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9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亨利·乔治来到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一系列有关土地问题的讲演,积极关注现实、热衷于参加社会活动的萧伯纳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亨利·乔治在演讲中提出的由国家掌握、全面控制土地的建议,给萧伯纳和许多知识分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之后,萧伯纳开始对戴维·李嘉图、约翰·米尔,以及亨利·乔治著作中阐述的解决社会现实矛盾的主张产生了浓厚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上,并为自己终于找到了排解、忘记小说创作活动失败的痛苦办法暗暗高兴。
萧伯纳虽然敬仰马克思,但却没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正如他虽然身受贫困失业之苦,但却依然维持着都柏林“南方”绅士的威严,没有加入任何社会民主联盟。
1883年10月24日,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磋商,萧伯纳和韦布夫妇决定创立一个此后必然会对英国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产生巨大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团体。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阅读到一本《多数人为什么贫穷?》的小册子。这是费边社的第一种出版物。
费边社是伦敦一个非常有影响的社团,他的成员是高级公务员、专门职业者、商人等。它的政治思想与古罗马统帅费边提出的“缓进待机、避免决战”的作战思想颇为相似,因此取名为“费边社”。
当时,欧洲工人运动正处于低潮。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使许多社团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动摇,费边社恰在此时建立,他们否定无产阶级暴力革命,认为应该用温和渐进的办法逐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改良,让社会主义和平“渗透”到资本主义中去,从而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
恩格斯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
在伦敦这里,费边派是一伙野心家。害怕革命是他们的本质性。他们多半是“有教养”的人,他们的社会主义是地方公有社会主义。
而萧伯纳一直认为自己是“有教养”的人,崇拜智力、相信知识,他认为,“费边社具有博学、文化、个人大公无私的意义”。因此,只有28岁的萧伯纳决定加入费边社。
刚刚加入时,萧伯纳不由感到从未有过的惊喜:共同的信仰能使陌生的人们变得亲密无间,这让从小就生活在艺术天地中的他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费边社的活动中。
可以说,从1884年费边社成立到南非战争前社会主义运动衰落的年月,是萧伯纳一生最光荣和最快乐的时期。他起草了费边社的宣言,到处作激昂的演讲,宣扬费边主义,不断拟定文章发表在《费边论丛》上,很快成为费边社的骨干,被选为仅有的几个执行委员之一。
但是,萧伯纳和一般的费边评论者不同。他具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他能够看到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且大胆地加以揭露。
渐渐地,萧伯纳也意识到了费边社的失败,心里又感到迷茫:
贫穷者依然贫穷,甚至更加糟糕,卑鄙的家伙依然在统治着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世界可以不经过流血而得到改善吗?我永远不会产生什么真正的影响了,因为我没有杀过人,也不愿意杀人。
他对一切新鲜事物和进步思想,对世界上的重大社会变革,始终给予特别关注。他被建设新世界的伟大信念所鼓舞,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他欢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反对法西斯,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扩军备战的政策。他深刻地发出感慨:
社会主义既然在苏联行得通,在其他的国家也应该有它生根发芽的土壤。
因此,列宁曾指出:“萧伯纳是一个堕入费边社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