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关于《诗经》的成书,汉代的学者有采诗的说法,在周代,每年春季天子都派人到民间去搜集民歌,然后加以筛选,配上音律,让乐士为天子演唱。现代研究者认为,《诗经》的成书主要是周王朝在各诸侯国的协助下,搜集民间诗歌,然后经过乐师的筛选、整理、编辑而完成的。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在汉代还有关于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古时候的诗本有3000余篇,孔子删其重复者,选取其合乎礼义者,最后剩下305篇。
《诗经》本来叫做《诗》或《诗三百》,只是到了汉代,儒家学者将其奉为六经之一,因此才称为《诗经》。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诗经》也遭厄运,但由于不少学者都能背诵,在汉代才又整理记叙成书。汉代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后来其余三家所传之《诗经》渐渐亡佚,只剩毛苌一家,所以《诗经》又称《毛诗》。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包括15国风,有诗160篇;雅包括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就是“土风”、“土乐”的意思,也就是地方乐调之名。从内容上看,国风中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明显的民歌特色。
“雅”,现在人们一般认为是西周王畿地区的乐调,即所谓“官调”,与“风”这样的土乐,即地方乐调相对而言。而大雅、小雅的区分,也主要是从乐调上讲的。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周颂”大部分是西周初年周王室的祭祀乐章。“鲁颂”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颂歌。“商颂”是春秋时期宋国人(殷商后裔)颂赞祖先功业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