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百节 旗袍是如何产生的

  旗袍传说

  从前在镜泊湖畔有个黑姑娘。不光人长地俊俏,而且心灵手巧。那时候,满族的妇女都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可是黑姑娘打鱼常在湖边上转,很不方便,她就剪裁了一种连衣裙的多扣袢长衫。

  这种长衫两侧开叉,下河捕鱼时可将衣襟撩起来夹在腰间,平时扣袢直至腿弯儿,当裙子用,既合体又省布。

  有一年,皇上梦见先王告诉他,在北国故都有一位身骑土龙,头戴平顶卷沿乌盔,手托白玉方印,身穿12扣锦袍的姑娘,能帮他治理天下。皇上就派钦差下去选妃。

  因此,八旗姑娘都被招进渤海故都坍塌了的墙围子里候选。派来选娘娘的钦差,左挑右挑也没选中一个。

  正急得没法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个脸蛋黑黑的姑娘,头顶泥盆,手托一块方豆腐,身穿多扣袢长衫,站在一垛土墙上。这姑娘正是黑姑娘。

  钦差说:“你们看她站在那土墙不正是一条土龙吗?她头上顶的那小泥盆不就是平顶卷沿乌盔吗?她手托的那块豆腐不就是八角玉方印吗?她穿的那件12个扣袢的长衫便是12锦袍吗?”

  说完,钦差大人就吩咐随从硬是把黑姑娘抬进北京。来到宫廷,皇上一看,这黑姑娘虽然黑一些,可长得很俊俏,又非常窈窕秀美。就封她为黑娘娘。

  黑娘娘在皇宫里运用她的智慧,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后来见山河地理裙又肥大又长,在地上拖拉半截,脚踩、鞋蹬的,实在太可惜,她就动手把这裙子剪开,改制成她从前穿的那种既节约又方便的衣装。

  哪曾想这一来惹了大祸。那些娘娘、妃子们一齐上殿向皇上告她的状,皇上把黑娘娘赶出宫。

  黑娘娘自从进宫以来,对皇上没说过一个“谢”字。当她听到皇上让她出宫,她一高兴说了一句“谢谢皇上”。转身就要下金銮殿,皇上气不打一处来,上前一脚正好踢在黑娘娘的后心上。黑娘娘就这样死在皇宫里。

  关东人听说黑娘娘惨死了,大哭了3天。旗人家的妇女为了纪念黑娘娘,都穿起她剪裁的那件连衣带裙的系扣长衫。后来,这种长衫就被称为“旗袍”了。

  旗袍表现曲线美

  旗袍改自满族妇女服装。区别于沿袭了3000多年的汉服服制,清朝300余年的中国女装以旗服为主流。

  而20世纪20年代初,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妇女开始领悟到“曲线美”,对旗袍不断改进,推陈出新,力求把自己优美的身材曲线表现出来。但这并非一帆风顺,于是中西文化冲突的“拉锯战”,便被缝在旗袍上。

  20世纪初期,盛行“旗袍马甲”。也就是内穿喇叭型宽大袖子的短袄,外套前后摆及地的无袖长马甲。1926年,短袄和长马甲合二为一,成为现代旗袍的最初款式。

  以后两年,旗袍在边、袖、襟、领等处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装饰,出现繁复的变化。但仍保持旧式旗袍马甲的平直宽大风格,袭用传统的直线裁制方式,显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围绕思想潮流的此消彼长,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展开“较量”。

  开衩时高时低

  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后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1寸,袖子采用西式。

  这一改变遭到舆论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摆下垂。30年代中期,旗袍长度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过去的旗袍是不开衩的,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地在左边开了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高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传统旗袍是上下一条直线,外加高高的硬领。30年代初期,袍腰开始日积月累地收缩,到1934年后,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成了无领旗袍。

  在传统与现代、维护传统的“善”与追求美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脱离原来的样式,变得经济便利、美观适体。

  旗袍的文化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30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我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20世纪50年代,旗袍曾有过灿烂的一瞬。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服装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20世纪80年代开放之初,被冷落了的旗袍文化显得有些落伍。近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台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作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阅读点击

  旗袍是民国时期的妇女时装。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已不归为“旗袍”的范畴。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汉满并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