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长子约翰出世

  巴黎仍然是海明威夫妇的家,也是仅次于西班牙的海明威钟情之地。哈德莉在一所公立音乐学院学习,脑海里总在梦想有朝一日能开音乐会。

  白雪飘落在巴黎那些令人眩晕的屋脊上时候,哈德莉在思念出差在外的丈夫。等到杜伊勒里宫的园林里第一棵桃树开花的时候,她还在想念他,因为他不在这里和她同赏美景。

  海明威总是撇下她,一会儿去了意大利,一会儿去了瑞士,一会儿又去了希腊。

  战乱中的希腊固然不是女子该去的地方,德国的暴乱以及许多政治的经济会议,也同样不是女子可以参加的。

  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海明威还是愿意陪同妻子一起前往的,但是他们仅有的一次共同出行,却让海明威深受打击。那次打击和弹片打中他的膝盖一样严重。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海明威应邀前往参加洛桑会议,哈德莉后来也从巴黎赶往洛桑,打算和正在采访洛桑会议的海明威去做另一次滑雪休假。

  1922年12月中旬,哈德莉随身携带一个手提箱,里面是海明威尚未发表的全部手稿、打字稿和复印本,包括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8个短篇和30首诗。

  哈德莉把装满手稿的手提箱放在她的车厢内,然后离开车厢去看她的衣箱是否装上车,当她返回时发现手提箱不见了。

  尽管事后多方查寻,手稿如石沉大海,只有交到出版商手里的那部分保存下来。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哈德莉好几天不敢把真相告诉海明威,而当哈德莉说明真相时,海明威感到非常难受。

  这件事使海明威受到极大的震动和伤害。手稿的丢失不仅使他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还给予他可怕的心理影响,以致海明威一度认为自己不可能再从事创作了。

  22岁的作家丢失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稿本时的那种难过劲儿大概不亚于80岁的女王丢失自己心爱的钻石头饰。而这一切,大半都要责怪与哈德莉在车站的耽搁。

  哈德莉对丈夫的作家生活了解甚少,漫不经心地携带文稿,而不是把它安置在安全的地方,从而使丈夫感情与思维的成果丢失。

  深感内疚的哈德莉理解了海明威当时的悲痛心情:

  海明威是那样深情地把自己融化在他的作品中,我认为他一直没有从这个无法挽回的损失的痛苦中恢复过来。

  这种打击对海明威与哈德莉的姻缘无疑是一种灾难,给夫妻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海明威是个难以共处的丈夫,这也是容易理解的。

  海明威在体育和娱乐上一向大方,但对哈德莉的衣着消费却很吝惜。他一直没为哈德莉添置新衣,并荒谬地说:“不买任何新衣服,你就能省下钱来享受了。”

  哈德莉性格温顺柔和,在许多事上都屈就海明威,再说她母亲为她选购衣服时多以便宜为标准,所以她对此保持沉默。

  但她的朋友却看不惯海明威不近人情的做法,她叫嚷道:“哈德莉这样逆来顺受也太蠢了!她的衣服破旧得无法上街,何况还是她自己的钱。”

  海明威一直认为他母亲控制着他父亲,因此决心主宰自己的婚姻,一开始就对妻子很严厉。

  他的文友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一次笑着对哈德莉说:“我注意到在海明威家里,你的一举一动都得听海明威的。”

  也许海明威并不喜欢这样做,但菲茨杰拉德的话却是事实。

  海明威在欧洲工作期间大都是一个人在外面,而把妻子独自留在家中。哈德莉日夜独处,不免怨恨,因为丈夫的冒险热情降低了她在他生活中的地位。

  就是人在巴黎,海明威也不会常待在家里陪伴妻子。他喜欢在路旁的小咖啡馆里坐一坐,在卢森堡花园的小径上走一走。那里有伟大的雕像,有福楼拜、左拉和莫泊桑的胸像。

  他常常是随便在哪个便宜的餐馆里喝点咖啡,吃点奶油松糕,然后往往坐在那张餐桌上一写就是整整一个上午。

  不写东西的时候,要么埋头看书、学法语,要么邀上好友约翰·道·帕索一起喝酒或者去看赛马或拳击。

  海明威还骑着自行车周游法国全境和奥地利的一些地方。回来后,他不是向妻子讲述旅途见闻,而是坐在写字台前一写就是好几个小时。哈德莉想必弄不懂到底哪个更重要:她呢还是那架打字机。

  夫妻之间的矛盾渐渐地展露了出来。不久之后,哈德莉怀孕了,对于每一个新婚家庭来说,这恐怕都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好消息。

  但是对于海明威来说,这却不是一个令他兴奋的消息。他还在忙着自己的稿件,他觉得这个孩子来得太早了一些,他还没有做好当爸爸的心理准备。

  一天海明威又去拜访格特鲁德·斯泰因。他独处一隅,不言不语。这时候他虽然不是经常出现在斯泰因身边的那个沙龙,但是因为海明威曾经负责替她卖出一篇在许多编辑部周游过12年之久的稿件,她感激之至。更重要的是,她很喜欢这个青年人。

  海明威在那里喝了咖啡,又在闲谈之间吃了一顿午饭,下午也没有表示要告辞,而且接受了留他吃晚饭的盛意。到了夜里22时,他才腼腆地宣布说,哈德莉怀孕了。

  “恭喜你呀,海明威,你要做爸爸了。”

  斯泰因女士一听就恭喜他,可海明威却气呼呼地顶了回去:“我还太年轻,不该做父亲!”

  斯泰因和她的秘书托克拉丝劝了海明威整整一个小时,才使他的情绪安定下来,并且他们还亲自送他回家。她们要他相信,一切都会顺利解决的。

  解决办法显而易见。海明威夫妇返回美国,在那里生了他的长子约翰。但是仅仅5个月之后,他就又回到了巴黎。

  对于海明威的重新回来,他在巴黎的朋友们无不欢迎。尤其是他还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孩子,这更加让朋友们惊喜。

  小约翰长得十分可爱,也很讨人喜欢。

  斯泰因和托克拉丝这两个老处女围住孩子团团转,忙得不亦乐乎。她们给婴孩做了一把镶有绣花边的小椅子,编织毛衣,还提出一些外行的建议。

  到圣公会教堂洗礼时,斯泰因女士和一个上年纪的英国退伍军人分别做了孩子的教母和教父。

  但是小家伙哭起来嗓门大得吓人。

  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以后的海明威面临着养家糊口的巨大生活压力,但是他充满信心。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功,而那个时候,世人也必将为他所震撼!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