得力干将,征集了一批坚固的海船和富有经验的水手,又搜罗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海图,并按忽必烈的旨意为他们准备了两年的粮食。细心的总管还让人从药铺搞来了一批药品,以备急需。
马可亲自来到港口,检查船舶情况。他看到这些船,大感满意,比起上次他出海的船,真有天壤之别。这些船都是由松木制造的,大船有五六十个船室;每船分隔成十余舱,用厚板严密隔开,这样即使船身偶有损坏,也不致沉船;船上有4根桅,可扬九帆;无风时用橹,这大橹得4名水手操作。大船上水手就达200余人,小船也有五六十名水手。
泉州总管为他们准备了14艘船,其中有4艘大船。船队整齐地停泊在港湾中,浩浩荡荡,正像一队威武的雄狮。兀鲁斛见此景,更是乐不可支。
大批人群蜂拥到码头上。他们看见那艘雄伟的皇家木船已经准备起航。阔阔真公主是第一批乘客,之后还带了50多个宫廷女侍。
马可、尼古拉、玛杜在欢呼声中上了船,群众都认识和尊敬这几个威尼斯人,尊敬他们对蒙古帝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船队缓慢地开始驶离泉州港。
马可站在船头,向岸边送行的泉州路官员们挥手致意。马可凝望着渐渐远去的一切,望着那熟悉的山和水,那港湾中如林的桅杆,潸然泪下。这里有他的青春年华,有他的憧憬和事业,有他的爱和恨。
自从与父亲、叔父来到中国,自己17年的生命留在了这片神奇的国土上,而且是最好的时光。在他前面的终点是他出生的那个城市,而在他后面是一个欢迎他、教育他并且尊敬他的帝国。
站在岸上的时候,马可的情绪是亢奋的,等到了船上,他只觉得依恋、伤感,甚至是一缕凄凉。回家了,带回了自己的灿烂,带回了这里的美丽。
马可、尼古拉和玛杜一起待在甲板上,直至中国在左舷外成为一个小小的斑点。
马可说:“威尼斯人生来就是要旅行的,现在我们要旅行返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