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地形篇

  一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译文”

  凡是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域,叫“通”。在“通”的地形中作战,应抢先占领开阔向阳的高地,并积极保持粮草补给线的畅通,这样有利于对敌作战。

  “心得”

  孙子认为,战地地形一般有“通”、“挂”、“支”、“隘”、“险”、“远”六类。在“通形”地区的处置方法是:要占据地势高的位置,并且确保粮食等后勤军需供应的畅通无阻,如此便可取得战争的胜利。“通形”地区,一般交通发达,敌、我都可以进入,所以抢占了有利位置等于抓住战争的先机和主动。

  三国时,荆州成了各路兵家的必争之地,因为荆州连接魏、蜀、吴,交通四通八达,粮产丰富。孙权要一统江南,必取荆州;曹操要跨过长江,实现统一大业,必取荆州;刘备要夺取西州,也非据有荆州不可。三家为夺取荆州绞尽脑汁、机关算尽。赤壁战败,曹操只好逃出荆州,为了联合刘备抗曹,孙权只好借出荆州。

  赤壁胜利是孙、刘两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刘备可以理直气壮地将荆州占为已有,但为了孙刘联盟,刘备采取诸葛亮的两全之策,用“借”字,既有生存的一席之地,又不破坏两家的联盟。由于蜀国棋高一着,刘备长时间占领荆州,并以此为根据地,向西取得了西川与汉中,孙权无话可说。

  二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译文”

  凡是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区,称作“挂”。在“挂”的地形中作战,假如敌人有防备,我们出击就不能取胜,而且难以回师,对我军就不利了。

  “心得”

  凡是地形复杂的地方,易进难出。对于这种情况,将帅要灵活处理,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我方要出奇制胜;在敌人有防备的情况下,就要果断离开,以免造成军队的损失。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曹操攻克南郑之后,司马懿、刘晔建议应迅速攻蜀,不然诸葛亮为相、关张为将,蜀地既定,攻取将十分困难。曹操以蜀地可以往,难以进为由,一直按兵不动。

  曹操在胜利的情况下,审时度势,知难而退,实乃明智之举。一是劳师袭远,后方空虚,孙权、关羽如抄后路,则前后受敌;二是刘备军力旺盛,蜀地易守难攻,胜负难料;三是入川凶险,长途跋涉,难以持续作战。曹操在胜利时能看到部队潜在的危险,确实是一个高明的统帅。

  三支形者,令敌半出而击之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译文”

  凡是会使敌我两军出击均不利的地段就叫“支”。在“支”的地形中作战,敌人虽然以利相诱,我们也不要出击,而应该率军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击一半时再回师反击,这样就有利了。

  “心得”

  对于敌我双方都不利的地形,要审慎决策,辨明凶险,不要轻易冒险出击。我方要善于利用敌方弱点,诱敌深入。然后使敌于不利,从而取得辉煌战果。

  德军的著名将领埃尔温·隆美尔号称“沙漠之狐”,以狡诈善战著称。他在战争中,屡次大败英军。1942年8月15日,英军任命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为将军。蒙哥马利利用隆美尔急于速战的特点,制造假情报诱敌上勾。隆美尔不听劝阻,不知不觉中了圈套,陷入了英军精心设置的地雷区。

  双方最后会战的拉吉尔地区,正是“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的地区;在这种地形上应当是敌人利诱我方出战,我也不能贸然出击。但隆美尔忽略了地理因素,而使自己的部队一开始进攻便陷入困境,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德军伤亡四千八百余人,损失了七十多门火炮和五十余辆坦克。这是英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第一次赢得对德作战的胜利。

  四此六者,败之道也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怒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译文”

  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以一击十而导致失败的,叫作“走”。士卒强悍,却因将帅懦弱而造成败北的,叫作“弛”。将帅强悍,却因士卒懦弱而遭致溃败的,叫作“陷”。偏将恚怒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愤然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们的能力,因而导致失败的,叫作“崩”。将帅懦弱缺乏威严,训练教育没有章法,官兵关系混乱紧张,列兵布阵杂乱无章,因此而致败的,叫作“乱”。将帅不能正确的判断敌情,以少击多,以弱击强,作战又没有精锐先锋部队,因而落败的,叫作“北”。以上六种情况,均是导致失败的原因。这是将帅责任之所在,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心得”

  孙子指出,将帅统兵导致军队失利的六种情况有:以弱战强、兵强将弱、将强兵弱、军令不行、秩序混乱、判断失误、以少击多。两军交战,总有胜败,聪明的将帅要善于从历史和现实总结前车之鉴,以资借镜。

  五地形者,兵之助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译文”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积极掌握主动权、考察地形险恶、计算道路远近,这些都是贤能的将领必须掌握的要点。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能够胜利;不了解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失败。

  “心得”

  孙子认为地形、环境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地形的最高原则在于变害为利,扬长避短。如果能因地制宜,活用地形,就可以以弱击强,以少胜多。他强调地形乃战争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要件,将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精明的战争指挥者,不仅能准确地判断敌情,并且十分重视对地形的考查,研究地形的险易、远近,并针对具体的敌情制订取胜的谋略和行动计划,从而进攻,可乘虚而入,而防御可凭险坚守,稳操胜券。

  198年,曹操率军征伐南阳张绣。张绣联合刘表共同抗曹,曹军受挫,退兵至安为与张刘联军对峙。一日曹操得报袁绍欲犯许都,操恐有闪失,即日回兵。探子报告张绣,张绣欲追,谋士贾谢认为追之必败。刘表、张绣不听,率军追赶,结果中了曹操埋伏,大败而归。

  贾谢曰:“可休兵再追,必大获全胜”。表疑之,不肯复追。绣信之,自引一军前往,曹兵果然大败。

  刘表问贾谢其故,谢曰:“前曹军败走,操善用兵,必以劲派殿后,或以伏兵待我,必败。许都有事,曹兵急于退兵,见已破我追军,料我必不敢复追,自然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追之,故能胜也”。

  六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译文”

  进不谋求战胜的名声,退不回避违命的罪责,只是想着保全百姓,举指符合国君利益,这样的将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心得”

  军队要绝对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否则各行其是,必然成为一盘散沙。但军队也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见机行事,为的是不误战机,夺取胜利。如果一心苟且从命,一味“唯上”“唯书”“不唯实”,必然损兵受辱。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率军20万于广陵,西渡淮水,会合楚王刘成的军队,攻占了淮阳,而后乘胜西进,其势甚锐。景帝拜周亚夫为太尉,挥师出武关,据荣阳,进攻吴楚联军。吴楚并力攻梁,梁王刘武求救于周亚夫,周拒不发兵。

  梁王转而求救于景帝,景帝命周亚夫发兵救梁,周亚夫知联军势盛,但不持久,仍不发兵救梁。因而一面派遣骑兵队力出淮泗口,以绝吴楚联军之后,断其粮道;一面率大军进至昌邑,再进至下邑,深沟高垒。吴楚军听闻粮道被断,急于求战,周亚夫却仍坚壁不出。联军人心离散,刘濞引军撤退,周亚夫全力反击,大败吴楚联军,梁围不救自解。

  七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译文”

  对待士卒就像对待婴儿一样,那样士卒就可以同他共患难;对待士卒就像对待爱子一样,那么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如果厚待士卒而不能使用,溺爱而不能教育,违法而不能惩治,那就如同骄惯了的子女一样,是不可以用来和敌人作战的。

  “心得”

  这是孙子关于亲兵、治兵的带兵思想。他主张将“爱”与“严”相结合,既要“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更要从严治军,使之“能使”、“能令”。恩威并用,刚柔相济,令行禁止,不苛不驰,赏罚严明,才能让军队上下同仇敌忾,同生共死,提高军队战斗力。如果宽严无度,军队的战斗力必然锐减。

  南宋将领岳飞爱护士卒,把将士视为兄弟骨肉,老百姓犒劳部队的酒肉,他总是平分给大家,有时酒的数量太少,他宁可叫人和水进去,也一定叫大家都喝上一口。军队远征,便派自己的妻子去慰问将士们的家属。将士有病,他亲自调药。将士战死,他负责安排养育他们的遗孤。

  但岳飞治军又是非常严格的,功过赏罚分明,因而部属都拥戴他,切实执行他的命令。他的军队对群众秋毫无犯,做到“冻死不撤屋,饿死不掳掠”。岳家军经过,群众夹道相迎,“额手示敬,感慕至泣”。因此,打起仗来,总是奋勇争先,以少胜多。金军深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八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译文”

  只了解自己的部队可以作战,而不了解敌人不可与之对战,取胜的可能性只有一半,只了解敌人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队不可以进攻,取胜的可能性也只有一半。既知道敌人可以打,也知道自己的部队能够出击,但是不了解地形不利于作战,取胜的可能性仍只有一半。

  “心得”

  对于敌、我和地理环境这三方面的因素,如果只了解其中的某一方面,其胜负的机率必然参半,只有对敌我双方和地理环境有清楚透彻的了解,才能全面赢得战争的胜利。

  382年冬,前秦王苻坚命吕光伐西域,吕光率步兵10万、铁甲骑兵5000人西出玉门。越过荒漠,服焉耆,破鬼兹,败狯胡、涡宿等国,战胜西域诸国70万众,威名大震。前秦王苻坚闻报封吕光为西域校尉,都督玉门以西各军。

  385年,苻坚为姚苌所杀,苻丕才即位,担心吕光心存二心,建议凉州刺史梁熙驻高格谷口与伊言关两处都隘口,控制水源,以制服吕光。梁熙认为吕光长途跋涉,自己以逸待劳必能获胜。于是梁熙舍弃坚险不守,反与吕光战于安弥,安弥无险可据,五万梁军一战即败。武威太守彭济倒戈,诱捕梁熙献予吕光。此乃梁熙不知地利,自取其辱,损兵折将。

  九知地知天,胜乃不穷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地知天,胜乃不穷。

  “译文”

  所以,懂得用兵的人,行动起来不会迷惑,他的作战措施变化无穷,而不困窘。所以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也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也就永无穷尽了。

  “心得”

  孙子十分强调天时、地利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及运用。战争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进行,受到气候、地形等多种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孙子把“天”、“地”都纳入了战争的五大制胜要素之列,认为天时、地利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帅的基本职责在于不仅要“知彼知己”,还要“知地知天”,要能灵活运用天时、地利才能取得全胜。即使是现代战争,在研究对手的基础上,也从没有放弃对天时、地利的研究和运用。普鲁士弗里德里希二世在《给将领的训词》中指出:“如对地理知识一无所知,非铸成大错不可”。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