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贝加尔湖有变成“海”的趋势。首先,湖底有洞穴和裂缝,地底热气从这些洞穴和裂缝中不断泄出,以致附近的水温增至10度,此种“水底温泉”仅海洋中才有。
其次,贝加尔湖中生长有海绵、海豹、菌类、海螺、寄生虫、龙虾、蜗牛等海洋生物。科学家还发现贝加尔湖中湖水的循环周期耗时约8年,缓慢异常。
有着天然实验室之称的贝加尔湖是由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的,湖底积累了大量沉积物,其中的硅藻类植物残骸和冻结的沼气是研究亚欧大陆古气候、古环境,掌握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的宝贵资源。
此外,考虑到贝加尔湖及其所在的西伯利亚地区被公认为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敏感区之一,西伯利亚冷高压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影响极大,因此可以对其生态变化对华北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估。这一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已成为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贝加尔湖究竟是湖还是海?是湖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海洋生物呢?这一切仍然叫人迷惑不解。
阅读点击
贝加尔湖周围地区的冬季气温,平均为零下38度,确实很冷,不过每年1月至5月,湖面封冻,放出潜热,已减轻了冬季的酷寒;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降低了炎热程度,因而有人说,贝加尔湖是一个天然双向的巨型“空调机”,对湖滨地区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
一年中,尽管贝加尔湖面有5个月结起0.6米厚的冰,但阳光却能够透过冰层,将热能输入湖中形成温室效应,使冬季湖水接近夏天水温,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从而直接或间接为其它各类水生动物提供了食物,促进了它们的发育生长。据水下自动测温计测定,冬季贝加尔湖的底部水温至少有零下4.4度,比湖的表面水温高。贝加尔湖可调节湖滨的大陆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