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节 杜甫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诗”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此诗写诗人寻诸葛祠之感。全诗围绕一个“寻”字展开。

  首联写探寻:诗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郊外翠柏森森的地方。

  颔联写细寻:寻祠堂是为了寻丞相,祠堂既已寻得,但只见碧草迎春、阶前绿满,但荒无人迹;一句话,只有祠堂而无丞相。

  颈联写追寻。丞相既不复能见,只能追寻其当年功业。当年刘备曾三顾茅庐,致使诸葛亮创立“三分天下”之功业。此中也寄寓了诗人的感慨:诗人此时也经历了玄、肃两朝,但遭放逐受弃捐,难邀君王一顾。

  末联写推寻。诸葛才略过人,惜天不假年,大功未竟身先死;倘天假以年,则何功而不成?缅怀诸葛,后代英雄都会无限感慨、泪湿衣襟。此中也寄予了杜甫对于自身遭遇的深沉感叹。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诗”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赏析”诗人久经离乱,安居成都后草堂落成,心里自然很高兴,前二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表现出宾主之间无拘无束的情谊,诗人为人的诚朴厚道跃然纸上。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译诗”我独自登上高楼,我孤独的双眼痴望着苦难的大地。虽然眼前一片繁花似锦,可我的心,却更加悲哀。锦江秀丽的春色,是天地的造化,年年常新。玉垒山漂浮的白云,不管岁月的流逝,依旧漂忽,依旧变化无定。圣朝的气运,不会改变,就像永恒的北极星,永远光耀无比。而边陲的寇盗,纵然垂涎我大好河山,终归是徒劳的觊觎。可怜昏庸的刘禅,误了国家,误了天下,只留下空空的祠庙。悲叹呀,英雄的业绩,早已过去。我只有,反复吟诵高洁的《梁甫吟》,排遣我心中的幽愤。在这日暮的黄昏,在这悲伤的时刻。

  “鉴赏”这首诗作于代宗二年(764年),这时吐蕃已攻陷西川的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又多了一层忧国忧民之感,但还是对唐王朝存有信心。全诗写景写情,雄阔深远,末联委婉含讽。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译诗”清冷的秋风,吹落梧桐,一片凄寒,只有蜡烛的残光,照着我,宦海的忧患,漂流的孤单,长夜难明,号角声声,诉说着无尽的伤感,明月高挂,谁与我分享,谁与我同看,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的音信?关塞一片萧条,迢迢千里路,哪里是我的故乡,我已经忍受了十年的漂零,可我还要继续漂零,漂零在一个个,一个个栖身的地方。

  “鉴赏”诗作于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时诗人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很受拘束,又受到僚属间的猜忌,感到很不顺心。不久,就回到他的草堂去了。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译诗”阴阳交替,催逼着残冬短促的白昼。霜雪初霁,寒夜笼罩着荒远的天涯。破晓时分军营中鼓角回响,声音多么悲壮;碧净的夜空星光映在三峡,是水流把它们的影子荡漾。是什么牵连着千家万户,牵连着荒野中揪心的痛哭,是可怕的战争,是人为的血流。是何处传来外族的歌声,在水畔山中响起,阵阵起伏。贤臣诸葛亮与叛臣公孙述都成了黄土。我何必介意,书信的寂寥,人间的萧落。

  “鉴赏”本诗作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时蜀中有崔盱、郭英义等互相残杀,更使百姓遭殃,诗中的“野哭千家”就是这次战祸的写照。杜甫在四川所写的诗中,经常怀思起诸葛亮,这是他从内心崇敬的一位贤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