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十一节 三味

  有一篇课文叫《三味书屋》,同学们往往对此产生疑问:这“三味书屋”是什么意思呢?对此问题,老师们的看法也不一致,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古人把经书比作肉汤,把史书比作肉块,把子书比作肉酱,说读这三类书正如品尝这三种美味一样,取名“三味书屋”,寓含博览群书之意。

  第二种解释认为,读经书味如稻粱,读史书味如肴馔,读子书味如醯(xī)醢(hǎi),也是博览群书之意。

  第三种是许钦文在《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一书中说:“大概是把经书、史书、子书比喻作食物,经书是米谷,史书是菜蔬,子书是点心。”他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加上“大概”二字。

  第四种解释说,鲁迅的塾师寿镜吾老先生认为“读书有味”,加之屋后园中梅花有味、桂花有味,合起来便是“三味”。

  第五种解释说,三国时董遇曾说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人们应当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努力学习,切莫让宝贵时光白白流失。宋朝苏轼对此极为赞赏,曾作诗说:“此生有味在‘三余’。”后来,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认为“为学当以三余”,并将其书屋取名为“三味”。

  以上种种说法,到底哪一种正确呢?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对“三味”的解释。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序中说:“无若诗书之味大(同“太”字)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也。”宋朝文学家李献臣所著《邯郸书目》中也说:“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

  太羹是古时祭祀所用的肉汁。折俎指帝王士大夫宴礼时,将牲体关节解开,折起来盛在器皿中,俎是盛牺牲的礼器。醯醢是调好味的肉酱,醯是醋,醢是肉酱。“三味”的意思即经、史、子三种书犹如佳肴,读书正如品尝美味。由此可见,上文中第一种解释是正确的。

  另外,“三味书屋”的横匾两旁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清楚地说明诗书是有味的太羹,也是对“三味”一词最好的解释。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