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被父母赶出家门

  海明威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传奇人物。他的性格太过复杂,这个已经上过战场,负过伤,和阿格妞丝有过一段风流韵事以及在报社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年轻人,却依旧像一个小孩子一般。

  海明威喜欢钓鱼,每每她母亲喊他吃饭的时候,他总是坚持要钓到一条大鱼才肯走,而且还要让人都认为这条鱼是他特地钓上来的。

  海明威的母亲本来就患有周期性神经分裂症,海明威的幼稚行为让她的思想更加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紧张上半天。

  海明威又是一个性格极度叛逆的青年,不喜欢橡树园中各种清规的约束。于是,他和母亲之间的矛盾不断地积压,再积压,终于有一天,两者爆发了冲突。

  海明威与母亲之间的冲突酝酿已久,无可避免。这不仅是海明威与父母矛盾的激化,也是他叛逆行为与橡树园宗教传统的一次交锋。

  一个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和谐相处。但是海明威却同时与父母都有着激烈的矛盾。

  客观地说,海明威与父亲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虽然父亲表面上看上去很凶,但是因为小时候母亲对他强制性的要求太多,所以使得海明威的内心自然而然地偏向于父亲。

  但是当海明威长大以后,他和父亲之间的冲突也就隐隐地表现了出来,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矛盾,就是海明威的行为很孩子气,从来都没有家庭观念,也不管家里的事情。

  在海明威上中学的时候,父亲在夏季别墅附近购买了一处农场,放暑假的时候,海明威就在父亲的农场里面帮助干活。

  父亲希望儿子能够多在农场里干活,但是海明威每日割草、收马铃薯和豆子,工作时间很长。而同样酷爱渔猎的海明威对这些家庭杂务颇感厌烦,这是他与父亲产生摩擦的原因之一。

  父亲不仅把渔猎本领传授给儿子,还要向儿子灌输清教徒的道德规范,这是海明威最反感的。尤其是自己成人之后,父亲仍像教小孩似的指指点点,更使他难以接受。

  另外,海明威从欧洲回来后,埃德要儿子割去扁桃腺,这是海明威童年的旧伤。

  父亲请自己医学院的好友为儿子做手术,手术相当成功。但海明威却对此抱怨不已,因为在动手术的时候没上麻药,让他受了不少罪。虽然手术不是父亲做的,他却把怨气发泄在父亲身上。

  由于海明威对父亲的敌对情绪,使父亲在家庭冲突中自然偏向格雷丝,而指责他的不是。

  说起海明威和母亲的冲突,那是由来已久的,从童年时期的家庭培养中就已经展露出来这种矛盾。

  母亲为这个叛逆的儿子伤透了心,她对孩子的一片苦心海明威却一点都不理解,反而是处处碰壁,时时伤心。

  母亲教儿子学音乐,儿子却拉断大提琴弦以示抗议,并在不久之后就放弃了学琴。她想把儿子培养成斯文知礼的绅士,儿子却迷上了拳击,并经常弄得遍体鳞伤。

  母亲一直为儿子的婚事操心,她一直希望儿子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小家庭,因此不断地把温柔贤淑的女孩子介绍给儿子,谁知道被儿子要与女演员订婚的消息吓得半死。

  母亲希望儿子能够上大学,可是他却一心要上战场,差一点没把母亲给气死。

  好不容易儿子退伍归来,格雷丝旧话重提,让儿子读名牌大学,可说什么海明威也是不去。他根本静不下心来读书,在他有过如此广泛的经历后,正统教育对他来说已属多余。

  按照海明威的说法,母亲因为童年时期外祖父的早逝而缺乏教养,成年时又不恰当地放弃了她的音乐生涯,所以形成了她暴躁的脾气。

  海明威认为母亲在音乐上取得的一定成就有虚假成分,说格雷丝不注重品德修养,为人又冷酷无情。父母的吵架使他心烦,而争吵的结果是埃德屈从格雷丝。

  母亲患病住院期间,是海明威在橡树园最愉快的一段时光。因为这时候,孩子们都摆脱了她的管教约束,他们也从未去探视这位“母老虎”。

  海明威所作出的这些说明,乍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其实不然,不管是哪点都站不住脚。

  外祖父死的时候,格雷丝已是23岁的成年人。再者,格雷丝患的是传染病,父亲是怕孩子们传染而不让他们去医院探视。后来,海明威又杜撰了另外一个说法,说是男性味十足的格雷丝慑服了她那怯懦的丈夫,并促成了他的自我毁灭。

  海明威写《大夫和大夫的妻子》的时候,格雷丝被描绘成伪善、专横而又迟钝的女人。

  另一本小说《我把我自己打翻在地》中,格雷丝烧毁了丈夫珍藏的石斧和印第安箭头。而实际上这些都是他杜撰出来的故事,埃德自杀前始终保存着他的收藏品。

  1951年,母亲去世后,海明威内疚地回忆起有关他母亲的美好往事。像大多数为人之子一样,他既尊敬自己的双亲,但也对他们的主要缺点认识得极为敏锐深刻:格雷丝自私成性,埃德固执己见。

  一眨眼,海明威到了21岁生日,这个时候父亲在橡树园的家中,而其他家庭成员则都在夏季别墅中。海明威的好友布伦伯克也赶来庆祝。

  为了让自己的21岁生日过得更加有意义一些,海明威向母亲请求,允许他到一条从旧金山开往横滨的轮船上当司炉。

  布伦伯克也在一旁帮腔,说得天花乱坠,说这次旅行会给海明威提供不可估量的好素材。但是不管他们怎么说,格雷丝就是反对,她要海明威上大学,结果宴会不欢而散。

  种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就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欧洲浓云密布的那个火药桶一般,只要一个小小的火星,就能够将它彻底的引爆。

  几天之后,一件小事终于触发了积蓄已久的矛盾。

  那天,海明威的妹妹和邻家的女孩要在半夜举办一场野餐会,厄休拉和邻家女孩当天下午就把游艇驾到岸边装上食物和必需品。

  她们邀请海明威和布伦伯克一起参加,好保护她们的安全。当然,这个计划是女孩们私下进行的,事先并没有得到各自父母的许可。

  晚上的时候,大家还是像平常一样在家中睡觉,到了半夜,他们就偷偷地溜了出来,生起营火。

  布伦伯克负责弹琴,其他的人唱歌,一边吃东西,一边谈笑,在湖水边浅水处洗澡游泳。

  快到凌晨3时的时候,她们才熄灭营火,划着小船。在湖上他们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寻找他们。

  原来邻家女孩的母亲半夜起来发生女孩的床上空荡荡的,女仆哭泣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主人,她跑到海明威家里大吵大闹,说他勾引女孩。

  当海明威一行人回来的时候,两个男孩被邻家女主人当场责骂了一顿,因为他俩年纪比女孩们要大。

  格雷丝被这件事情气得晕死,她把海明威劈头盖脸地骂了个狗血淋头,斥责了他这三年来所犯下的种种“罪过”,包括不敬、懒惰、享受、寄生、嬉戏、自私、腐化、反对宗教等。

  “除非你改邪归正,不再游手好闲、依赖别人、挥霍钱财、追求享受,不再油头粉面、勾引和玩弄无知少女,不再忘记对上帝和你的救世主应尽的职责。否则,只有彻底堕落这一条路。只有你学好了,不再给妈丢脸了,才能再进家门。”

  盛怒之下的母亲认为海明威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前途一片黑暗,迟早也要堕入地狱。她要把他解救出来,盛怒之下将他逐出了家门。

  海明威的父亲虽然远在橡树园,但是对于夏季别墅中的家庭矛盾他还是十分关注的。知道了海明威被母亲逐出家门的消息之后,父亲所持的态度是支持。

  父亲的理由是海明威不能再游手好闲,等他找到了工作,变得懂事之后,他会亲自把孩子接回来。但是在这之前,海明威必须要先离开夏季别墅的家。

  在海明威的父母心中,这个儿子一直都是他们家族的耻辱,他是唯一没有上过大学、唯一没有正经工作、唯一公开饮酒,又书写内容猥亵不堪入目的书,唯一改变宗教信仰、企图叛逆橡树园传统的人。

  海明威有胆量面对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却没有勇气应付母亲的责难。他尊敬父母,却因与他们的思想格格不入而痛苦。

  无奈之下,海明威只能痛楚地离开了密执安州的夏季别墅,远离了那个承载着太多快乐回忆的“圣地”,回到了芝加哥,开始了脱离家庭后完全独立的生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