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七节 楚辞卷第十七(4)

  四、泛爱众而亲仁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心得”

  如果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过错了。

  对于大众要有关怀爱护的心,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故事”

  周处的父亲名叫周鲂,是当年吴国的鄱阳(今江西波阳东部)太守。周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没有人管教,他就成天四处游逛,也不去读书学文,只是喜欢和人打架斗殴,因为周处身高力大,平常的人都斗不过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地长成个勇壮的小伙子,暴脾气却一点没改,乡亲邻居们都怕他,把他和南山上的猛虎、长桥下的恶蛟并称为当地的“三害”,可他自己却还不知道。

  一天,周处在乡里闲逛,有个老人显得闷闷不乐,周处问:“老人家,今年的收成不错,你怎么好像很忧愁啊?”老人说:“三害没除,有什么可高兴的?”周处问:“哪‘三害’呢?”老人气愤地说:“南山上的白额猛虎,长桥下的恶蛟,它们经常出来伤人,这叫人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周处说:“这不是才两害吗?怎么说‘三害’呢?”老人直说道:“这第‘三害’就是你了!”周处见别人把他和猛虎、恶蛟并称为“三害”,心里很惊讶,也有点难过,但他的好强心也被刺激起来了,他说:“这有什么难,我会将‘三害’一齐除掉!”

  周处回到家里,拿上宝剑,背上弓箭,进了南山,果然碰到了猛虎,周处连射两箭,都射中了老虎的要害,没费多大力气就杀掉了老虎。杀了老虎,周处又到长桥下面等待恶蛟出来(蛟是古代传说中的水中动物,今人解说为鳄鱼或鲨鱼),和恶蛟搏斗了三天三夜,在水中沉浮了几十里路才把恶蛟杀死,乡里的邻居们认为周处和恶蛟拼了个两败俱伤,“三害”都除掉了,大家都很高兴。

  第四天,周处却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了乡里,村人见他回来,都有点担心,周处感慨地对大家说:“二害都除了,我周处从今天起,改过从善,决不让乡亲们失望!”

  从此,周处拜陆机、陆云为师,认真读书,很快便被地方官选拔出来做了官。他执法公正,不怕权贵,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

  周处能够知错必改,勤勉做人,为国家的利益做了不少好事。周处的故事,千百年来为后世所传颂。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心得”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并不是看他的外貌是否出众。

  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欣赏佩服的是他的真才实学,并不是看他是否会说话。

  “故事”

  春秋时,有一时期楚国很强盛,根本不把齐国看在眼里。一天,楚灵王听说齐国使臣晏子求见。按说,晏子当时任相国,访楚表示友好,按诸侯公卿互访礼节,楚国也该派相应官员出城迎接。但楚灵王得知晏子身材矮小,决定戏耍他一番,就下令紧闭城门,只在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让晏子进来,晏子说:“到狗国去才钻狗洞,请问你们大王,这是什么国?”楚灵王无话可说,讨了个没趣,只得打开城门迎接晏子入城。

  楚王虽然让晏子入了城门,心里却极不舒服,还想再奚落晏子一番。

  临到设宴招待时,楚国安排了一幕丑剧来侮辱齐国人。宴会开始不久,忽然有三四个武士,捆着一个囚徒从殿下走过。楚王故意发问:“囚犯是哪里人?”武士答道:“齐国人。”楚王问:“犯了什么罪?”武士答道:“当强盗,抢劫。”楚王便转过身来问晏子:“齐国人当强盗,是不是习以为常,成了习惯?”

  晏子明知楚王是故意侮辱他和齐国,便说:“大王听说过没有?淮南的柑橘种到淮北,就会变成枳,味道也由甜变苦。为什么会变呢?因为南北水土气候都不相同。同样的道理可以用来解释大王提出的问题。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安居乐业,奉公守法,是很好的臣民,但是,到了楚国就变了,不是当窃贼,就是当强盗,这也许是由于水土不同而造成的结果。”

  楚王听了晏子的回答后,沉思了好久。终于转怒为喜,称赞晏子说:“早听说你博学多才,善于应对,今日寡人目睹,果然名不虚传,令人敬佩。”

  晏子临回国前,楚王给晏子送了一份厚礼,热烈欢送他回国。

  己有能,勿自私;

  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心得”

  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贫穷人的面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老朋友,也不要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

  “故事”

  东汉桓帝时期,有个叫荀巨伯的人,他一向恪守信义,很重友情。在十里八乡出了名。

  有一次,荀巨伯得知远处郡城的一位朋友得了重病,他便收拾好行装,赶去探望。他奔波了数日,总算赶到了朋友所在的城郡。没想到进城后,街上空无一人,他觉得很奇怪。

  荀巨伯来到好友的住处,见好友躺在床上,面色惨白,朋友看到荀巨伯便说:“你怎么来了?胡人马上就要来攻城,别人都跑了。我反正是活不久了,你还是赶快离开吧!”

  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叫我离开,舍弃朋友去活命,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的吗?”不管朋友怎么劝,巨伯就是不离开。

  胡人进城了,很快有几个胡人闯到荀巨伯的朋友家,对荀巨伯说:“我们胡军一到,城里的人都跑了,为什么你们还敢留在这里?”

  荀巨伯回答说:“我是来探望朋友的,朋友得了重病,卧床不起,我不能扔下他不管,自己却去逃命。我宁愿代朋友一死,只求你们不要伤害我的朋友。”

  胡人听后,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没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样一个有道义的国家!”于是,胡人撤回了军队,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心得”

  别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时,就不要打搅;别人心里焦急不安时,就不要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故事”

  曹冲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他不仅聪明过人,而且极有同情心。

  曹操心爱的马鞍,放在仓库里被老鼠咬了一个小洞,管仓库的官吏十分害怕。他知道,这事要是让曹操知道了,说不定自己的脑袋都会保不住的。他想了好大一会儿,最后决定把自己绑起来,主动到曹操那里请罪,恳求他宽恕。也许这样还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于是,库吏把自己绑起来,向曹操那里走去。此时正好遇上七岁的曹冲。曹冲看到他被绑着还愁眉不展,不知是怎么回事,就问道:“你这是怎么了?能告诉我吗?”库吏便把老鼠咬破曹操马鞍的事告诉了他。

  曹冲听后,想了想,对库吏说让他后天正中午时分到曹操哪里去交代实情。还说,这样做了准保他平安无事。库吏便半信半疑地回去了。

  曹冲回到自己的房间,找出小刀,在自己穿的单衣上,一连割了几个小窟窿,像老鼠咬的一样。

  第三天中午,曹冲穿上这件破单衣,来到曹操面前。曹操见这个平日活泼的孩子,今天一脸的不高兴,觉得很奇怪,就问:“冲儿今天怎么不高兴呀?”曹冲指着身上的破单衣,不高兴地说:“父亲,我的衣服被老鼠咬了几个洞。听人说,衣服被老鼠咬了很不吉利。我的衣服被咬了,这可怎么办呢?”曹冲边说边哭了起来。

  曹操像曹操一听,哈哈大笑,忙安慰说:“原来是这样呀,没有道理,没有道理。别人都是胡说的,哪有这种事情呢?你不用再为这点儿事苦恼了。”

  曹操的话音还没落,库吏便走进来,急忙跪下,说:“丞相,您的马鞍子被老鼠咬坏了,请丞相治罪。”

  曹操一听才醒悟过来,原来自己上了小儿子的当。本想发火,可想到刚才自己说的话,也只好饶恕了那个库吏。

  正是聪明的曹冲,在给父亲曹操的心里“打”了安定针之后,再让库吏把真相告诉曹操,这样曹操才没治那个库吏的罪。这个故事教导我们要在适宜的情况下说话。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心得”

  别人有缺点,我们不要当众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到处去宣扬。

  赞美别人的美德,这也是一种美德,因为对方听到你的赞扬后,就会更加勉励自己。

  “故事”

  一天,东汉的大臣蔡邕正在和朋友交谈,突然一个家人跑过来,说门外有一名叫王粲的人要见大人,是否先让他进来。蔡邕一听王粲来了,急忙站起,匆匆对朋友们说了声:“老夫失陪了。”拖了鞋子就跑出去迎接,慌忙中鞋子都穿倒了。朋友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王粲是什么人,竟得到蔡大人如此尊重。

  一会儿,蔡邕领着王粲进来了。大家一看,这王粲是个又矮又瘦的少年,不禁惊呆了。

  蔡邕看到大家惊愕的神色,连忙介绍说:“这位是王粲,他才华超群,记忆惊人,我不如他呀!我家里的全部书籍和文章,都应该赠送给他。”

  蔡邕在宾客们面前对王粲大加赞誉,王粲深受鼓舞。此后,王粲更加勤奋学习,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扬人恶,即是恶;

  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心得”

  宣扬别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在做坏事,如果批评指责得太过分,就会招来灾祸。

  相互劝勉行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故事”

  东汉人虞延生得虎背熊腰,身材魁梧,力大无比,能举起做饭的大锅。虞延性情直爽、豪放,不太注意生活小事,但是却敢主持公道,敢作敢为,不怕有权有势的人。虞延年轻时在家乡当亭长,王莽的贵妃魏氏亲戚,倚仗权势在乡里横行霸道。老百姓虽然都非常痛恨他们,但不敢得罪他们。虞延却不畏惧,带着吏卒把他们抓了起来。老百姓人人称快,可是虞延因此而得罪了朝廷。

  王莽垮台之后,虞延得到升迁,后来他在太守富宗家做功曹。富宗这个人生活极为奢侈,衣服、车马、器物都违反朝廷规定。

  有一次虞延劝他说:“听说春秋时候,齐国的相国晏婴,做那么大的官都不穿皮衣;季文子在鲁国做相国,他的妻子也不穿丝帛做的衣服,可您却这样奢侈,可能不太合适吧。”

  富宗听了他的劝告,不但不改掉这个恶习,反倒对他冷淡起来,于是虞延就离开他,回家去了。

  没过几天,富宗果然因为奢侈过度而被朝廷捕获诛杀。他临近伏法的时候,痛哭流涕地喊道:“虞延呀虞延呀,你说的非常正确呀,我后悔没听你的劝告呀……”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

  “心得”

  取用别人的东西和给别人的东西,轻重要分明。给他人时应该慷慨,多给一点;取用别人的东西时就应少取一些。这是人情往来的道理。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愿意,如果自己不愿意,就应立刻停止。

  “故事”

  魏武子是春秋时晋国人,他十分自私。他身边有一个叫小玉的女人,容貌清秀,魏武子很喜欢她。魏武子就留了遗愿,他死后,要小玉陪葬。那时女人没有地位,小玉除了听从主人的安排外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小玉便天天以泪洗面。

  不久,魏武子死了,他的儿子魏颗认为父亲的决定太残忍,便自作主张让小玉回家了。

  后来,魏颗和秦国交战,不幸被敌人包围。眼看敌人就要冲过来了,就在这时,战场上忽然出现了一位老人。老人飞快地把地上的草打成结,不一会儿草结遍地都是。秦军的战马都被草结绊倒,士兵纷纷从马背上摔下来。魏颗见秦军一团混乱,立即率领士兵冲出敌阵,打败了敌人。

  当魏颗向那位老人道谢时,那老人却说:“我应该感谢你才对,要不是你,恐怕现在我早就见不到小玉了。你救了小玉,我们一直在找机会报答你。”

  原来,这位结草的老人正是小玉的父亲。小玉回家后父女俩便搬到了这里。那天老人上山砍柴,正好看见魏颗有难,于是就有了刚才战场上的那一幕。

  恩欲报,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

  虽贵端,慈而宽。

  “心得”

  别人对自己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和人结了怨仇,应该想办法早点儿忘掉仇恨;对别人的怨恨不要老放在心上,但是报答别人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

  对待家中的婢女和仆人,可贵的是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如果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

  “故事”

  我国东汉时期有位丞相叫刘宽,他向来以宽厚待人而闻名于世。自己的部下犯了过错时,刘宽总能够体谅他们,对待家人和仆人也是一样,从来不生气不发火。

  刘宽的夫人见到刘宽总是不发火,担心刘宽把怨恨都埋藏在自己心里,对刘宽不好。于是,她就想办法惹刘宽发火。有一次,刘宽穿好朝服就要准备出门上朝时,他的夫人让侍女端了一碗鸡汤给他喝,还叮嘱侍女故意在刘宽面前失手,结果正如夫人所料,鸡汤洒在了刘宽刚刚穿好的朝服上。

  夫人在一旁想这回刘宽肯定要发火了。可没想到的是,刘宽不仅没生气,反而还关心地问那个侍女:“你的手有没有被烫伤?”听到这话后,侍女很感动,刘宽的夫人也相信了自己丈夫确实有这样高的涵养,不再担心他心里会受不了了。刘宽如此宽厚待人的事迹就这样传开了。

  势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

  流俗众,仁者稀。

  “心得”

  如果倚仗权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难免有些不服。只有用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同样都是人,品行高低却不一样,跟着潮流走、品行一般的人占多数,而有仁德、品行高尚的人却显得稀少。

  “故事”

  在晋朝,有位官职很高的大臣,名叫朱冲。他小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贫苦,由于没钱读书,只好在家里种地放牛。

  村子里有一家人,好吃懒做,并且平时爱占小便宜,经常故意把自家的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啃庄稼。为什么呢?原来,有次朱冲不但没责怪偷自己家牛的人,还把牛送给了偷牛的人。从这件事中,这家好吃懒做的人知道朱冲老实,所以故意欺负朱冲。

  有一次,朱冲干完活后,正要回家,发现那家的牛在吃自己家的庄稼,于是就割了一些草,连同啃吃他家庄稼的牛,一起送到那户人家去。

  朱冲到了那家后说:“你们家人少地多,顾不上照看牲口,它老是跑到别人地里吃庄稼。我顺便割了些草,连同牛一起给你们送回来了。”

  那家人见朱冲如此宽厚,又是羞愧又是感激,从此变得勤快起来,给牛割草,再也不让自家的牛去啃食别人的庄稼了。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心得”

  对于一位真正的仁德、品行高尚的人,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们说话不会故意隐讳扭曲事实,也不会故意向人谄媚讨好。

  能够亲近品行高尚的人,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因为这样自己的品德自然会一天天进步,过错也就跟着一天天的减少。

  “故事”

  汉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倚仗兄弟做皇帝,非常骄横,她的奴仆也不把朝廷的法令放在眼里。但是,当时也出了一些执法严明、敢于跟皇帝贵戚、豪强地主作斗争的官吏,他们甚至不怕丢掉自己的乌纱帽和性命,也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外号叫作“强项令”的洛阳令董宣就是其中的一个。

  湖阳公主有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了人。凶手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一天,湖阳公主坐着车马外出,跟随着她的正是那个杀人凶手。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拦住湖阳公主的车。

  湖阳公主沉下脸来说:“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拦阻我的车马!”董宣没有被吓倒,他当面责备湖阳公主不该放纵家奴犯法杀人。他不顾公主阻挠,吩咐衙役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就把他处决了。湖阳公主气得赶到宫里,向汉光武帝哭诉董宣怎样欺负她。

  汉光武帝听了,十分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阳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气。董宣说:“先别打我,让我说完了话,我情愿死。”汉光武帝怒气冲冲地问:“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的?”

  董宣说:“陛下是一个中兴的皇帝,应该注重法令。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用不着打,我自杀就是了。”说罢,他昂起头就向柱子撞去。

  汉光武帝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董宣已经撞得血流满面了。汉光武帝知道董宣说得有理,也觉得不该责打他。但是为了顾全湖阳公主的面子,要董宣给公主磕头赔礼。

  董宣宁愿把自己的头砍下来,也不肯磕这个头。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两手使劲撑住地,挺着脖子,就是不低头。内侍知道汉光武帝并不想把董宣治罪,可又得给汉光武帝个台阶下,就大声地说:“回陛下的话,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汉光武帝也只好笑了笑,下命令说:“把这个硬脖子撵出去!”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心得”

  如果不肯亲近品行高尚的人,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我们的言行肯定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导致所有的事情都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只是一味地死读书却不去实践,即使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了自己虚幻浮华的习气,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

  “故事”

  蜀汉巩固了在西南地区的统治以后,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在公元228年,发动了北伐曹魏的战争。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战争的末尾。

  马谡,字幼常,是刘备在荆州时,伊籍向他推荐的谋士。此人天资聪颖,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恃才自傲,不能谦虚待人。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我看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要深入考察。”虽然诸葛亮当时点头称是,但未改变对马谡的好评,而且在刘备死后更加器重他。

  当诸葛亮平定南方后,回师北征要攻取长安时,曹叡起用司马懿率兵迎战蜀军。

  诸葛亮料定他会来取街亭,决定增兵防守。他在营帐中问:“谁敢领兵去守街亭。”马谡立即说:“我愿意去!”诸葛亮严肃地说:“街亭虽小,事关重大,如果街亭失守,我们的大军就算完了。你虽然深通谋略,但那个地方无城池,又无险阻,把守极为困难。”

  马谡很自信地说:“我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一个小小的街亭岂能守不住?我敢立军令状,如果守不住街亭,杀我全家!”

  马谡到街亭看地形以后,感到好笑:“丞相为什么那么多心?像这么偏辟的山野地方,魏军如何敢来?”副将王平说:“丞相再三嘱咐,要小心防守,尽管魏兵可能不敢来,但还是在五路总口扎寨为好。命令将士赶快砍树作成栅栏,作为长期防备。”马谡说:“要道哪里是扎寨地方?你看旁边有座孤山,异常险峻,林木遍地,是个天然屯兵的好地方。”

  王平极力反对说:“如果在要道上扎寨,筑起城垣,魏军纵有十万也休想越过。要是屯兵山上,魏兵突然杀来,四面围住,街亭就难保住。”马谡大笑,说他不懂兵法:“兵法书上说过: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如果魏兵敢来,我就杀他个落花流水,有来无回!”王平耐心地劝说:“我多次随丞相出征,受益很多,眼前这座山是个孤立无援的绝地,如果魏军四面围来,断绝水道,我军会不战自乱。”

  马谡依然不听,继续说:“你不懂兵法。孙子说过:‘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魏兵切断水道,蜀军士兵就会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拼命死战。我熟读兵书,丞相很多事都要问我,你别妨碍我,别再争论了。”

  原来司马懿决定直取街亭以后,立刻派他的儿子司马昭带兵察看了前路情况,知道马谡未在要道扎寨,而是据孤山防守,立即调兵四面包围街亭,切断水源,蜀兵果然不战自乱,无法坚守,三天之内司马懿就轻易地夺取了这个战略要地——街亭。

  马谡与王平败回汉中,马谡知道违了军法,无法活命,自己缚了自己,跪在帐前。诸葛亮一见到他,脸色立变,责备他说:“你自命饱读兵书,熟知兵法,我多次告诫你,街亭是我军根本。你以全家性命担保,接受重任。你如果听从王平劝告,就不会有此结果。如果不严明军纪,怎能服众?你今犯法,不要怨我。你死以后,你家老小生活我会安排照管。”然后命令推出斩首。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心得”

  如果只懂得卖力做事,却不肯读书学习、研究学问,就容易凭着自己浅薄的见识行事,这样就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用心想、仔细看、专心读。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

  “故事”

  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的大将,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偷偷跑到军队中,混在士兵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出去打仗。当时敌人很强大,东吴的军队不敢前进,吕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走到队伍最前面,用手指着前面的敌人说:“这几个敌人算什么,我去把他们捉来!”吕蒙边跑边喊,就像指挥着大队人马一样。敌人一看吕蒙呼喊着跑来,还以为吴军士兵发动大规模的袭击,吓得丢盔弃甲,放弃了阵地,慌慌张张地四处逃跑。东吴军队大获全胜,吕蒙也因此受到赏识,后来就当上了将军。

  吕蒙自从当兵以来四处征战,没有时间学习。有一天,孙权对吕蒙说:“你从十五六岁起一年到头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现在做了将军,不能再不学习啦!”吕蒙说:“我军务太忙,实在没时间读书呀。”孙权摆摆手说:“我不是要你做个博学多才的大学问家,只要你粗略地看看各种书,多知道一些事情,能够拿历史作为借鉴就行了。你虽然很忙,但能有我忙吗?我每天还抽出点时间读书,觉得大有好处。”

  吕蒙听了大受启发,开始发奋读书。每天一有时间,他就拿起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起来,从前人的书里吸取知识。后来他读了好多的书,就连一些读书人也没他读的书多。

  当时,鲁肃做都督,他还以为吕蒙只是个文化水平不高的武将呢。有一回,鲁肃路过吕蒙驻防的地方,同吕蒙聊天。吕蒙问鲁肃:“蜀国的关羽对我们威胁很大,您采取了哪些防御措施,防止他的突然袭击?”鲁肃心想吕蒙这个大老粗,能知道什么,我跟他说也是白说,于是懒洋洋地说:“到时候再说吧!”

  吕蒙十分诚恳地向鲁肃介绍吴、蜀两国的形势,提出了五点建议。鲁肃听了,非常佩服,不禁走到吕蒙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赞扬道:“我一直以为老弟只会带兵打仗,今天同你谈话,才知道你还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真是文武全才呀,已经不是当年的阿蒙了!”吕蒙也笑着说:“人们离别三天,便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咱们两个人隔了这么久没见面,老兄怎么能再用老眼光来看我呢?”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得”

  读书时正在读这本书,就不要想着其他的,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不要有去看另一本书的念头。

  在制定读书计划时,不妨把时间放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抓紧时间用功,日积月累,只要功夫到了,原来不懂的地方也就迎刃而解了。

  “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大学者名叫郭泰,他道德品质都十分高尚。一天,他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童子正在给他打扫书房,那童子长得眉清目秀,而且举止有礼。于是他就问那个童子说:“你叫什么名字?几时来的?”那童子彬彬有礼地答道:“我叫魏昭,是这两天才由府上总管收下来的仆人,分派我给您做清洁工。”郭泰问:“你认识字、读过书吗?”魏昭说:“读了一点。”于是郭泰拿起一本较容易的书考问他,觉得这孩子不但聪明,而且很有学问。郭泰说:“你有这么好的素质,应该继续学习啊,来这里做仆人岂不是浪费青春吗?”魏昭说:“我是专门投到你府上来的,因为我听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所以想到你身边来,学习怎样做人啊!”郭泰听了,深深地被这孩子积极进取的行为感动,于是收魏昭做自己的学生,尽心竭力地教育培养他。魏昭后来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学者。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心得”

  在求学过程当中,心里有了疑问的地方,就应随时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寻求正确的答案。

  书房要清雅安静,四周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要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也要摆放端正。

  “故事”

  我国科学家沈括,他的父亲沈周是北宋的官员,他自幼就跟着父亲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性情开朗豁达。

  沈括十岁那年,父亲被调往福建泉州任职。到了泉州后,父亲忙于公事,母亲沈夫人很关心儿子的学业。她一有空儿就陪儿子读书。有一次,沈括背诵白居易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他问母亲:“母亲,为什么山下的桃花四月已经谢了,而山上寺庙里的桃花却才开呢?”

  母亲让他自己去观察一下。转眼到了四月,庭院里的桃花即将凋谢了,这时,沈括特意邀了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观察。到了郊外一看,真是奇怪,山上的桃花开得正茂盛呢!沈括感到很奇怪。这时,突然刮起风来。他感到很冷,便立即穿上母亲让他带来的衣服。他恍然大悟,大声对伙伴们说:“我终于明白了!”小伙伴们问:“你明白什么了啊?”

  沈括向大家解释道:“山上地势高,温度低,所以花开得比山下晚啊!这是气候条件决定的呀!”

  沈括在母亲的指导下,博览群书,学习天文地理,研究文学历史。并且,不管是生活中还是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他都认真地思考,下工夫去钻研,非把问题解释清楚不可。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还原处。

  “心得”

  (古人写字时使用毛笔,写字前要先磨墨)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磨偏了,就是态度不端正,写出来的字歪歪斜斜不公正,就表示你浮躁不安,这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

  摆放经典图书,要有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

  “故事”

  弈秋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围棋高手。很多人都想拜弈秋为师向他学习棋艺。但弈秋认为一般人学不精,不愿意招过多的学生。他从报名的人中选了两名最聪明的孩子,把他们招到门下。

  弈秋对这两个学生说:“从今天起,你们就跟着我学习围棋。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力争超过我的水平。”

  开始的时候,这两个学生进步都非常快,弈秋见了心中暗暗高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学生的水平慢慢拉开了距离。

  原来,其中一个学生在上课时总是集中精力听弈秋讲棋,而另一个学生虽然坐在那儿,脑子里却总在想着其他的事情。有时候,他眼睛盯着棋盘,心里却在想:要是有只天鹅飞过来,我就拿弓箭把它射下来。天鹅肉吃起来一定非常香……他就这样胡思乱想着,老师讲的什么他根本就不知道。日子一长,他的成绩自然就下降了。弈秋让他同那个认真听讲的同学一起下棋,只下了几十步他就输得一塌糊涂。

  弈秋看他学习不专心,说了几次也不起作用,于是就让他回家去了。结果,他什么也没有学到,而他的那位同学后来则成为一名围棋高手,被人们称为“弈秋第二”。

  虽有急,卷束齐;

  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

  蔽聪明,坏心志。

  “心得”

  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先把书收拾整齐;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

  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也就不是高雅有益的书,一律撇开不要读,以免书里不正当的事理蒙蔽我们的聪明智慧,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故事”

  孔子的父亲曾经做过鲁国鄹邑的小官,但在孔子三岁时就去世了,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的。孔子非常懂事,他不但特别孝顺母亲,还很勤奋好学。不幸的是,在孔子十七岁那年,母亲也去世了,孔子的生活更困苦了,但他不曾放弃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由于孔子勤奋努力,后来他以渊博的学识闻名于鲁国,许多人都跑来向他请教问题,但他没有因此而骄傲,仍然不懈地努力钻研学问。后来孔子收了许多学生。他总是教育学生们对待知识要勤奋钻研,虚心求教,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晚年,孔子对深奥的《周易》很感兴趣。为了弄明白《周易》上的一切问题,他不仅常常向懂得《周易》的老子请教,而且一有空就打开《周易》来看。

  孔子为了弄明白,不计其数地翻看《周易》,竟然把用来穿竹简的牛皮绳给磨断了好几次(那时,用来做书的竹简都是用绳子或牛皮带子穿起来的)。每次孔子都及时把绳子系好,或换上新绳子,让书还是保持完整的样子。

  从此,我们就有了“韦编三绝”的故事,“韦编三绝”的成语也是从这里来的。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心得”

  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努力;圣贤的境界虽高,但只要追求上进,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以达到的。

  “故事”

  东晋晋武帝时,陶侃立了战功,做了荆州刺史。有人妒忌他,在陶侃上司王敦面前说他坏话。王敦把他调到广州,那时广州还是偏僻的地区,调到广州实际上是降了他的职。

  陶侃到了广州,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头从书房里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又把砖头运到屋里。人们看到他每天这样做,感到很奇怪,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陶侃严肃地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心里想的是收复中原。如果闲散惯了,将来国家需要我的时候,还怎么能担当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这个练练筋骨。”

  王敦失败以后,东晋王朝才把陶侃提升为征西大将军兼荆州刺史。荆州的百姓听到陶侃回来,都高兴得狂欢庆贺。

  官虽然做得大了,可陶侃还是十分小心谨慎。荆州衙门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认真检查,从来不放松。他常常对他的部下说:“大禹是个圣人,还爱惜一寸光阴。像我们这种普通人,论智慧和能力,都跟大禹差得很远,更应该爱惜每一分光阴,怎能贪图安逸!如果活着对国家没有贡献,死了没有留下什么好名誉,那不是自暴自弃吗?”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是中国传统的蒙学读本是编得最好的,首先,相对而言,它较少封建伦理说教,而主要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其次,它包罗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全部传统知识类型的一个缩影,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再次,读起来明白晓畅,毫无滞碍;最后,它不为字数所限,不拘短长,只求偶句成对,颇便诵读。正因为如此,此书成篇后,续作不绝,增补如缕。清人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一再增补。

  天文

  混沌初开,亁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华。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歘火、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

  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甘霖、甘澍,俱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

  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

  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唯七夕一相逢。

  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

  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

  晨星谓贤人寥落,雷同谓言语相符。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

  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

  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庆云之祥。

  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

  箕好风,毕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风从虎,云从龙,比君臣会合不偶。

  雨旸时若,系是休徵;天地交泰,斯称盛世。

  “心得”

  混沌的宇宙,元气一经开辟,天地阴阳便有了定位。轻清的元气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厚重混浊的部分凝结在下面便形成了地。

  太阳、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并称为七政。天、地和人合称为三才。太阳是众多阳气的宗主,月亮是太阴的精华象征。

  长虹又称为螮蝀,是天地之气交汇浸淫而形成的;月宫里的蟾蜍,是月亮的精华所凝聚而成的。

  风将要扬起的时候,石燕就成群的飞起;天将要下雨的时候,商羊,即一足鸟就会出来飞舞。

  盘旋屈曲的狂风,仿佛弯曲的羊角,闪烁的电光划破长空,如同雷神挥动着鞭子;青女是主管降霜的神灵,素娥就是嫦娥,也是月亮的别名。

  雷部里行动敏捷且能迅走如飞的鬼叫作律令,专管雷雨推车的女孩叫作阿香。世人称云神为丰隆,雪神为滕六,欻火和谢仙都是掌管雷火的神祈,飞廉、箕伯则是风神。

  列缺是照耀电光的神灵,望舒为月宫里的御车之神;甘霖和甘澍都是指及时雨;玄穹和彼苍都是上天的通称。

  飘飞下来的雪花都是六角形的,可以用来预卜年岁的丰收;太阳升起已有三竿的高度,表示时候已经不早了。

  蜀地,即四川因山高少日,所以当地的狗看见太阳,就对着太阳狂吠,是比喻人见识太少,少见多怪。

  吴,即江苏地的水牛看见月亮便气喘吁吁,用来嘲笑世人恐惧的太过分了。

  期盼之心殷切,好比大旱之年企盼天空的云霓;恩泽深厚,如同万物得到雨露的滋润;参星与商星此出彼没,永远没有机会相见;牛郎和织女隔着银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相会一次。

  后羿的妻子嫦娥成仙后升天,飞奔到月宫里;殷高宗的贤相傅说,他死了以后其精神寄托在箕、尾二星之间。

  披星戴月是说早晚不停的奔波,整日操劳非常艰苦;栉风沐雨是说奔波在外,不避风雨的辛苦经营。

  事情在无意中完成好像浮云的无心出岫;恩泽广泛的施行,好像阳春滋长着万物一样。

  送礼物给人家,要自谦说聊表献曝的诚意;托人挽转情势,要说全靠您的回天之力。

  感谢他人援救的恩情叫作再造;称颂再生的德泽叫作二天。看似坚固,实则容易消亡的情势或权力,好像冰山见到太阳一样;事物悬殊极大,相去甚远如同天和地一样,可称为天壤之别。

  贤德之人因稀少罕见,比喻为早晨的星星;之云亦云,所说的言语都相似,则用雷同来形容。

  心里太过忧虑,好像杞人担心天要塌下来一样;做事不自量力,和夸父追逐太阳一样毫无差别。

  赵盾之为人,如夏日的太阳一样,威猛似火使人害怕。赵衰待人和蔼,如冬日的阳光一样和蔼可亲。

  汉朝山东地方有一孝妇窦氏含冤而死,上天因而震怒,三年都不下雨;战国时候邹衍被屈捕下狱,六月的盛暑天气,忽然飞起霜来;杀父之仇必报,不愿和仇人共同站立在天地之间;为人子女者应尽孝道,要珍惜父母健在时,能诚心奉养父母的日子。

  太平盛世之时,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快乐的嬉游;太平时期有才德的皇帝能感召上天,而出现景星、庆云等各种详瑞的景象。

  夏朝时大禹平治水患,功劳齐于天地,使上天接连着下了三天黄金雨;孔子编纂了春秋和孝经这两部书,赤虹从天而降化为黄玉。

  箕星主风,毕星主雨,比喻百姓的愿望各有不同;虎啸生风、龙腾生云,说明了君臣的会合相辅并不是偶然的。

  晴雨适宜应时而至,这是吉庆福禄的好征兆。天地融和通畅,万事亨通便称得上是太平盛世。“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就好像一个大鸡蛋一样,黑暗混沌成一团。就在这个大鸡蛋中,盘古在悄悄地孕育着。盘古在大鸡蛋中孕育着、生长着,如同睡着了一样,发出呼呼的鼾声。一年、十年、百年,转眼之间一万八千年过去了。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睁开了眼睛。但他觉得奇怪,怎么四周黑暗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呢?黑暗使他闷得发慌,接着又是万分的烦恼,他实在忍不住了,向旁边一抓,竟抓到了一个大斧子。于是,他拼尽全身的力气,狠狠地向前劈去,随着山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那个曾紧紧地包着他、孕育了他的混沌的大鸡蛋被他劈裂了。

  这个大鸡蛋中那些轻而清的东西,缓缓地向上升去,慢慢地变成了天,另外那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地沉下来,一点点地变成了地。于是,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被盘古用大斧子给开辟出来了。

  天和地被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会再合拢起来,就用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伸直了腰杆站在天地之间,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着。每天,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而盘古的身子也随之增长。就这样,一万八千年又过去了。天升得高极了,地也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为高大了。

  盘古开天辟地版画那么盘古到底长了多高呢?据说有九万里那么长。盘古成了巍峨的巨人。他就像一根长长的大柱子,撑在天和地的中间,不让它们再重新合拢在一起,回到那混沌黑暗中去。

  又不知多少年过去了,盘古就是那样在孤独寂寞中做着这支撑天地的辛苦工作。到后来,天和地已经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了,终于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

  盘古临死的时候,浑身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口中呼出的一团团的气,变成了天上吹着的风和飘着的云;他发出的最后声音,变成了滚过天空的隆隆雷声;他的左眼睛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睛变成了皎洁明亮的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大道;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则变成了蕴藏在大地下的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美丽的珍珠和湿润的玉石。就连他身上的汗水也变了,变成了无尽的雨露和甘霖。

  总之,盘古开天辟地后,尽管他死去了,他也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全部留给他开创出的天和地。所以后人称赞盘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

  地舆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

  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

  浙江是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吴皋。

  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之分;东粤西粤,乃广东广西之域。

  河南在华夏之中,故曰中州;陕西即长安之地,原为秦境。

  四川为西蜀,云南为古滇。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饶州之鄱阳,岳州之青草,润州之丹阳,鄂州之洞庭,苏州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

  金城汤池,谓城池之巩固;砺山带河,乃封建之誓盟。

  帝都曰京师,故乡曰梓里。

  蓬莱弱水,唯飞仙可渡;方壶员峤,乃仙子所居。

  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水神曰冯夷,又曰阳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禄。海神曰海若,海眼曰尾闾。

  望人包容,曰海涵;谢人恩泽,曰河润。

  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

  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士。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

  黑子弹丸,漫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区。独立难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厦;英雄自恃,曰丸泥亦可封函关。

  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精卫衔石,比人之徒劳。

  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路平坦。

  硗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得物无所用,曰如获石田;为学已大成,曰诞登道岸。

  淄渑之滋味可辨,泾渭之清浊当分。泌水乐饥,隐居不仕;东山高卧,谢职求安。

  圣人出则黄河清,太守廉则越石见。

  美俗曰仁里,恶俗曰互乡。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翟回车。

  击壤而歌,尧帝黎民之自得;让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

  费长房有缩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

  尧有九年之水患,汤有七年之旱灾。

  商鞅不仁而阡陌开,夏桀无道而伊洛竭。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心得”

  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才有了都邑的界限,夏禹平治了洪水,才奠定了山川的位置。天地间的山川河脉虽然不曾更改,自古以来它们的称呼却各有不同。

  北京古时称幽州或称燕国,别名又叫金台,南京就是建业别名又叫金陵。

  浙江从前称为武林,本是越王的故国;豫章、吴皋都是旧时江西的称呼。

  福建一省古时统称七闽,湖广地方旧名叫作三楚;东鲁、西鲁就是山东、山西的旧名,东粤、西粤即为广东、广西。

  河南位于中原的中心位置,所以又称为中州;长安为陕西首府,古代是秦国的辖地。

  四川就是西蜀,云南汉朝时建置滇池;贵州地处南蛮所以叫作荒服,是古时黔中之地。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高山。饶州的鄱阳湖、湘阴的青草湖、巴陵的洞庭湖、润州的丹阳湖、苏州的太湖,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金城汤池形容城墙和护城河坚固、牢不可破,如金铸成的城,如汤沸热的池。黄河像衣带万古流长,泰山像砺石与天共存,是帝王分封功臣时的誓盟之辞,祝他永久存在,并誓立永久和好的盟书。

  皇帝居住的都城称为京师,旅居在外的人,称自己的故乡为梓里。

  蓬莱和弱水路途遥远艰险,只有神仙才能飞渡到那里,十洲和三岛山高路远,只有虔诚修养的仙人才能居住在那里。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河清海晏是天下太平的征兆。

  掌管河水的神称为冯夷又叫作阳侯。管理火的神称为祝融又叫回禄。海神的名字叫海若,海眼是海下泄水的洞孔,又称为尾闾。

  希望得到别人的包含,说如同大海能涵容得下;感谢他的恩泽,就说像受到河水一样的滋润。

  没有责任牵绊的人叫作江湖散人;自负豪气的人叫作湖海之士。

  一个人只会寻问屋舍讲求田亩,那就表示胸无大志;能够掀天揭地做大事业的人,才能称为有才能的奇人。争端凭空而起,而产生了意外纠纷,好像平地生了风波。有自己的主张能担当大任,遇事毫不动摇者,可称为中流砥柱。

  黑子和弹丸都是形容很小的地域;咽喉和右臂都是身体上重要的部位。

  势单力孤难以完成大事业,就好像只用一根大木,怎么撑得住即将倒塌的大屋子呢?英雄好汉夸耀自己的胆识本领,说一丸泥团可以封得住函谷关。

  做事先失败,后来才得以成功,叫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情将要成功,只差最后一点点的功夫,半途忽然停止了,就称为“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拿瓠瓢来测量海水,譬喻人的见识太浅;精卫的衔石填海,是指做事徒劳无功。跋涉是说行路非常艰难,康庄大道是说道路极为平坦宽广。

  土壤贫瘠,地面长不出五谷草木的,称为不毛之地。肥沃丰饶的田地,叫作膏腴之田。得到某物却一无所用,就如同获得长不出农作物的石头地,做学问而有了成就,则可用诞登道岸来形容。

  淄水和渑水都位于山东境内,淄水甘甜,渑水苦味,淄水和渑水的味道不同,放在一起也能分辨得出来,泾水和渭水有清有浊,当二水合流后,依然清浊分明。拿泌河的水来充饥,也觉得很快乐,是赞美人安贫乐道,隐居在家不肯出来做官。情愿在清静的东山高枕无忧,是说辞去官职以求轻松悠闲,由此可见他清高的节操可以风世。

  圣人降临世间,黄河的水也会呈现清彻,太守清廉爱民,越王石才会显现于世。

  风俗淳朴的乡里称为仁里,风俗恶劣的地方叫作互乡;孝顺父母的曾子,不愿进入里名叫胜母的地方是恨它不孝;主张非乐的墨子,车子走到名叫朝歌的显邑时,就掉头而返,是嫌它失时。

  尧帝时黎民百姓都能怡然自得,拍着土壤引吭高歌;西周时的百姓朴实讲仁义,都能互相谦让耕地。

  费长房通晓收缩土地,化远为近的方法;秦始皇时有挥鞭驱赶石头造桥的奇术。

  尧帝时洪水为患九年,商汤时有七年的大旱灾。

  商鞅没有仁德,废除自古以来的井田制度,开阡陌奖军功。夏桀暴虐无道,上天便使伊、洛二水同时枯竭,以示惩戒。

  路上不捡拾他人的失物,是因为在上的人治理有方的缘故。海里扬不起大波浪来,由此可知中国境内有了圣明的人。“故事”

  在广泛流传的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这么一个关于喜马拉雅山区的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卷起波浪,搏击着长满松柏、铁杉和棕榈的海岸,发出哗哗的响声。森林之上,重山叠翠,云雾缭绕;森林里面长满各种奇花异草,成群的斑鹿和羚羊在奔跑,三五成群的犀牛,迈着蹒跚的步伐,悠闲地在湖边饮水;杜鹃、画眉和百灵鸟,在树梢头跳来跳去欢乐地唱着动听的歌曲;兔子无忧无虑地在嫩绿茂盛的草地上奔跑……这是一幅多么诱人的和平、安定的图景呀!有一天,海里突然来了头巨大的五头毒龙,把森林捣得乱七八糟,又搅起万丈浪花,摧毁了花草树木。生活在这里的飞禽走兽,都预感到灾难临头了。它们往东边跳,东边森林倾倒、草地淹没;它们又涌到西边,西边也是狂涛恶浪,打得谁也喘不过气来,正当飞禽走兽们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大海的上空飘来了五朵彩云,变成五部慧空行母,她们来到了海边,施展无边法力,降服了五头毒龙。妖魔被征服了,大海也风平浪静,生活在这里的鹿、羚、猴、兔、鸟,对仙女顶礼膜拜,感谢她们救命之恩。众仙女想告辞回天庭,怎奈众生苦苦哀求,要求她们留在此间为众生谋利。于是五仙女发慈悲之心,同意留下来与众生共享太平之日。五位仙女喝令大海退去,于是,东边变成茂密的森林,西边是万顷良田,南边是花草茂盛的花园,北边是无边无际的牧场。那五位仙女,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五个主峰,即:祥寿仙女峰、翠颜仙女峰、贞慧仙女峰、冠咏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屹立在西南部边缘之上,守卫着这幸福的乐园;那为首的翠颜仙女峰便是珠穆朗玛,她就是今天的世界最高峰,当地人民都亲热地称之为”神女峰。

  岁时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元旦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

  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火树银花合,谓元霄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谓元夕金吾之不禁。

  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止巳辰。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号天中。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

  中秋月朗,明皇帝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

  秦人岁终察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木,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南方之神曰祝融,居离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西方之神曰蓐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中央戊己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翌日、诘朝,皆言明日;谷旦、吉旦,悉是良辰。

  片晌即谓片时,日曛乃云日暮。畴昔、曩者,俱前日之谓;黎明、昧爽,皆将曙之间。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学足三馀:夜者日之馀,冬者岁之馀,雨者晴之馀。以术愚人,曰朝三暮四;为学求益,曰日就月将。

  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俾昼作夜,晨昏颠倒。

  自愧无成,曰虚延岁月;与人共语,曰少叙寒暄。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周末无寒年,因东周之懦弱;秦亡无燠岁,由嬴氏之凶残。

  泰阶星平曰泰平,时序调和曰玉烛。

  岁歉曰饥馑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

  唐德宗之饥年,醉人为瑞;梁惠王之凶岁,野莩堪怜。

  丰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腾贵。

  春祈秋报,农夫之常规;夜寐夙兴,吾人之勤事。

  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用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心得”

  爆竹一声除旧岁,新的一年又来临了;门上换上了新的桃符,以迎接新的一年。

  正月初一日是元旦称为首祚。正月初七日是人日称作灵辰;元旦将椒花酒献给君王,是借此祝颂他长寿。请乡邻朋友喝屠苏酒,可以驱除瘟疫百病。

  新正别名首春,去年则称客岁;火树银花合,是形容元宵节的灿烂辉煌;星桥铁锁开是说元宵节这一天开禁,放下吊桥听任城内外游人自由往来观赏灯火。

  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三月初三日为上已春浴之时。冬至后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节,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叫作春社;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初伏日则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四月麦熟所以称为麦秋;端午日饮菖蒲酒所以又称为蒲节;六月初六日是天贶节;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

  端午节龙舟竞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阳节登高山插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灾的故事。

  春秋二社日,家家户户杀猪宰鸡祭祀土地公神,大家争饮可以医治耳聋的酒。七月初七牛郎织女渡河相会,妇女在庭院摆上香案,祭拜七娘妈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巧技术。

  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清朗,唐明皇梦游月宫;重阳节登龙山,山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汉人每年岁终祭神称为腊,因此至今日皆称十二月为腊月。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秦人避讳读正为征,后世便沿用此例读正月为征月。

  掌管东方的神称作太皞,乘震位而司春令,震属木而木旺于春色青,故又名青帝;掌管南方的神称作炎帝,居离位而司夏令,离属火而火旺于夏色赤,故又称为赤帝;掌管西方的神称作少皞,当兑位而司秋令,兑属金而金旺于秋色白,故又称为白帝;掌管北方的神称作颛顼,乘坎位而司冬令,坎属水水旺于冬色黑,故又称为黑帝;四方的中央属土,土旺于四时色黄,所以中央属于黄帝当权。

  夏至节气一过,阴气就启动了,白天的时间渐渐短了;冬至节气一到,阳气就动了起来,太阳的影子慢慢的长了起来。

  一到冬至阳气初动,葭灰就会飞了起来;立秋一到梧桐树上的叶子,才会纷纷飘落下来。完全没有月亮叫作晦,月光从无到有叫作朔,月亮一半圆一半缺叫作弦,月亮和太阳每到十五日便遥遥相对,彼此都能看得见对方,所以称为望。初一的月亮像死灰一样,所以叫作死魄;初二的月亮稍微有一点微光,所以叫作旁死魄;初三的月亮才生出光来,所以叫作哉生明;十六的月亮开始有了残缺,所以叫作哉生魄。

  翌日、诘朝都是明天的别称;吉时、谷旦都是好时辰吉祥的日子。

  片晌是说片刻的时候,日曛是说天将要晚的样子;畴昔、曩者都是前日的别称,昧爽、黎明都是天将破晓的时候。

  一个月的时光分为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称为中浣,下旬十日称为下浣。做好学问要充分利用三余的时间,夜晚是白昼之余,冬季是一年之余,下雨天是晴天之余。诈术可以欺人,譬如狙公饲狙的朝三暮四;为学要求日益进步,须如诗经上说的日就月将。

  点起了灯来继续日间尚未完成的工作,形容日夜辛劳。俾昼作夜是说把白天和夜晚的作息弄颠倒了。

  一事无成而自觉惭愧,可以说成虚延岁月。与人交谈讲一些客套话,则称为少叙寒暄。

  趋炎附势羡富嫌贫,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是最可憎的表现。东周末年政治宽松,周王室太懦弱了,人民感觉不到寒冷的年代。秦始皇太凶残了,人民感觉不到温暖的岁月。

  泰阶的星宿平正,象征国泰民安称为泰平。四时平和风调雨顺则称为玉烛。年岁荒歉叫作饥馑之岁,年岁丰收叫作大有之年。

  唐德宗时遇荒年,路上看见一个醉汉,人们便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梁惠王时遇大荒灾,城郊野外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实在很可怜。丰年玉、荒年谷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的珍贵。柴薪贵如桂花,食物的价钱贵如白玉,则用来比喻物价升涨到了极点。

  春耕时祭神是祈求农作物能丰收,秋收后祭神是报答神明的庇佑,这是农民一定要做的习俗。夜深了才去睡觉,一大早就爬起来,是说读书之人应当勤勉做事。

  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再回头,读书人理当珍惜光阴;日月时光容易流逝,有志之士应该及时努力。

  “故事”

  天增岁月人添寿,欢欢喜喜过新年。春节是我国人民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一些饶有趣味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历史上黄帝曾跟蚩尤大战,黄帝在农历正月初一那一天战胜了蚩尤,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节日,以纪念黄帝的战绩。

  另一种传说是:我国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奇怪的野兽,其生性异常凶残,每年冬春之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