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辛勤地工作到最后

  1899年,已经65岁的门捷列夫不顾身体的不适,长途跋涉到乌拉尔,研究乌拉尔冶铁工业。

  这次去的主要目的是调查那里的钢铁工业为什么发展迟缓。和门捷列夫同去的还有大学里的矿物学家、海军科技实验室主任的助手及度量衡总局的工作人员等。

  门捷列夫发现,虽然沙皇于1861年已经废除了农奴制度,但是在这个重要的工业区内,农奴制关系的严重残余还可以在各处都感觉得到。而这,直接导致了钢铁工业发展的迟缓。

  门捷列夫完成自己的工作后,顺便回了趟家乡托博尔斯克镇。

  当门捷列夫的脚步踏上这块熟悉的土地时,他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从他和母亲玛利姬及姐姐丽莎离开这里去莫斯科求学,到现在已经整整50年了。

  人人都说叶落归根,年纪大了思乡之情就会更加浓郁,门捷列夫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故乡的一草一木总是在他的眼前晃动,如今他终于回来了,他大声高呼:“亲爱的故乡,您的儿子米嘉回来了!”

  门捷列夫先去了自己曾经居住过的房屋,那里为政府改造,早就面目全非了。但是站在那里,门捷列夫仿佛还能看见那个眼睛不太好使的父亲伊万,在帮他温习功课;仿佛还能看见哥哥、姐姐们在那里做作业,而自己乖乖地坐在旁边。

  门捷列夫又来到了他中学时候的母校托博尔斯克中学,他在这里转了一遍,惊喜地发现自己幼年的一张照片,竟然被摆在橱窗里,而且上面写着:“从这里走出去的俄罗斯最伟大的化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

  “天啊,我竟然成了这里的榜样了!如果爸爸妈妈还活在人世,他们肯定会笑得合不拢嘴的。”门捷列夫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地笑了。

  门捷列夫想起了中学时代的生活,想起了自己所敬爱的数学、物理教师鲁米里,历史教师多伯罗霍托夫还有俄语老师叶尔绍夫。“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是不是还都健在啊?”想着这些问题,门捷列夫来到了校长室。

  当校长看见自己学校的骄傲——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竟然回到了这里,激动得语无伦次。他连忙邀请门捷列夫给全校师生进行一次讲演。

  门捷列夫要进行讲演的消息一传出,整个托博尔斯克镇都轰动了,不仅是托博尔斯克中学的师生都来了,而且附近的人们也都蜂拥而至。

  看着这些既陌生又熟悉的面孔,门捷列夫的心情也非常激动。他简要地叙说了一下自己的经历,然后把重点放在了教育上面。

  听讲演的人都沸腾了,掌声、欢呼声连绵不断。

  第二天,门捷列夫去拜访了唯一健在的叶尔绍夫老师。

  当叶尔绍夫打开房门时,门捷列夫怀着激动的心情,深情地喊了一声:“老师,您好!”

  此时的叶尔绍夫已经80岁了,眼睛有些昏花,他看了半天,才认出眼前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竟然是自己50多年前最钟爱的学生门捷列夫。

  叶尔绍夫高兴得双手直颤抖,连忙把门捷列夫让进了屋里。

  这师生俩人,共同回忆起门捷列夫上学时候的趣事时,他们笑声不断。谈起原来相识的老师一个个地都已经逝去了,他们又黯然神伤……

  在叶尔绍夫老师家,门捷列夫整整逗留了一天,直至天色已经黑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第三天,门捷列夫去了原来母亲开的那个小玻璃厂的旧址,虽然一切都已经是面目全非,但是他还是在那里徘徊了很久。

  那个小小的玻璃厂,曾经是他全家的经济来源;那个小小的玻璃厂,曾经是他化学的启蒙地;那个小小的玻璃厂,曾经是他苦难少年的见证。

  由于考察的时间紧迫,门捷列夫在托博尔斯克只待了三天就匆匆地回去了。踏上故乡这片土地的时候,门捷列夫的心情是兴奋的,离开这片土地的时候,他的心里充满了惆怅。

  “再见了,生我养我的故乡!米嘉走了,但是我会时刻地想念你。你放心,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你变得繁荣与富强!”

  考察结束后,门捷列夫一行人回到了圣彼得堡。门捷列夫先去了母亲的墓地,将自己的家乡之行向母亲汇报了一遍。然后就开始动手编写一部大型的著作《1899年乌拉尔冶铁工业》。

  这部书是围绕整个乌拉尔之行编写的,里面描述了有意义的经济核算和统计资料及他们一行人访问工厂和矿山时所收集的材料、感受等。在第十七章,门捷列夫还特地讲述了故乡之行的经历。

  除了编写《1899年乌拉尔冶铁工业》以外,门捷列夫还向沙皇政府提出必须消灭农奴制残余,只有这样俄罗斯的经济才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

  但是他的提议遭到了激烈的反对。这个其实早就能够预见的结局,让门捷列夫终于认清了沙皇政权的本质,这是一个“不相信俄罗斯,也不爱俄罗斯”的政权。

  当门捷列夫明白“用影响政府的方法来影响俄罗斯的经济”,这一愿望纯属徒劳无益时,他决定辞去在国家机关中的一切职务,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准备出版自己的一系列著作这一工作上来。

  门捷列夫老了。他再也不是那个稚气未脱四处求学的少年,也不是目光炯炯、留着一头披肩长发的西伯利亚青年。

  现在的门捷列夫一头白发,由于用脑过度,就连这白发也日渐稀疏。他的视力严重减退,他一生所挚爱的书籍,常常需要借助别人的双眼才能够看到。

  除此以外,他还经常咳嗽,双手不停地颤抖,严重的时候连笔都握不住。这时,门捷列夫想起了父亲的伟大之处,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能够活得那样乐观向上,需要多么宽广的胸怀啊!

  现在,门捷列夫也学会了用心灵眺望,因为父亲说过:心灵可以使眼睛在夜里看得很远。

  门捷列夫这个众所周知的大化学家,他化学的专著只有40种,仅占他所发表著作和论文总数的10%。其余的,物理化学是106种,物理学是99种,工业技术是99种,经济与社会是58种,其他29种。

  这个外表如此普通的老人,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门捷列夫解释说这全靠他的格言:

  劳动吧,在劳动中可以得到安宁,而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享乐是自私的,它迟早会消失。只有为别人而劳动,才会留下永恒愉快的回忆。

  在门捷列夫的众多著作中,最值得骄傲的无疑是元素周期律。为了拥有它的优先权,门捷列夫曾经进行过“保卫战”。

  原来由于元素周期律的成功和胜利,某些科学界人士挑起了争夺它优先权的“战斗”。德国人举出了迈尔的周期表,英国人拿出了纽兰兹的八音律,法国人抬出了尚古多的螺旋图。

  门捷列夫绝不否认他以前的和同时的科学家在探索元素规律方面所做的工作。

  他说过:“周期律是由19世纪60年代末期已有的各种比较和验证过的资料中直接得出的,它也是由这些资料综合成的比较完整的表述。”

  但是,既然发生了争论,门捷列夫也就不能再保持缄默,这并非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科学。他申明自己早在1869年3月就分发过周期表的单页,此后又发表过许多篇论文。

  门捷列夫说:“定律的确证只能借助于由定律而引申出来的推论,这种推论,如果没有这一定律便不可能得到和不可能想到,其次才是用实验来检验这些推论。因此我在发现了周期律之后,就多方面引出如此合乎逻辑的推论,这些推论就能证明这一定律的是否正确,其中包括未知元素的特性和修改许多元素的原子量。没有这种实验方法就不能确证自然界的定律”。

  “无论是尚古多、纽兰兹或迈尔,都没有敢预测某些未知元素的性质,也未敢改变当时的‘通用原子量’;总之,他们没有像我这样从最初1869年就认为周期律是一个崭新的、能够包括一切事实而又经得起检验的自然规律。”

  他的话铿锵有力,打得德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无话可说。现在,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优先权,早已为全世界的科学家所公认。在元素周期律的探索者中,门捷列夫的确是站得最高、想得最深、看得最远的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

  元素周期律给门捷列夫带来许多荣誉,但令人遗憾的是并没有为他带来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1905年和1906年,门捷列夫都获得了诺贝尔奖提名,但最终都未获奖。

  1905年时,因为评审委员会中的一名委员认为,门捷列夫的贡献太过陈旧,而且已经众所周知。这与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者”不符,所以不应给门捷列夫颁奖。

  190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由于在制备元素氟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而以比门捷列夫多一票的优势,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在此之前,门捷列夫就预言了这些元素将被发现。

  莫瓦桑的研究成果是从氢氟酸中分离出单质氟。由于氟有剧毒,所以在征服氟元素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为此献出了身体的健康甚至生命。

  莫瓦桑在身体健康多次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仍然执着地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成功。这一成功不仅仅是研究的成功,更是生与死较量的成功,所以说莫瓦桑获奖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至于门捷列夫与诺贝尔化学奖失之交臂,那只能说是科学史上的一大憾事了。

  然而,又有谁会想到,这位诺贝尔的得主莫瓦桑合成的人造金刚石,竟然是假的。原来他的助手,对科学研究缺乏毅力和信心,在无休无止的、繁重的重复实验中,感到厌倦和烦恼,竟不顾科学的严谨和求实,把过去实验剩下来的一颗天然金刚石颗粒混入实验材料之中。当然这是后来人们才发现的。

  助手的这种卑劣的行径侮辱了莫瓦桑的盛名,如果这个真相早些时日被人们知晓,那么门捷列夫得到诺贝尔化学奖奖章将是毫无疑问的事情。造化弄人,这个巨大的荣誉,就这样在门捷列夫身边划过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门捷列夫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他多么渴望时间的指针能够停顿下来,让他能够完成自己的一个个设想,但是时间老人没有听见他的祈求,门捷列夫只能抓着岁月的尾巴,努力地和时间赛跑。

  尽管他的双手颤抖,眼睛也不行了,但门捷列夫仍然口授由助手笔录编写自传,整理自己的著作。甚至在临终前三个星期,他还参加讨论了乘飞艇到北极探险的计划。

  1907年1月,门捷列夫以前的学生们到他的寓所前来看望他,发现以前那个神采飞扬的老师,脸色苍白,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

  大家心里感到很难受:“我们敬爱的门捷列夫老师,您怎么啦,生病了吗?”

  “没什么,可能是前些天着了凉。看到你们我真的非常高兴,看你们都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门捷列夫欣慰地说。

  “还大小伙子呢,我们都不小了,已经成家立业了。您也该休息一下了,您这辈子工作得够多了,您已经70多岁了,别再像以前那样拼命了。”

  “你们真的长大了,知道心疼人了,谢谢你们的好意,是该休息了。不过对我来说,最好的休息就是工作。”

  然后,他还请同学们给他念《北极游记》听,一边听一边思考着。过了一会儿,他觉得稍微好了点,又挣扎着起来,伏在写字台上,孜孜不倦地忙碌了起来。

  此时,门捷列夫正在写《对认识俄国的补充》一书。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俄国、中国的人口问题,他就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未来的发展关系、国防关系、经济贸易关系,发表了许多自己的不同看法。

  1907年2月2日凌晨5时,俄罗斯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爱国主义者门捷列夫与世长辞,享年73岁。

  人们发现他临死时手里握着一支笔,书桌上还摆放着那本未写完的《对认识俄国的补充》。

  这位孜孜不倦的劳动者,矢志不渝地劳动至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在门捷列夫的书房里的挂钟,像是个精灵,它奇妙地停止了摆动,像是怕惊醒了这位劳累了一生的伟大的科学家。

  “睡吧,我敬爱的主人,您是该好好休息一下了,您的一生已经为化学界、为科学界、为俄罗斯、为整个世界做得太多太多。”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