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推断
《聊斋志异》这部作品,使蒲松龄跻身于优秀文学家之林,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在研究《聊斋志异》的过程中,学者们对小说创作年代及成书年代这一问题发生了争论。
最早提出《聊斋志异》成书年代的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小说初刻,多有序跋可知成书年代及其撰人”鲁迅先生根据研究认为:《聊斋志异》的成书时间应为“康熙十八年己未”。
游国恩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也持这一观点,认为《聊斋志异》“在蒲松龄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蒲松龄40左右也就是在康熙十八年前后。
在之后60年的漫长岁月里,鲁迅的推断一直被一些学者专家所认可,如杨柳《聊斋志异研究》,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北京大学编写的《中国小说史》,南开大学的《中国小说史简编》,路大荒的《蒲松龄年谱》等书,在研究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方面,凡是涉及到成书问题,一般都沿用鲁迅这一推断的。
否定鲁迅的推断
随着对《聊斋志异》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蒲松龄亲手写定的半部手稿的发现,使人们对鲁迅推测的《聊斋志异》的成书时间产生了怀疑。
袁志硕先生认为:蒲松龄从康熙初年,即1661年)刚刚成年便开始记异事、撰狐狸故事。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初次总结手稿,取名为《聊斋志异》,而真正的成书时间大约在康熙四十五年,即1706年前后。《聊斋志异》的创作历程共有40多年,在蒲松龄还没有最后搁笔之时,它就已芳名远扬了。
郑云波与袁志硕持同一观点,他们推断的主要根据是蒲松龄儿子的《祭父文》。郑云波认为,不管怎么解释,都不能说《聊斋志异》成书于作者40岁前后。
章培恒的新推断
这些发现使一些学者确信,要得出正确的《聊斋志异》的成书时间,应该在《聊斋志异》的自身内寻找。
章培恒先生经过对《聊斋志异》原稿本与铸雪斋《聊斋志异》手抄本的对校,得出了该书诸册的写作年代,然后对《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还进行了详细的推断。
他认为《聊斋志异》的写成大约在他逝世前不久。所以,此书的写作,前后共40年余。有些研究者因《聊斋志异》署康熙十八年,而认为该年已基本成书,这是不正确的推论。
章培恒的推断,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它引导人们探索一种新的境界,从《聊斋志异》自身中寻找成书时间,就有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然而对于《聊斋志异》的成书时间的探讨还在继续。
阅读点击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讲述的是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清乾隆年间,纪昀撰写的《阅微草堂笔记》,也是以狐仙鬼怪为题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