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四节 楚辞卷第十四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心得”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应婉转地劝说他们。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得到听从,依然恭敬而不冒犯他们,虽然忧愁但却不埋怨。”

  “故事”

  春秋战国时有个孩子叫孙之觉,他非常孝顺,总是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还很关心八十多岁的爷爷。

  可是孙之觉的父亲却对爷爷很不孝顺。他总是说爷爷年纪大了,光吃不能做事,并且还拖累了全家。

  一天傍晚,孙之觉发现父亲把爷爷扶上一辆小车悄悄地向山里走去。孙之觉明白了父亲要做什么,他一边在后面追一边喊:“父亲,快停下,不能把爷爷扔掉呀!”可是父亲却生气地赶孙之觉回家,孙之觉悄悄地跟在后面。他看到父亲把爷爷推进一个山沟,转身就走。

  孙之觉等父亲走远后,抱着可怜的爷爷哭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说:“爷爷,您等着,我让父亲来接您!”说完,他推着那辆空车就往回跑。父亲看他推着空车向自己跑来就说:“这车已经很旧了,扔掉吧不要了。”孙之觉却说:“不能扔啊!等你老了我好用它把你推到山沟里呀!”父亲听了很生气,孙之觉却理直气壮地说:“我这是跟您学的啊!”

  父亲听后,知道做得不对了,他赶快把爷爷接了回来,从此百般孝顺,使老人安度晚年。

  哀时命章句第十四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心得”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故事”

  西汉时的韩伯愈对父母很孝顺,历来被人称道。三国时的曹植曾在《灵芝篇》中写道:“伯愈年七十,彩衣以娱亲。”

  韩伯愈小时候非常调皮,不是逃学就是和邻居的小朋友打架。每当韩伯愈做错了事,母亲为了让他记住教训,改正错误,便拿起竹鞭,吓唬吓唬他,并轻轻地打他几下。在母亲严厉的管教下,韩伯愈越来越懂事了。

  后来他长大了,母亲也老了。想起母亲辛辛苦苦地把自己养大非常不容易,韩伯愈对母亲非常孝顺。为了养活母亲,韩伯愈做起了大生意,这天他因为要进一批货,向邻居借了一笔钱。过后的几天生意很忙,韩伯愈忘了按时还钱,结果邻居找上门来。

  母亲很生气,认为不按时还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就像以前一样拿起竹鞭打儿子。

  刚打了几下,韩伯愈忽然流下眼泪来。母亲很惊讶,停住手问:“我打得很痛吗?”韩伯愈抽泣着说:“以前您打我时,感到疼痛,今天您打我,我却一点也不痛,猛然想到母亲年老力衰了,便伤心起来。”

  母亲听了也流着泪说:“傻孩子,我只是为了让你记住教训,改正错误,哪儿舍得真打你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