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译诗”太平时有闲情逸兴,是无能之人;喜欢孤云悠闲,也喜欢和尚清静。我想手擎旌麾,远去江海的吴兴;再登上乐游原,遥望太宗的昭陵。
“赏析”此诗用反语和自嘲的方式,讽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诗的前两句说:如今是清平有为之世,自己却有闲情逸致,喜爱孤云之闲和孤僧之静,足见自己无能。诗的后两句说:自己将赴湖州任刺史了,从此就要离开长安城了。于是登上乐游原,远望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怀想的是唐太宗煊赫的文治武功。
读了诗的后两句,就可以明白诗的前两句是对当时朝政的讽刺:作者向往太宗时代的太平盛世,也有心辅佐朝廷、重登太平盛世,但却不可能,自己要“一麾出守”了,因此,对朝政满含失望。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诗”一支古老的断戟,沉落在江底,岁月流逝也未使它消蚀磨出铮铮亮光,它是三国时代的兵器。不是东风的援助,江南已是一片废墟;美丽的二乔,只有永远被锁在铜雀台里。
“鉴赏”本来诗人咏古,不像历史家那样考证,而是带着自己的鲜明的感情色彩。如诗中第三句把赤壁之胜,完全归功于东风使周瑜的火攻得以告成,就不无偏颇,但没有这一句也就没有第四句,本诗就失去了韵味。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诗”烟雾朦胧着寒江,沙洲闪耀着月光,夜晚,我停在秦淮河岸,酒家的光华。映红了我的面颊,天真的歌女,怎知道亡国的悲恨,听对岸传来优美的歌声,是她们还把《后庭花》歌唱。
“鉴赏”这是一首触景生情抒发感慨的名诗。前两句只实写眼前之景,后两句才是诗的主旨,对历史沧桑发出深沉的感喟,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历来被认为是唐人绝句中的上品。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诗”天边,青山隐隐,绿水迢迢,秋天已经散尽,草木已经凋落。孤寂的小桥,只有一轮明月,高高映照,是谁在倾诉心中的思念,远处传来悠扬的箫声。
“鉴赏”这是诗人离开扬州后,怀念友人同时也是回忆在扬州时的生活而作,因而含有惆怅的情思。二十四桥玉人在明月下的箫声,尤引人遐思悠远。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诗”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遥望着织女星。
“鉴赏”一幅宫女秋夜图,充满了寂寞凄清的气氛,宫女们只有在百无聊赖中自寻乐趣。诗题秋夕,即七月七夜,传说有喜鹊搭桥使牛郎、织女两星相会,而自己呢,只能在夜深痴痴地想象着他们的爱情。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诗”无限的痴情,只是默默无语,欢笑已经过去,纵然拿起酒杯,终归是无情的别离。蜡烛知道,依依惜别的伤心,它流着泪一直流到天明。
“鉴赏”写别离时彼此复杂的感情,蜡烛拟人化地替他们垂泪,也非常形象逼真。一般地说,有名的人都要将年轻时这种浪漫行径隐匿起来,以免受人非议;而诗人的可爱处,正在他的直率、挚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