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七节 崇祯景山自缢

  公元1627年,文盲皇帝朱由校死了,葬于德陵。他没有儿子,遗诏由他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这便是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个皇帝崇祯。

  崇祯帝很聪明,很有心计,不轻易相信别人,因而好独断专行。他很想搞好朝政,使朝纲振兴起来,但又不肯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连皇后的意见也不听,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朱由检是个不走运的皇帝,他一登基就处在东边的大清国和西南面的起义军的夹缝中,如果他能听取大臣意见,能够任用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忠臣良将,也许还能挽救败局。然而他不听别人意见,自认为聪明、了不起,结果造成大错,把像袁崇焕、洪承畴那样的军事家,杀的杀了,迫降的迫降了,致使局面越来越糟,弄得国库空虚,义军蜂起,大顺军威胁京师。当时有人劝他迁都南京,有人劝他速召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回师勤王,他都迟疑不决。

  直到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大顺军已兵临城下,他才在皇宫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现在南迁已经来不及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也没赶到。兵部点齐了城内的守军,一共还有五万多人。北京内城、外城一共有十五万四千多个城堞,守军全部上城,一人得摊三个,这能守得过来吗?再说也不能白天晚上连轴转呀!皇上没办法,只好在十八日那天,先下个《罪己诏》,承认以前都是自己不好,请老百姓原谅,接着又下诏停征“三饷”。接着,他又下第三个诏书,乃是《亲征诏》,诏书说:“朕今亲率六师以往,国家重务悉委太子。告尔臣民,有能奋发忠勇或助粮、器械、骡马、舟车悉指军前听用。”还答应偿还,“决不食言!”

  十八日下午,李自成坐镇彰义门,开始对北京城全面进攻。

  当天晚上,朱由检无法入睡。他登上皇宫后面的万岁山(即今景山,又称煤山),遥望四面城外的满天炮火。他在山顶徘徊了一阵,回到乾清宫,吩咐太监把太子朱慈炯(jiǒnɡ)和另两个儿子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分送给外戚周氏和田氏家。这时周皇后走来,垂泪对朱由检说:“妾事皇上十八年,一句也听不进去,致有今日。”说完便自杀了。

  长平公主已经六岁了,她牵着父亲的衣襟,眼泪不停地流着。朱由检咬咬牙,叹口气说:“你为什么偏偏生在我家!”他把公主推开,拔出墙上的宝剑,左手用袍袖掩面,右手举剑砍去,砍下了公主的左臂。公主惨叫着摔倒了。朱由检还想再砍,但手软无力,只好作罢。这时他身边还有几十名太监,为首的是王承恩。

  朱由检手执三眼火铳(chònɡ),大家骑上马,拿着斧头,直奔东华门。守门的卫士不认识皇上,准备抵抗。一伙人只好又奔到安定门,但这座门已经封闭,无法开启。这时远处近处都传来喊杀声,太监们都丢下马匹逃散。朱由检也只得下马,看看身边就剩下王承恩一人。王承恩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朱由检问他:“你带笔了吗?”

  “奴才随身带着。”

  “好,你随我来!”

  君臣二人又登上万岁山。朱由检见城内也已经到处是闪耀的火光,便脱下外服,要过王承恩的笔来,借着月光,在白缎衣里上写下了他的最后一份诏书:“朕自登基十有七年,东人三侵内地,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衣冠,被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

  朱由检把衣服挂在树上,将冠摘下,解散了头发,披在脸上,这才在山脚下的一棵树上自缢而死。王承恩对皇帝的尸体拜了三拜,吊在了另一棵树上。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死了,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传国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覆灭了。

  §§第十八章 清朝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