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狄更斯
苦难也是一种财富
狄更斯,这位蜚声世界的英国文豪,只上过两三年学,更谈不上受过什么专门的文学教育。
由一个幸福家庭的孩子到鞋油工,生活环境的突变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同时也让他接触了伦敦底层的生活。好奇的小狄更斯在干活之余,常去那些阴暗的小巷、霉臭的庭院游荡,偷听夫妻吵架,观看居民斗殴。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像照相机那样,拍摄下了小偷、无赖、贫民、乞丐、骗子、妓女等不同社会人物的形象。
狄更斯从小就亲身体验着穷人的种种苦难和辛酸,也耳闻目睹了富人的种种罪恶和丑态,他那时并没有想到,这实际上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以帮助他日后成为世界闻名的大作家。
在成名以后,狄更斯仍不知疲倦地到处追寻生活的踪迹。他跑到工厂与童工闲聊,在马车站久久徘徊,时常去逛马戏场和游艺园,到牢房去同将要受刑的囚犯谈话,并且观察行刑的情景。
在拥挤的伦敦街头,他看到了衣衫褴褛的人,就跟上去,像一名职业侦探一样,随之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一个下等公寓或酒馆,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谛听、琢磨,然后把一切都记下来。
虚构故事是作家的习惯
狄更斯特别喜欢在写完一大堆稿子后,坐在绿荫下垂钓。青枝拂水,钓丝悠悠,他轻轻地哼着口哨注视着浮子的动静。每次钓鱼,大脑总能得到调节、休息,甚至激发他的灵感。
有一天,狄更斯又轻松悠闲地操着钓鱼竿来到老地方,坐在河边一棵大树下钓鱼。绿波荡漾,白白的浮子给水波荡得一漂一漂。浮子似乎变成了白色的精灵,惹得狄更斯的目光一眼不眨地捕捉。浮子一沉,狄更斯便目露喜悦之色:哎,鱼儿上钩啦!浮子重新浮起,狄更斯便一脸懊悔,连连摇头,这鱼像贼一样的精明,又溜走啦!
狄更斯正全身心沉浸入钓鱼的乐趣时,突然,有一个陌生的男子从树后闪了出来。这个戴着鸭舌帽的男子冲狄更斯奇怪地瞅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发话:“喂,先生,你在这里钓鱼吗?”
“是啊!”狄更斯注视着水中的浮标,头也不抬地答道:“扫兴。今天钓了半天,没一条鱼上钩。可是昨天,我在这里却一下子钓了15条呢!”狄更斯边说话,边得意扬扬地伸出左手摸摸下巴。
“是吗?”陌生人继续追问。
“是啊!”狄更斯答道。
陌生人的嗓音马上变高:“先生,我要忠告你,这条河里严禁钓鱼。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地方专门检查钓鱼的。”
话音刚落,他低下头,从衣袋里掏出本旧旧的发票簿,看样子,他要罚狄更斯的款。
狄更斯大吃一惊,忙抬头一望。稍顿一会儿,他慢悠悠地反问:“尊敬的先生,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狄更斯见他发愣,又笑着说:“先生,我叫狄更斯,是专写小说的作家。你绝对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习惯。”
陌生人垂头丧气地转身便走。
苦练朗诵技艺
狄更斯坚信,停止了探索,停止了创造,停止了奋斗,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所以,已经光芒四射的狄更斯并没有满足,没有懈怠,他又要向新的艺术领域挺进。他还要做一名伟大的演员、一名职业朗诵者。
狄更斯具有出色的演员气质和表演才能,甚至受过相当好的舞台训练。狄更斯构思小说人物性格时极为投入,有时他在行走时,突然想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不由自主地设想那些人物的表情,会突然尖声大叫或高声狂笑,把周围的人吓得大惊失色。他写作时会突然扔下纸笔,走到镜子旁边,对着镜子挤眉弄眼地模仿着说话人的表情,然后再回去写作。
经过这样长期反复的操练,狄更斯的表演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他的嗓音、神态、表情和言谈举止顷刻间可以做到变换自如。
从1858年起,狄更斯在全国各地举行作品朗诵会。他有一副充满磁性的好嗓子,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加上极为逼真的模仿天才,他的作品朗诵常常一下子就能抓住听众的心。人们甚至从其他城市赶来听他朗诵,还常常因为买不到坐票而宁愿站着。
演出结束,人们仍不愿离去,渴望有机会碰一下他的手或者大衣。有一次他演出时不慎碰落了自己衣服纽扣里的花,一群女士竟然你争我夺地去抢那些花瓣。狄更斯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