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楚辞卷第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心得”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故事”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72岁时,赍志而殁。

  天问章句第三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心得”

  孔子说:“考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观察他的经历、办事的手段和方法,考察他所安的心境。那么,这人还怎能隐藏得住?这个人还怎能隐藏得住呢?”

  “故事”

  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特别讨孔子欢心的叫宰予,他口才极好,善于雄辩。

  一天,宰予问孔子说:“父母死了,儿子要服丧三年,这不是太长了吗?”

  孔子生气地说:“君子服丧,吃饭不觉得香,听音乐不感到快乐,你却觉得时间太长。儿女从生下来开始,三年以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为死去的父母服三年丧这是最基本的礼仪,但在你看来却可行可不行,你实在无可救药。”宰予后来做了齐国大夫,因与田常合谋作乱而被诛灭九族。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羽,相貌很丑,孔子开始认为他一定很笨,不会成才的。然而子羽品德极好,办事公正,学习很用心,后来子羽在江南游学,跟随他学习的弟子有三百多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美名。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语衡量人才,在宰予身上犯了错误;我只凭相貌衡量人才,又在子羽身上犯了错误。看来是不该以貌取人的呀!”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