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节 服务用户不辞劳苦

  1880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座生产白炽灯的工厂在门罗公园诞生了。由于人们对白炽灯的需求正迅速增长,爱迪生也不得不考虑把工厂迁往其他地区,并扩大生产规模。

  1881年,爱迪生在新泽西州哈里森城的“爱迪生灯泡厂”开工了。主要生产的类型是16支烛光的灯泡,也小量生产8支烛光的灯泡,而光度超过16支烛光甚至达到150支烛光的灯泡也有少量生产。

  哈里森工厂里的灯泡生产技术最初是相当原始的,主要工序都是很繁重的手工操作,所以灯泡的生产量比较小。在最初的几年里,灯泡只卖给中心发电站或自备发电站,再由它们供应给用户。

  为广泛普及白炽灯,应当实行使广大用户买得起灯泡和对灯泡生产者也有利可图的价格政策。爱迪生以特有的商业眼光断定,灯泡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工艺的改进,一定会导致成本的迅速降低。

  爱迪生拟定了一个争夺用户的计划。他是这样打算的,灯泡的售价开始要低于成本,而且这个价格要多年不变,以后随着工艺的改进,成本就该大大地降低,这时仍以最初价格出售,生产就有了利润,而这些利润会抵偿以前的亏损。

  爱迪生事实上正是这样做的:他开始规定每只灯泡售价40美分。按这个价格,每卖出一只灯泡就要亏损70美分。第一年卖出2万多只灯泡。第二年每只成本降低到70美分,而出售价格没有发生变动,但生产规模扩大了,所以爱迪生公司出售灯泡的年亏损数量甚至比上年还多。在第三年,许多手工工序被机器所代替,工艺得到了改进,这就使成本降低到50美分。但制造和出售的灯泡的数量迅速增多,爱迪生公司的年亏损量又增加了。

  但是,到了电灯工厂开工的第四年,每只灯泡的成本降到37美分。在出售价格仍为40美分的情况下,爱迪生公司在一年内的收入完全弥补了头三年的亏损。而且在第五年成本降到22美分,而灯泡的年产量超过100万只。在出售价格仍为以前的40美分的情况下,爱迪生公司就能从出售灯泡中获得一年比一年多的利润。

  在电灯泡生产发展的同时,爱迪生的思想开始在欧洲得到传播。在还没有弄清楚爱迪生灯泡及其照明系统的本质和优点以前,许多欧洲电工学家都对他的研究工作持怀疑态度。

  在1881年的博览会上,爱迪生非常成功地演示了自己的灯泡。成立电站的建议在欧洲开始发展起来。

  爱迪生在1881年博览会之后,马上建议柏林的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向他购买许可证,以便按照专利特许证生产灯泡。西门子谢绝了,因为它认为,利用别人的专利特许证是很不相宜的。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西门子认为,白炽灯的令人向往是一种暂时现象,在照明技术中返回到弧光灯是势在必然。

  1882年,爱迪生在巴黎附近的伊夫里开办了一座制造电机、照明器材和白炽灯的电机厂,灯泡的日产量最初为500只。

  因为西门子拒绝购买爱迪生的白炽灯专利特许证,爱迪生就把在整个西欧使用白炽灯的权利转让给了“巴黎爱迪生欧洲大陆公司”。埃米利·拉捷瑙从该公司买了在德国使用爱迪生专利特许证的权利,并在1883年组织了“德国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

  在灯泡生产占有较为显著地位的其他国家,有奥匈帝国、意大利和荷兰。欧洲的产品就其质量来说,长期以来比美国的差。因此,有几家商行要使产品标准化,并就工艺达成了协议。这是朝着建立国际电灯辛迪加“太阳神”迈出了第一步,这个辛迪加一直存在到1941年,总理事会设在日内瓦。

  在成立电站的建议在欧洲实施后,爱迪生先建立了一个直流发电站,继而又研制了一些主要设备,如发电机、稳压器、开关、接线盒、绝缘带和保险丝等一系列配件。

  爱迪生明白,要使电灯照明系统真正投入使用,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发电系统。为了设计完成这套供电系统,他付出了比研究电灯更多的精力与才智。

  1879年夏天,爱迪生开始改进发电机。首先,为了获得强大的磁力,他开始研究发电机缠绕电圈的方法。他测试了电流的大小和磁力的强度后发现,即使加入超出某一程度的电流,磁力也只能达到某一限度,并不会再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饱和。发现了这种现象后,就可对电流加以控制而使其不至于流到外面去。

  爱迪生就这样详细调查了发电机的每个部分,并且做各种研究和实验,结果成功地设计出比原来功率更大的发电机。第一台爱迪生式的发电机是由克鲁制造完成的,经试用效果良好。

  第一次试机之后,爱迪生亲自宣布,该机的发电率为90%。许多专家都对此表示怀疑。事实上,该机的电能转换率为80%,即便如此,这也算得上是惊人的成就了,因为它意味着爱迪生现在将发电机功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并且这种发电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1880年12月17日,爱迪生成立了纽约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地址在珍珠街255号至275号,同时还包括珍珠街附近地区,即华尔街金融区的很大一部分。

  爱迪生之所以把厂址选在珍珠街,是因为在他看来,只要电灯在这里取得成功,就可立刻把华尔街的那些人争取过来,而有了这些人的支持,电灯照明就能普及全国。为了避免市政官员和提供资金的银行家们的反对,爱迪生决定不采用架空电线的办法,而不怕多花钱把电线埋在地下。

  珍珠街电站供电的第二天,爱迪生走访了用户,询问电灯系统的效果如何。其中一位顾客叫科尔布,爱迪生问他是否喜欢电灯,他回答说,这种新灯什么都好,就是不能点雪茄。爱迪生什么也没说。3天后,爱迪生又来到这位用户家里,送给用户一只电动打火机。

  珍珠街电站是爱迪生为发展纽约市一个区的电照明而建立的第一座公用电站,它的投入使用是电工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这个电站成了研究和改进爱迪生照明系统的学校和实验室。

  爱迪生在珍珠街电站投入使用之后,就组织计算送向个体用户的用电量。为此就需要设计一个计数器。爱迪生所发明的计数器,是根据电解原理制造成的。爱迪生最初的一批计数器,是用于计算装有不超过25盏电灯的设备上所用的电能的。这是电能计数器的主要类型。

  爱迪生的电表受到人们的极大怀疑。公众想象不出,这种小匣子如何能准确地计算出电能的消耗量呢。后来由于报纸报道了一件人所共知的事件,才使人们对计数器的看法发生了转变。有名的美国资本家万杰尔比利特,他的私宅里安装了电照明。照明费计算是根据所安装的电灯数量,而不是根据电能的实际消耗征收。

  万杰尔比利特有一次遇见爱迪生,他对爱迪生说,按所安装的电灯数量收费是不公平的,因为任何人都无法计算出多少时间和多少盏电灯处于通电状态。爱迪生同意这一点,并说要在万杰尔比利特那里安装一个能计算多少盏电灯点了多长时间的装置。他这里指的装置就是他所发明的计数器。

  “这是不可能的!”万杰尔比利特说。

  当时,爱迪生就建议他把灯的数量和点的时间准确地记录下来,而爱迪生亲自在万杰尔比利特的私宅的电线引入端安装了电表。爱迪生打赌说,记录和测量的结果是会相符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爱迪生是正确的。这次打赌使爱迪生的计数器博得了大家的信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